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铁道知识》2010,(1):58-59
2004年9月铁道部确定的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经过设计审查、开工建设、现场试车等相关阶段,于2008年1月通过铁道部组织的评审。经过实车综合试验和一年多的运营观测表明: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无砟轨道铁路工程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无砟轨道技术的多项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实现无砟轨道铁路严格的路基工后沉降控制,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首次采用了桩-板结构路基方案,其工作机理、承载及动力特性需要研究.研究结论:桩-板结构路基是无砟轨道铁路一种新的路基结构形式,其承载特性和动力性能良好,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适用于新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低路堤和路堑地段以及两桥(隧)之间短路基、道岔区路基等特殊地段软弱地基加固,同时也可用于已建路堤的补强加固.  相似文献   

3.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桥涵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无砟轨道成套技术,积累桥上铺设无砟勒道的设计、建设经验。研究结果:根据我国第一条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的桥涵设计特点,对无砟轨道桥涵设计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桥涵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结合已经实施的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建设工程实践,介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由第三方承担的平行观测工作方案.研究结论:提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指出技术关键和重点:(1)建立高精度测量控制网;(2)制定科学的沉降观测方案;(3)实施第三方平行观测;(4)进行全面与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5.
《成铁科技》2006,(2):F0004-F0004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全国首条无砟铁路综合试验段将在2006年6月的遂渝铁路重庆段建成,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是遂渝线引入重庆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庆铁路枢纽遂渝引入工程龙凤隧道至蒋家人桥12.65公里正线,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无砟轨道不平顺的统计规律和特征,从频域、幅值域等几方面对轨道不平顺的幅值特性、波长结构以及是否包含周期性波形等做全面的分析描述.以期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施工及无砟轨道系统的养护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本文以遂渝线轨检车实测轨道不平顺数据为统计样本,基于样本平稳性检验,采用周期图法和AR模型法对样本做功率谱密度估计,并由MATLAB编程得到轨道不平顺谱密度.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遂渝线在运营10个月以后逐渐形成稳定的波长结构、2~4 m的窄带范围内存在周期性不平顺、无砟轨道试验段长波不平顺能量较低;全线整体平顺状态较好,无砟轨道试验段显著优于有砟轨道,谱密度值显现了无缝线路的谱特征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无砟轨道道岔区基床的动力学特性是无砟轨道研究的一项重点和难点。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道岔区试验段的现场实车测试,分析了不同车型、不同车速、正线和侧向行车条件下整个道岔区基床表面不同位置处的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350km/h客运专线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综合试验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首次整区段铺设的速度350 km/h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通过对施工测量、轨道板精调、砂浆制备与灌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适合国情的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和与之相配套的施工设备,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试验段的初步动车试验,速度达到351 km/h,试验验证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是成功的.采用三角规和小型龙门架对轨道板进行精调速度快、精度高,调整后的轨道板板顶面高程偏差小于1 mm,轨道板中心线与凸形挡台中心线偏差小于1 mm,轨道板与挡台的间隙差小于5 mm,两轨道板的高低和方向平顺性均小于2 mm,该项技术可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铁道部遂渝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的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对前期的技术储备及施工装备的研究进行了实践及优化.对专业化施工队伍、专业化技术人才进行了超前实践、超前储备.并为客运专线施工积累科研、设计、施工等各类数据及技术。2005年中铁八局承担了铁道部两项重大科研项目.2005K004--F(G)“遂渝线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和2005K004-G(G)”遂渝线100米长定尺钢轨铺设及施工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至韶关段综合试验段再创新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混凝土底座的施工,对该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试验总结,取得了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和施工组织经验,为武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桥梁混凝土底座施工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黄河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1):81-84,99
研究目的:介绍和探讨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中出现的低净空隧道的接触悬挂方式,并针对类似的低净空隧道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可靠、可行的方案.通过对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中出现的低净空隧道的接触悬挂方式的介绍和探讨,对于类似的低净空隧道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可靠,可行的方案.研究结论:解决低净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利用既有隧道的净空高度和尽可能地保证各种技术标准;其次是要对材料的节约和造价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低净空隧道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优势,这需要视现场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遂渝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铁道部决定建设遂渝铁路无碴轨道试验段,系统试验研究无碴轨道结构、轨道电气特性、扣件系统、路桥线下工程、100m长定尺钢轨铺设、无碴轨道施工及长期测试等关键技术,通过成区段铺设无碴轨道并进行实车试验,取得无碴轨道工程成套技术和科学数据。遂渝铁路无碴轨道试验段有目的地设计了CRST-I型平板式、框架型板式、纵连板式轨道和CRST-I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等多种类型。试验段于2007年1月进行了实车试验,动车组试验最高速度232km/h,货物列车最高试验速度141km/h。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试验段建设成功,并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技术再创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遂渝线路基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瑞谦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3):21-24,83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碴轨道铺设施工技术,总结无碴轨道施工和维修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当务之急。 研究方法: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路基上成区段铺设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施工工艺,研制改进工装设备,从而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施工科研任务。 研究结果:动车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试验段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无碴轨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总结,包括控制测量、道床混凝土施工及裂纹防治、低弹模混凝土摊铺、轨排组装与精调等,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规模化实施的开始,研究分析不同型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特点和一些关键技术,供我国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型式的选择以及无砟轨道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参考.研究结果:在我国无砟轨道前期研究成果和消化吸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客运专线采用的几种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概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无砟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中大量采用无碴道岔,岔枕作为重要构件,其制造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无碴道岔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安全。结合遂渝线无碴轨道试验段蔡家车站道岔的施工,介绍桁架式无碴轨道岔枕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6.
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无振动、无噪声、无环境污染和加固费用低等优点。结合我国首条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软基处理工程,介绍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基的技术原理、设计、施工设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及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遂渝线无砟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成标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39-43,57
研究目的:研究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一无砟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从而导出弹性地基上轨道板的运动方程;应用开发的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软件TRACKDYNA,系统地研究评估遂渝线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及其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快速客车、重载货车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CA砂浆动应力、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容许值。 研究结论:遂渝线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结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于双块式轨道过渡段,适当降低2种轨道连接点处双块式轨道前几个扣结点的轨下胶垫刚度,可改善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武广客运专线广州无砟轨道试验段是我国引进日本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的试验段.以该工程为背景,根据CRTS Ⅰ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设计要求,对我国与日本在混凝土质量标准、设计理念与原材料质量标准的区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原材料优化选择,基准配合比的选定和试配以及试验室和搅拌站验证,轨道板混凝土各项技术参数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结合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对无砟轨道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在回流系统无回流线和综合地线或有回流线无综合地线的情况下,钢轨电位将超过或接近120 V。因此,在对地泄露电阻较高的无砟轨道区段,应当在回流系统中进一步设置金属性回流通路(综合地线),以降低钢轨电位和接触电势。  相似文献   

20.
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利琴  魏永幸 《铁道勘察》2007,33(3):98-101
介绍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地形、地质及路基工程情况,以及无碴轨道路基工程主要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