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市高速公路网交通监控系统总体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市公路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到2000年底公路密度达到了0.92km/km^2,特别是上海将实现高速公路建设“153060”的目标,为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上海市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发展需要,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ITS的发展趋势,描述了上海市高速公路网交通监控系统总体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市亚洲运动会ITS(“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背景,提出了既满足亚运交通,又满足广州未来交通发展要求的ITS发展规划方案。在分析广州城市和交通发展对ITS的要求.广州市交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广州市ITS的需求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便捷亚运,畅通广州”的总体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框架。提出重点建设ITS共用信息平台等8个ITS子系统项目,并对各个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上海公共交通行业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上海公共交通行业智能交通建设的主要框架 1.1 建设的目标 按照城市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及上海城市交通的现有特点,结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的有关内容,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顺体制、业务综合、资源共享、加强服务、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公共交通行业ITS的总体建设目标.上海公共交通行业2003~2005年ITS建设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必要,本从上海市最终以ITS为建设目标的角度,对其技术框架与交通信息平台的安排做了思考和建议方案,同时给出了综合交通信息中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害问题。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以期解决汽车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ITS的分类和历史回顾,着重介绍了近年来ITS研究的主要项目和动向,最后介绍了ITS国际标准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入解读《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上海市域的空间结构特征、新城未来的交通需求特征,之后提出了上海市新城综合交通体系的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城市群和都市圈层面、新城内部层面的交通发展愿景和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ITS)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建立一套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是ITS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文中采用客观评价法,以固定型车辆检测设备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为对象,通过分析引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以及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建立评价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即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实时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对基础交通数据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智能运输系统(ITS)框架为基础,阐述了我国交通智能化建设对交通信息通信的需求情况,分析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该具有的运输层、通信层特性与功能,提出了我国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通信方式结构。最后,讨论了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未来趋势之一——IPv6网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海市域外围新城、主城扩区和新市镇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出行特征、出行质量要求等方面,城乡结合地区的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日趋缩小,部分普通干线公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镇化交通出行需求。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建设用地总量严控背景下,上海市城郊区域亟需优化普通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融合模式。通过梳理上海普通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现状,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现状衔接点位置不适宜、衔接点前后设施设计不匹配等问题,根据上海不同分区的交通特征,从布局衔接、功能衔接、标准衔接等方面讨论了普通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ITS技术的进步.借助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来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已成必然。然而,ATMS运行的成败,最终还要取决于操作人员与系统中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章首次提出人的因素与ATMS融合设计的思想,并以上海市延安路高架道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CCTV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为例,阐述了在ATMS的软件设计中应用人因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动态OD矩阵描述了时变的交通需求,是智能运输系统(ITS)中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重要输入,直接影响 ITS系统的实时有效性,科学获取动态OD矩阵至关重要.文中从提高动态OD矩阵估计精度与科学整合ITS系统资源、功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信息提取的动态OD矩阵估计理念;基于...  相似文献   

12.
[美国] 美国注重ITS安全设施建设,根据本国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需要,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车队管理,公交出行信息,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四大系统及多个子系统及技术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实现ITS模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观交通仿真是ITS研究和应用中的有力工具,章选择了Paramics,Vissim,Aimsun2和Corsim4种常用的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考察它们对ITS模拟的支持情况,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软件实现ITS模拟的技术路线情况,发现Paramics和Aimsun2对ITS模拟支持较强,Corsim支持最弱。  相似文献   

14.
智能交通系统(ITS)有利于解决交通拥挤和其他交通问题.日本人口密度较大,ITS研究起步较早.文中介绍了日本ITS的研究历史、已开发项目和在研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陶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126-129+137+17-18
当前上海亟需建立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交通治理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交通辐射能力。立足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从提升交通设施效率,提高交通服务品质出发,分析了构建上海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从服务上海、服务市民、提升智慧管理等多个维度,介绍了多层次可展现、可跟踪、可分析的综合指标体系及应用场景。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助力上海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决策和提升上海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提升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治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汽车工程》2002,24(3):205-208,199
本文探讨用系统分析方法指导车载信息装置(OBU)开发的必要性和一般步骤,并以ITS子系统之一“交通需求管理及路线引导系统”为例,给出了OBU系统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交通智能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交通智能系统(ITS)的必要性,阐述了ITS技术的组成和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以及未来实现智能化管理的21世纪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现有的各种交通空间数据源,通过交通信息化中成熟的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的方法与技术,做到将多源、多格式的交通信息支持ITS的运行,已经成为摆在我国ITS建设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在分析我国ITS交通数据的特点及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国内外的技术现状,探讨并提出了基于GDF4.0规范的交通数据管理模式。在方法设计中,对近来欧洲ITS中通用的导航规范GDF进行了研究、修改与设计,以适应我国的ITS信息平台的数据建设要求。同时,进行了部分的验证,表明了其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的ITS共用信息平台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网站发布系统的设计为背景,分析交通信息发布的需求特点,研究WebGIS技术在交通信息发布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满足ITS共用信息平台大范围发布交通地理信息的需求。根据对外和对内交通信息发布的特点,分别提出采用胖客户机和瘦客户机模式的系统逻辑结构方案,以及使用分布式服务器组分担负载并考虑到系统安全性的物理结构方案,并对其具体实现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珺 《交通科技》2004,(6):82-84
从ITS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影响和对现阶段交通规划过程的支持两方面对ITS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对ITS与交通规划的结合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