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梅  潘放  张大蕾 《船舶》2022,33(2):13-21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开始受到船舶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航运业对于环保、安全、经济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中日韩欧等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纷纷投入到智能船舶的相关研究当中。然而,由于各自造船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不同,各主要国家对智能船舶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该文分别研究了日、韩、欧典型智能船舶项目的研究现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研究路线和特点。研究发现:日本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航运公司主导、局部到整体的推进方式、注重建立国际标准的发展特点;韩国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船企主导产学研结合、发挥信息产业优势、分级发展的特点;欧洲的智能船舶研究以企业和科研机构牵头,以无人船为目标,以现有船舶改造为特点。论文在日欧韩智能船舶发展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对于我国智能船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船舶交易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云凤 《水运管理》2009,31(8):14-15,22
为加强船舶交易管理,促进船舶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分析我国船舶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规范船舶交易的建议:船舶买卖进场交易;培育船舶交易经纪人;沟通船舶交易信息;研究编制中国二手船交易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船舶试航时,艉管轴承发生高温等非正常情况可能导致船舶轴系再次进船坞的拆检、修复;航行时艉管轴承的失效将导致船舶轴系故障,甚至主机停车等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的事故,对艉管轴承合金(成分),艉管轴承结构(止动螺钉等),艉管轴承油楔(压力区)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对船舶艉管轴承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可以改进船舶(轴系)的建造质量,改善船舶艉管轴承的工作状态,减少船舶艉管轴承发生故障的概率。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信息。  相似文献   

4.
作为航运大国,我国船舶数量巨大且其中柴油机船舶占比较高,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牵引下,引入节能减排的纯电动船舶是大势所趋。锂电池(LIB)以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能好的优势在纯电动船舶储能系统中脱颖而出,目前锂电池船舶相关研究大多借鉴成熟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但两者运行需求与运行环境仍存差异,并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锂电池船舶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锂电池船舶的安全发展提供思路。基于对国内外锂电池船舶发展概况的调研,对船用锂电池性能优化和安全防护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当前我国锂电池船舶发展利害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着重分析船舶锂电池组管理系统及其面临的特有安全问题,对锂电池船舶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锂电池船舶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于鹏 《中国水运》2006,(8):37-37
如何预防和减少船舶火灾的发生.一直是船舶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部《船舶消防安全技术和管理研究》课题组通过对船舶火灾事故的总结和分析研究认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船舶火灾的根本,其消耗的费用最低,而收效也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中间渠道船舶航行特性与通航建筑物通航效率和船舶航行安全息息相关。利用牵引船模缩尺试验,研究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中间渠道内船舶上下行过程中的航行特性,分析了不同航速下船舶的升沉特性,基于试验结果拟合了船舶在中间渠道内最大下沉量与航速、渠道水下面积、船舶舯断面水面以下部分面积以及初始水深的关系,建立了可准确预测船舶最大下沉量的无量纲公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航速下,船舶出船厢下沉量远大于进厢,船舶出厢过程是船舶下沉量的控制工况;2)中间渠道断面系数小于3.0时,断面系数变化对船舶下沉量影响较为明显,且断面系数越小对船舶下沉量影响越显著;中间渠道断面系数大于4.0后,断面系数增大对船舶下沉量的影响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船舶建造质量、提升船舶建造管理水平,对船厂选择、船厂检验管理的特点进行介绍,对船舶检验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国内外船舶建造检验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船舶建造质量相对较差,需要加强国内船厂的建设,增强国内船舶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延长国内船舶建造检验的时间。研究成果可为船舶建造检验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能船舶已经成为数字和智能技术时代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是船舶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对整个船舶行业的技术和装备升级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智能船舶研究,甚至主要的造船大国把智能船舶领域视为占领未来船舶制造行业的总抓手。文章通过对日本、韩国、欧洲及中国的智能船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述了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关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某型船舶平面操纵的运动模型,利用虚拟现实软件Division,构成船舶操纵运动解算模块、运动转换模块等,实时控制并显示船舶的航行姿态,实现了虚拟现实中船舶的运动仿真,有利于研究船舶的可操作性、适航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天津港船舶交通流量较大,而且航道相对狭长,为保障船舶更安全、更高效地进出天津港,文章在对天津港的主航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航道高效交通组织模式研究。并针对天津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船舶的优先级、船舶动态报告、船舶速度、吃水控制等船舶交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型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发展;船舶监控向信息化、网络化、节能化发展;船舶航行技术向操作自动化、驾驶集成化发展的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21世纪船舶运输研究的重点领域、重大研究项目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船海工程》2004,(4):i001
长江船舶设计院(简称CSD1)是交通系统最大的船舶设计与研究单位,建院已有50余年的历史。主要从事各类海洋及内河民用船舶、军辅船舶和港口起重运输机械的研究与设计,水运工程大型设备制造安装的监理,船舶自动化控  相似文献   

13.
船舶内共振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虑船舶横摇与纵摇的非线性耦合运动,采用摄动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船舶存在内共振时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船舶非线性运动的重要特征是响应不对称、调幅调相及饱和等现象,为揭示船舶在高海情下的倾覆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运》2008,(4):64-64
航运市场的日益繁荣活跃了船舶交易市场。为促进船舶交易,苏浙沪等地区自发成立了多家船舶交易市场,这些有形的交易市场在繁荣船舶交易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整体上也存在着诸如部分船舶交易方的资质和信誉不良,市场透明度不高,交易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交通部对此高度重视,已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正在研究采取措施,加强对营运船舶交易进行规范管理,从源头抓船舶安全和水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5.
船舶所有权登记,即当船舶所有权变更、设立或终止时,以船舶所有权登记来表明船舶所有权的变动,是船舶所有权的公示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登记制度的作用在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中更显突出。本文试图就我国船舶所有权登记制度中的一些法律问题,如船舶所有权登记的分类、条件、法律效力及“第三人”的界定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跨世纪船舶科技领域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新型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发展;船舶监控向信息化、网络化、节能化发展;船舶航行技术向操作自动化、驾驶集成化发展的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21世纪船舶运输研究的重点领域、重大研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动力、热煤、冷媒三联产是一种按质用能有效的创新技术,本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研究了该技术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船舶上实施动力、热媒、冷媒三联产毫无技术障碍,并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船舶生活、工作条件、增加船舶装备的科技含量,降低船舶营运成本,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     
《珠江水运》2012,(5):9-9
2月22日,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船舶登记分委会在上海成立,它的成立将有助于跟踪船舶登记领域国际公约、规则最新发展动态和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提升我国船舶登记管理和服务水平。据了解,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1995年成立的海事研究组织,下属航行安全、危防、海事调查、综合履约等十几个分委会,涵盖了海事各个领域的工作。船舶登记分委会作为最新成立分委会,挂靠在上海海事局。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推动内河绿色船舶规范落实,弥补内河绿色船舶测试体系的缺乏,基于中国船级社《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提出了内河绿色船舶测试指标,并将测试方法分为设计类指标测试和测试类指标测试,对应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流程与测试内容。针对内河绿色船舶测试结果的评估给予建议,认为可以分四部分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船舶状态、授标预估、设备功能以及经济性,以期为内河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测试方法,丰富内河绿色船舶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船舶倾覆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应用Melnikov函数分析船舶强非线性横摇运动及其倾覆问题,简要介绍了相空间转移率的相关概念和它的求法,并指出它与船舶倾覆的密切联系;对国外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应用安全池及其安全池破缺来预测船舶倾覆研究的新思想亦做了探讨,并指出今后船舶倾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