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行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范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对步行出行者的吸引范围,分析影响步行出行者的各种主要道路步行环境和设施,如步行服务水平、路网形式、过街设施等.将定性因素均转化为可测量的变量,并运用经济学中的Logit方法建立模型,定出模型特性变量,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接驳范围.将调查结果与传统的接驳范围进行比较,发现步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对步行客流的吸引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地铁14号线九龙山站~大望路站盾构区间穿越铁路、过街天桥、河湖、地铁等市政施工的过程控制,分析总结了区间盾构针对下穿不同市政设施综合控制技术,为今后类似地铁盾构工程提供借鉴经验和可行的风险源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信号为红灯情况下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的因素及其重要程度.选取北京市3个较为规范的十字交叉口为调查点,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行人过街行为的Logit回归模型,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和验证,得出交通信息因素、个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约束因素对过街行为起到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行人违章的建议.此结论对行人交通规划和管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铁2号线上新区间的隧道下穿带有围护桩的金鹰过街地道.穿越段的地质条件差、富含地下水、管线密集,施工难度较大.采用长管棚支护和全断面劈裂注浆形成有效的超前支护,结合洞内跟踪注浆及桩基托换等辅助措施,改善了土体自稳性能,控制了土体的水土流失,并减小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使隧道顺利下穿过街地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轨道交通设计不能仅满足交通功能,还应考虑服务水平、市政功能、周边接驳、城市景观融合和创造资源收益等需求。基于深圳地铁9号线梅景站的设计,实践提升功能和价值的轨道交通设计理念。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市政过街服务水平,并以TOD理念优化车站与综合体关系,将轨道交通附属设施融入城市设计,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站台、楼梯、换乘通道、闸机、安检作为关键设施;基于行人仿真技术,分析上述设施的客流密度变化特性,明确各类设施负荷度等级评定标准;最后,以客流密度为指标,构建可合理反映轨道换乘站设施匹配程度的灰聚类模型通过对北京市5个典型站点进行灰聚类模型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模型能够客观反映站点设施之间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行人流线网络法中实结点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型,并将改进方法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行人设施布置优化方案。利用流线饱和度、设施最大拥堵面积等指标分析了原方案及3个优化方案在多种客流工况下的客流适应性,并给出了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的客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流线网络法能够有效评价行人设施布置方案,且在车站行人设施布置方案的局部及整体调整时,行人流线网络法较行人流微观仿真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火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火灾是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予以有效控制.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置是地铁火灾防灾减灾的三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在建筑结构和防灾设备设施确定的条件下,各种火灾工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排烟模式的优化、人员疏散规律和安全疏散策略、火灾应急预案及其计算机仿真等.本文以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典型车站为具体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项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基于预案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态仿真的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本研究对深化火灾防灾减灾技术和提高地铁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其周围的道路公交站点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城市综合交通效能的充分发挥.以上海市普陀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其轨道交通车站衔接道路公交站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换乘距离偏长、公交站点布置型式不合理、缺乏合适的行人过街设施等.结合案例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