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交通SP调查的均匀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交通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的不同,并阐述了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优越性。交通SP调查情境设计是实施该调查方法、建立交通模型戍败的关键环节。在分析了以往各种设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将均匀设计引入交通SP调查情境设计中,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调查设计者与受访者之间关于调查问题数量的矛盾,改进了以往正交设计的不足,在保证数据建模精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调查中访问问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给出了调查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叶亮  贺宁 《城市交通》2007,5(2):66-70
非集计模型近年来在交通模型的研究领域受到较多关注.主要讨论了未建交通系统中意愿调查方法的使用,以及如何在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非集计模型并进行客流需求分析.着重对基于SP调查的非集计模型在黄浦江水上巴士交通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介绍了黄浦江水上巴士交通的SP调查以及其他相关调查,建立了非集计模型用于水上巴士交通服务模式选择和需求预测,对上海市水上巴士未来客流增长空间进行了判断.指出非集计模型适用于具体的小规模的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项目,SP调查的设计以及调查数据的采集是非集计模型建立的关键,基于SP调查的非集计模型可用于未建交通系统的服务模式确定、客流需求预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外已经广泛使用的SP调查方法在我国交通领域还鲜有应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通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的不同,并阐述了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优越性。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中,采用RP调查标定时间价值参数,通常会由于数据相关性较强而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到整个四阶段模型的精度。本文在构架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指出行为时间价值参数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不易准确衡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市域交通模型为例,利用SP调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足够的数据,从而准确地标定了时间价值参数,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实际调查RP数据(Revealed preference data)具有可靠性,而意向调查SP数据(Stated Preference data)具有灵活性。为了更好地将两类数据结合起来,减少交通调查的工作量,提高调查的精确性,本文分析研究了RP/SP纽和调查方案的设计,应用非集计模理论及调查所得石河子市组合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划分的MNL模型,并应用spss13.0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通过模型拟合度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利用该模型对石河子市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调查方法还是模型构造上都要反映出这种交通行为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次SP调查首先在设计上就反映出了将来的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水平属性变化的影响;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RP调查.接下来,要对一个RP/SP相结合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进行标定;在这个模型中,出行时间和费用的参数被分别定义为将来收入的函数.此次SP(以及RP)调查选在仰光市的一个住宅区进行,时间是2003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被调查的人对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显示出了极大的偏爱.利用调查上来的数据,本文对所提出的模型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另外,模型对将来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将来仰光市小汽车的使用将有一个很大的增加,而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将因此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SP调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研究方法各异,SP调查逐渐成为研究出行时间价值的重要手段。首先系统梳理SP调查的方法、设计、实施和特点。基于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的SP分项调查,详细阐述SP调查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法、调查规模和抽样方式,重点分析SP调查方案的设计。基于均匀设计方法,采用SP调查和RP调查相结合的方案,通过确定影响因素、设定情景模式和主要参数,基于不同出行方式分别设计了SP调查表格和情景模式卡。通过对北京市SP调查相关实证分析,提出SP调查实施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出行时间价值是宏观交通模型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交通模型的精度。以佛山市顺德区居民出行时间价值调查为例,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了SP调查。建立了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多项Logit模型,计算了不同拥车和目的的出行时间价值,并用收入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校核,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了出行者属性对出行时间价值的影响,得出了拥车、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出行者出行时间价值更高,对出行时间更加敏感,对费用敏感度降低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为中小城市出行时间价值计算和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可为出行行为分析、预测和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于缅甸的仰光市而言,鉴于其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城市现在以及将来的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将依据SP调查数据对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发展中国家诸如收入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变化相对较快,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调查方法还是模型构造上都要反映出这种交通行为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次SP调查首先在设计就反映出了将来的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水平属性变化的影响;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RP调查。接下来,要对一个RP/SP相结合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进行标定;在这个模型中,出行时间和费用的参数被分别定义为将来收入的函数。此次SP(以及RP)调查选在仰光市的一个住宅区进行,时间是2003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被调查的人对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显示出了极大的偏爱。利用调查上来的数据,本文对所提出的模型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另外,模型对将来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将来仰光市小汽车的使用将有一个很大的增加,而新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将因此减少。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模型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新的数据环境和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交通规划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中国城市交通调查的技术问题、体制保障等现状情况,同时概括交通模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其次,从调查数据采集和维护机制,交通模型理论体系和功能需求,人才队伍以及模型在交通规划决策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交通调查和模型存在的问题。最后,预判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和交通模型互动发展、交通模型和GIS技术全面结合、加快制定指导手册和标准等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出行成本的量化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而出行时间价值是进行乘客出行成本估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以北京市市区居民SP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选取Logit模型为基础模型,引入“出行者收入”作为模型新增变量,并针对工作商务、社会娱乐两种出行目的在不同换乘情况下出行时间价值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建立了基于SP调查数据的改进型时间价值求解模型,并计算得到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者在不同出行目的和有无换乘情况下的换乘时间价值、候车时间价值以及运行时间价值. 研究发现,工作商务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价值普遍高于社会娱乐的出行时间价值,出行者在不同出行目的和有无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大于换乘时间价值以及运行时间价值,并且有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大于无换乘情况下的候车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许多城市的停车乱、停车难、路边路外停车设施利用不均等问题,以独山子地区作为案例,研究合理可行的停车设施规划方案及停车政策,以调节路边路外停车比例、规范停车行为.同时,通过RP、SP调查,了解居民停车的影响因素,构建离散选择模型,并确定不同因素对停车选择的影响程度.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停车规划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g  相似文献   

13.
蒋寅  李彤 《城市交通》2009,7(2):68-73
为揭示天津市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的一般规律,采用SP调查中的卡片式面谈调查法,运用市场细分法确定调查规模及抽样率,采用计算包容性检查矩阵等数据处理手段,估算天津市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比较了出行行为时间价值与单位工作时间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段的时间价值,研究了出行收入与时间价值的变化规律。得出现阶段天津市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的分布,表明大部分出行者不愿为出行支付较高费用,但随着收入增加,出行行为时间价值将会快速增长,使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的需求增大,城市出行方式结构可能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经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其中3个结-直肠扩张(CRD)实验组(n=6)及3个CRD对照组(n=4)分别给大鼠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在灌胃3、7、14 d后记录腹壁肌电活动;1个免疫组化(IH)实验组(n=6)及其对照组(n=6)分别在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结肠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替加色罗灌胃3 d后,在1.2、1.6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6.00±1.10,3.17±0.98)较对照组明显减少(9.50±2.52,13.0±2.31,P<0.05)。替加色罗连续灌胃7 d和14 d后,在0.4、0.8、1.2、1.6 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替加色罗灌胃7 d后,结肠内SP染色评分下降,而CGRP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对结肠球囊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肠道内脏感觉传入神经表达SP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 ,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 ,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 ,尤其在A PGP更为明显 ;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 ,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 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 ,并且这 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travel costs of urban transit passenger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social benefit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 of travel time valu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raveler's travel cost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ed preference (SP) survey data for Beijing resident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ublic transport values of travel time are analyzed and a Logit-based model is used. An improved SP survey based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raveler's income is introduced as a variable. The parameters estimating the travel time values under the trip purposes of work/business and leisure are calibrated. Then the values of travel tim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Beijing are obtained (i.e. different trip purposes and with/without transferr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vel time values for work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for leisure. The waiting tim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ransferring time values and in-vehicle time values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and the waiting time values are higher with transferring than those without transfer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