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某爆破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究爆破产生的振动对周边高压输电线塔基的影响。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研究岩层爆破的振动规律,按设计的最大单段药量进行控制,爆破施工对距离爆破区域54m、100m的高压输电线塔基产生的振动速度分别为1.05cm/s、0.37cm/s;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按设计的最大单段药量18kg进行爆破,爆破施工对距离爆破区域54m、100m的高压输电线塔基产生的振动速度分别为1.56cm/s、0.63cm/s。结果表明爆破施工对周边高压输电线塔基的振动速度均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浅埋山岭隧道软岩段塌方处理为工程背景,总结和分析了软岩段隧道塌方的原因,认为:(1)山岭隧道软岩段允许爆破振动速度10 cm/s的指标偏大,在分步开挖时,反复的爆破振动会超过岩体的爆破振动耐受值;(2)在软岩偏压段,监控量测频率应当随隧道开挖工法的变化而变化,需建立动态的隧道塌方预警系统;(3)对塌方段以"稳定塌体,填充塌腔,超前注浆,谨慎通过"的总体处理原则,加强对山岭隧道软岩段爆破振动速度的控制,采用"横分纵错,一次起爆,分步延时"爆破技术降低爆破振动,可快速安全地通过软岩隧道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机车提速的需要,城市地铁隧道采用大直径盾构施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圳地铁11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φ6.98 m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文章针对深圳地铁11号线11301标段盾构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球状风化体区间掘进难度大、软弱不均地层盾构掘进姿态难控制及软粘土地层易引起刀盘结泥饼等三大难题,从主驱动配置、刀盘刀具设计、盾体设计、螺旋输送机设计及碴土改良系统设计等方面对盾构进行了针对性的适应设计,并提出了大直径盾构设计优化建议,能够为大直径盾构设计及其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盾构工程孤石及基岩侵入体爆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合地层中,盾构工程拟开挖断面内局部高强度岩体(孤石、基岩侵入体等)是工程中的重大风险源之一。在这种地层条件下,盾构自身刀具无法有效破岩,传统的开舱或地面处理方法往往有较大局限性。实践证明,采用地面引孔下药施爆的控制钻爆法,严格控制破碎碴块体量可保证盾构正常掘进,同时可满足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从而取得盾构工法在复合地层中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5.
根据直墙拱形隧洞爆破振动速度的现场监测数据,文章分析了邻近岩体爆破开挖诱发的隧洞围岩质点振动速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爆破P波作用下邻近隧洞围岩的质点振动速度的缩放效应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振动速度缩放效应与动应力集中效应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在P波作用下直墙拱形隧洞靠近振源一侧围岩的质点振动速度大于振源振动速度,而另一侧质点振动速度则小于振源振动速度,围岩质点振速较大的区域的动应力集中系数较低,而围岩质点振速较小区域的动应力集中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托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盾构下穿既有高铁桥梁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高铁桥梁沉降控制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不处理溶洞时,在桥墩与隧道间增加隔离桩,可对桥墩沉降控制起一定的影响,但总沉降仍不满足要求;(2)对两桥墩范围内的溶洞进行注浆处理,既能满足控制高铁桥梁沉降的要求,也能合理控制施工成本;(3)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成本及高铁桥梁沉降控制量,以盾构施工注浆压力为0.5 MPa、土仓压力为0.13 MPa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肖均 《工程科技》2003,(1):54-56
本文介绍了隧道洞口段对浅埋、风化破碎围岩起支撑作用的衬砌混凝土拱圈进行爆破拆除的方法,采用合理的爆破方案及参数设计,爆破拆除取得很好的效果,保持了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层状围岩隧道施工爆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立军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76-279
针对层状围岩条件下隧道爆破拱部很难成型、超欠挖较大这一难题,以朔黄铁路长梁山隧道为依托,通过爆破数值模拟,结合爆破作用的理论分析,经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在层状围岩中进行爆破施工的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爆破对周围岩体强度的消弱作用,控制了拱部超挖,保证了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数值分析计算软件,对小净距隧道中既有隧道受邻近隧道爆破震动影响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周边围岩应力、位移和振动速度的分布规律,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与既有隧道相交且净距较近时,新建隧道施工破坏既有隧道结构,影响其运营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新建隧道的施工难度和工程风险。文章依据深圳市丹平快速路猫公坝隧道近距离上穿越布吉供水隧洞、东部引水隧洞,三条隧道叠置的工程设计实例,运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如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研究了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提出了使既有隧道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数量化指标,论述了猫公坝隧道修建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和工程安全性;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提出在地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爆破施工,如必须采用爆破施工,应严格控制既有隧道处的振动速度,采用分段微差爆破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震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阐述了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中夹岩体的加固措施,拟定出了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并提出了既有隧道安全一旦受到影响时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花岗岩风化地层特点,根据地层类型对盾构隧道开挖断面进行了分类,主要分析了五类典型地层,即易结“泥饼”地层、含“孤石”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硬岩”地层和富水地层中盾构施工的风险,并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实践研究分析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及其效果,对类似地层的盾构施工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精细化延时控制爆破引起的边坡振动信号的规律,文章以黑峪隧道改扩建洞口精细化控制爆破施工为工程背景,引入等效药量、等效距离,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新的振速衰减公式;基于4次实测数据,对其进行拟合验证,并与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对比;采用小波包分析法,研究其振动能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传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对本工程的预测误差较大,高达27.39%,且普遍小于实测振速,不利于指导施工,而改进经验公式预测误差最大为18.41%,说明改进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爆破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0~109.375 Hz范围内,但在0~46.875 Hz范围的能量最为集中,大于109.375 Hz的振动能量只有1%左右;随着距离的增加,振动能量向低频部分集中,高频能量逐渐被岩体吸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建库鲁塔格隧道爆破施工为例,通过进行爆破振动测试,分析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爆破振动速度与微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解决邻近既有建(构)筑物隧道爆破开挖中降低爆破振动强度与确保施工效率之间的矛盾,基于隧道开挖时常用的楔形掏槽方式,文章优化提出了适用于中软岩隧道开挖的减震爆破技术——楔形分段毫秒延迟掏槽爆破技术。此技术借助掏槽炮孔内实行间隔分段装药结构及毫秒延迟起爆技术,确保掏槽腔体由外及内分次分层形成,以达到有效减震和获取良好爆破进尺的目的。文章在详细分析楔形分段掏槽爆破中岩体破碎和减震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微差爆破和应力波传播理论提出了影响楔形分段掏槽爆破减震和掏槽效果的掏槽深度比、段间装药分配比、炮孔倾角和段间延迟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开展现场隧道爆破试验的参数设计。现场爆破试验结果表明:楔形分段毫秒延迟掏槽爆破技术是一种既能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强度又能确保隧道施工速率的技术措施;与常规楔形掏槽爆破技术相比,此技术可将掏槽爆破产生的振动强度降低30%以上,并可获得良好的爆破进尺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盾构刀盘受力情况的研究可以为盾构施工选型、刀盘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文章在对盾构刀盘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东莞地区某型大直径盾构刀盘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在复合地层工况下盾构刀盘的应力与变形情况;对刀盘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刀盘的振动特性;对刀盘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改善了刀盘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该型盾构刀盘在复合地层施工过程中刀盘最大应力为251 MPa,低于屈服极限345MPa;刀盘前6阶固有频率范围为38.803~64.842 Hz,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地面沉降和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也为隧道工程盾构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压爆破施工工法可极大提高爆破能量利用率,降低围岩爆炸炸药单耗量,提高围岩破碎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雾化降尘的作用,改善施工环境。结合宝兰客专古城岭隧道4#斜井正洞采用水压爆破工法施工的实践及数据分析,文章总结了水压爆破的优点、效益等,为广泛推广采用水压爆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富水复合地层已成为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复杂地层条件之一,研究该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文章以大连市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论述了盾构选型和盾构始发等施工技术;并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复合地层长距离小半径掘进、富水碎裂带掘进、硬岩掘进刀具控制等工程难点,分别从隧道轴线控制、掘进速度控制、刀具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工程实践证明,经过严格选型的盾构适合大连的地质条件,而且对于富水复合地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满足了本标段区间盾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在施工阶段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易出现局部破损现象。文章以深圳地铁5号线近接桩基时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对衬砌所承受的轴力和弯矩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究盾构隧道管片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建筑物的全风化花岗岩层中,管片脱出盾尾后桩基荷载将传递给隧道上部土体,最后传递至衬砌管片,管片环受到较大的附加应力作用;管片刚拼装上时试验环内力较小;当管片脱出盾尾时其内力达到最大值;稳定后的管片内力一般相较刚脱出盾尾时稍小。由于岩层破碎且极度发育,透水性好,孔隙水压力变化速度较快,且能较快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朱宏海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1):29-33,39
花岗岩、混合岩残积层、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在我国很多地区有大面积分布,该地层具有“未扰动前比较致密,承载力较高,扰动后强度迅速降低、软化、崩解、自稳性差”的特性;同时部分残积层中存在“球状风化体”;其特性对地铁、市政工程影响较大,处理措施比较特殊.文章对全国多个地区花岗岩、混合岩残积层物理力学特性及对地铁、市政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针对实施不同工法的工程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不良岩土工程条件下,盾构施工将会遇到刀具切削效果差、掘进参数设置不合理以及喷涌等技术难题。文章针对福州地铁高压富水、碎裂状岩层和长距离小半径曲线等施工难点,通过对滚刀切削力的理论计算,分析了刀具的力学性能,提出了合理的刀具配置、掘进参数和刀具更换时机;通过实践探索,采用了螺旋输送机改造、出碴控制和地面降水相结合的防喷涌措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小半径曲线段盾构掘进开挖面稳定情况,并总结出了长距离小半径曲线段盾构掘进以及姿态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盾构机在碎裂状岩层中掘进时,岩块对于刀具的侧向冲击力很大,需对滚刀采取加固措施;(2)在总推力上升4 000~7 000 kN、扭矩上升1 000~1 500 kN·m、掘进速度小于10 mm/min时,应结合碴样情况,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换刀;(3)采用所研发的螺旋输送机防喷涌装置,结合地面降水和出碴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喷涌的发生;(4)本工程盾构机在小半径曲线上长距离掘进过程中,轴线最大偏移量、管片安装高程偏差均满足盾构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