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路汽车排气污染物扩散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建立了公路交通环境特点的线污染源扩散方程,在考虑近地面层风和垂直的散系数切变的条件下求得公路汽车排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解析解。并对一些大气和公路工程参数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建立了用于描述隧道内火灾事故污染物的一维扩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在短时间内污染物的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模拟分析结果和实验统计结果的对比,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最后,综上分析给出了一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纵向通风隧道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及通风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大气扩散方程导出了计算纵向通风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和给定隧道内空气质量设计标准计算所需通风量的方法,并考虑了隧道洞口进风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和竖井送风景空气污染物浓度对计算机新风量的影响。通过某高速公路隧道内CO、HC和NOx浓度的实例计算实例计算表明:计算浓度值与实测浓度值非常接近,其线线性相关系数r^2在0.7926-0.8913之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通量预测数据和车辆单车排放因子,定量估算了音江公路运营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车辆尾气所排放的NOx和CO量,并分析了上述污染物在公路两侧的浓度扩散过程.音江公路运营近期每天的CO和NOx排放量分别为6.486 t和2.187 t,中期排放量为9.881 t和3.33t,远期排放量为14.053 t和4.736 t.在D类大气稳定度和最不利风向条件下,距离公路中心线20 m处的近期、中期和远期CO浓度分别为0.053 9 mg/m3、0.082 1 mg/m3和0.116 8mg/m3,NOx浓度分别为0.018 2mg/m3、0.027 7mg/m3和0.039 3 mg/m3,随着距离的增大,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50 m处的污染物浓度不到20 m处的80%,100m处的污染物浓度降至20 m处的47%左右,200m处的污染物浓度仅有20 m处的26%.与沿线背景浓度叠加后,音江公路线路两侧的近期、中期和远期NOx日均总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浓度限值,表明公路运营期间车辆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收费站区空气污染特征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实际环境,考察来流风向与风速、车流量、建筑物等因素时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站区污染物扩散的CFD仿真模型,进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运用风向频率加权模型,比较模拟结果与实地采样分析数据,预测探讨高速公路收费站区空气流场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符合较好,显示两者具有良好相关性;受收费站布局和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建筑物背风面形成气流漩涡,污染物难以扩散形成局部高浓度污染,在环境温度25℃,风速1.9 m·s-1,小时车流量为465 veh.h-1,NOx的浓度达到0.232 mg·m-3;污染物扩散特征主要受环境建筑、气象条件及车流量的影响,在1.5~2 m高度范围污染物呈现较高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隧道内污染物控制标准和通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隧道由于在地理位置、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空气环保等方面与公路隧道不尽相同,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与公路隧道也有区别,两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城市隧道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的相关规范.基于此,依据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的确定原则并参考国内外最新成果,提出城市隧道污染物控制种类及浓度标准,为通风系统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基础,保证隧道运营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线源大气污染扩散模式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和我所的实验研究,重点介绍决定最大污染浓度的公路线源的源强估算及在各种交通、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计算和预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个点源排出的活性污染物以及其在大气中化学转化形成的次生物扩散方程。对阶函数分布排放源求得了活性污染物及其次生物浓度解析解。以某光气源事故泄漏为例对影响光气和它的次生物氯化氢地面浓度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超长公路隧道建设中,瓦斯浓度需作为施工安全因素考虑。以三联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流体计算软件PHOENICS建立了瓦斯隧道扩散数学模型,经计算研究共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隧道横断面考虑,瓦斯浓度最高点为断面顶端,监测时需以顶端浓度作为判断依据;在隧道纵断面考虑,掌子面附近CH4浓度最高,瓦斯浓度最大,随着通入新鲜空气,瓦斯逐步向外扩散,掌子面位置瓦斯浓度降低;在入口风速为4 m/s条件下,通风30 min时刻掌子面CH4浓度降低至0.004 162,在入口风速为8 m/s条件下,通风30 min掌子面CH4浓度降低至0.002 301;从施工便利以及通风效果良好两方面考虑,最佳入口风速应设置为5~7 m/s。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空气质量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大气扩散方程建立了公路隧道内空气质量与方程和方程中相关参数,并导出了计算自然通风、纵向通风、全横向通风和半横向隧道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解析解。实例计算了中国3座营运公路隧道内的CO浓度值与其实测浓度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的平方R^2在0.8499 ̄0.9231之间。  相似文献   

11.
车内污染物的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D-GC/MS)对64辆新轿车进行测试,共定性检出206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甲苯和对间二甲苯的检出率达100%、邻二甲苯的检出率达96.9%。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64辆样本车中,浓度最高的挥发性有机物是甲苯和对间二甲苯。文中还采用FLUENT软件对车内流场的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寻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详细阐述车内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并提出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量预测是研究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对策和专项行动的基础。我国公路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影响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试验测算结果,推算营运汽车排放因子;然后对我国公路营运汽车保有量、年均行驶里程进行的现状分析、建模、计算和趋势预测,最后运用机动车污染物年排放量模型,计算出未来15年内主要特征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对以上计算和预测结果分析可知,未来10多年间,营运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风压场变化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对隧道安全构成威胁的是烟流和温度的扩散,而烟流和温度的扩散速度主要依赖于风流速度,影响风流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风压。由于隧道火灾产生的烟流节流效应阻力、烟流摩擦阻力、烟流浮力效应的作用,使隧道内风压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研究风压的变化规律对救援和通风方案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公路隧道洞口处排放污染物输送与扩散所遵循的方程组。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洞口环境特点对方程组进行了简化。采用有限元法,考虑洞口排放源、洞口边界与东线洞口排放及隧道西线洞口进风的影响,对该特长隧道洞口排放形成的垂直和水平二维CO质量浓度分布及通量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以隧道排口为中心形成了随距离明显递减的CO质量浓度场;隧道西线洞口排放CO对东线洞口的进风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数值分析发现,在隧道外两洞口之间增加一墙体可有效减小两洞口之间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已运营的公路隧道中实施N02浓度检测试验,分析NO2浓度在隧道中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公路隧道N02浓度的控制指标进行研究,确定NO2浓度的控制指标建议值。该值可作为隧道空气质量的参考控制指标,也可作为公路隧道通风工程设计和制定公路隧道N02浓度控制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氮氧化合物是车用汽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之一,形成过程较复杂,影响其生成浓度的因素很多,采用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文中采用模糊聚类理论对其生成浓度与各工况因子间的模糊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隧道运营中近距离隧道污染空气窜流的二次污染问题,以水涧山隧道进、出口段以及隧道间空旷区域为分析对象,以CO浓度作为依据,采用FLUENT软件对洞口污染空气的扩散及其近距离隧道窜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错开隧道口出口、修筑中隔墙以及修筑通风横洞等减少污气窜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i>x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r、对流传质系数hm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A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估算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通过将高斯扩散模型应用于北京市道路交通空气污染的估算,对模型的适应性和道路交通空气污染对于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等进行研究.首先,在对模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初步定性地分析模型的适应性;然后,结合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站的实测数据,采用偏差因子等统计指标对高斯扩散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基于控制变量方法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空气污染对影响扩散的因素(如风速和风向等)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高斯扩散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北京市道路交通空气污染的估算,而且其对风速、风向和云量有较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