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动对工人的危害,在一九六五年以后才引起日本卫生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开始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作者发现日本振动病的症状与国际文献的描述相类似,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软组织(神经、肌肉)损伤,如多发性神经类样手套、袜子型的末梢感觉麻痹,肌力下降,手肌肉萎缩,手肌肉肌电图的异常表现。病人主诉有手麻木感、疼痛、僵直和肿胀。 2.双手发冷并并发外周末梢血管的痉挛反应。 3.骨骼和关节的损害,特别是腕、肘关节和脊椎骨。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 (如工厂的车工、铣工、磨工、炉前工、纺织厂的挡车工、教师、售货员、厨师等 )或重体力劳动者的一种多发病。病因除个别因患先天性静脉壁薄弱病变外 ,多因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腹压增大 ,加重了下肢静脉内的压力 ,久而久之引起静脉扩张、延伸 ,甚至曲张 ,最终导致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该病是可防可治的 ,如 :加强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就业的职业适应性健康检查及就业后的健康监护 ,根据条件尽可能调剂站姿工作时间 ,坚持工间操 ,下肢套弹性护腿或打绑腿等 ,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而早就医、早治疗更是防止病情发展加重 ,保护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接触羽绒粉尘作业工人的临床表现,X 线表现及机体免疫状态和遗传毒理学方面对羽尘的职业危害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接尘工人主要出现了咳嗽(占20%)、咳痰(占16.7%)、气短(占10%)、胸闷和胸痛(占10%)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检出有皮肤过敏者占10%.在IgG、IgM、IgA指标及微核率方面接尘工人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服装行业的职业卫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服装生产采取流水作业方式,由此造成了精神紧张和强迫体位等职业卫生问题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对北京市几个大型服装厂356名工人进行的体检结果表明,坐位工人主要是腰部疼痛、肩部酸痛及背部疼痛,站位作业主要是腰部疼痛、下肢胀痛及肩部酸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根据本调查结果,神经衰弱症候群,肩、背、腰部酸痛,眼疲劳不适是服装作业工人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5.
长期接触工业品五氯酚(pcp)与五氯酚钠(Na-pcp)对人体的慢性影响在文献中报道不多,为探讨从事pcp和Na-pcp生产的工人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天津大沽化工厂进行了职业病调查,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pcp生产工人34人,平均接触工龄3年(1~9年);Na-pcp生产工人58人,平均接触工龄5年(1~11年)。另以30名不接触毒物,年龄构成相似者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1.临床体格检查:对全部受检  相似文献   

6.
铁路坐位作业女工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继电器检修女工的职业危害 ,对其腰背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1)对继电器检修女工的工作姿势变化进行调查。 (2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问卷和体检方式进行调查。并做组间对照。结果 :(1)继电器检修作业工作椅均为不可调式靠背座椅 ;坐姿以躯干前倾、臀部只占少部分座椅及腰背无靠居多。 (2 )观察组后背麻木、腰酸和腰痛出现率分别为2 2 9%、5 6 3%和 4 3 8% ;下背部感觉功能障碍和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 2 2 9%和 2 0 8%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本次调查结果提示长期坐位作业是职业人群腰背痛的…  相似文献   

7.
对某电视台215名职工(其中视屏作业146人为观察组,行政后勤人员69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与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视屏作业人员的眼疲劳症状,神经衰弱、肌肉骨骼症状及胃肠症状自诉率均明显高于非视屏作业人员。眼疲劳症状与视屏作业时间、屏幕过亮和炫光有一定关系,肌肉骨骼症状与体位有一定关系。另外,视屏作业人员普遍反映工作时间过长及精神紧张,提示应对电视作业的职业危害问题予以关注,并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正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管理及服务行业。据报道1987年美国约有1500万台VDT投入使用,到1990年增加到7000万台,在美国和加拿大约有1000~1400万作业人员。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危害(视觉疲劳,肌肉骨骼损伤及职业性紧张等)也越来越多,本文就VDT作业的视觉疲劳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锰、铅、汞是我国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易引起职业危害。1979年,我们依据全国职业病普查的统一方法,对北京地区40个铁路厂,段、站接触铅,苯,汞、锰的工人共1050名进行了健康检查,对其中出现种衰症侯群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疑似锥体外系受损者作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查,试图用电生理学方法提供神经系统早期病损的客观证据,以进一步评价毒物危害的程度。兹将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脑电和肌电图受试者共37(男30,女7)名,年龄平均为40(21~59)岁,接触工龄平均为16(1~36)年,其中锰、铅、汞接触者分别为29、5和3名。脑电图检查:应用丹麦Kaisers TR-60型8  相似文献   

10.
某铸造车间共有生产工人143名,实际接触噪声的有106人。通过检查筛选后对51名工人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凡职业史不详、非单一工种、耳镜检查有病变者、因病或其它原因致聋者,均不作为统计对象。现将测试结果和分析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损伤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对病情判断和劳动能力安排都很重要,特别是在职业医学(如尘肺)它是制订保护工人健康和利益的国家法规的重要科学依据之一。一、鉴定的各项内容包括职业史,病史、吸烟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血气测定等,在体  相似文献   

12.
癌研究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出有关癌症实质的基础知识。就这方面而言,毒理学有它突出的意义。本文就致癌物质(致癌药物略)阐述如下: 职业性癌: 化学物质作为癌发生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也是最惨的例子就是所谓的职业性癌。英国外科医生早在两世纪前就指出,某种作业癌的发癌率是很高的。初次的观察是在烟囱清洁工,矿工和染料工业工人中进行的。前两者职业工人经常接触煤烟和煤焦油,后者经常接触的是某些染料,他们在很高的程度上患的是皮肤癌、乳头状癌和膀胱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煤烟和煤焦油中的某些物质(如3-4苯并芘)和染料工  相似文献   

13.
铁路电子计算机售票作业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电子计算机视觉显示终端(VDT)售票员进行了自觉症状横断面流行病学及实验室心理学调查,研究对象从事VDT售票作业10个月。结果显示,眼痛、眼胀、眼干燥等视疲劳症状;肩痛、颈痛、腰痛等肌肉骨髂系统不适症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影响部位依次为:腰背部、肩部、颈部;售票员工作前、连续工作后第2、6、7h,平均视觉运动反应时,差错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即时听记忆能力有逐渐降低趋势。并提出了对VDT售票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次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喷漆工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的变化情况。试图为苯或混合苯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寻找敏感指标提供资料。故在职业中毒普查中对53名接触混合苯(二甲苯、甲苯、苯)的工人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5.
对从事VDT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危害的调查,并对作业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作业环境中工作台照度不足,细菌总数超标,噪声强度超标。从事VDT作业人员在植物神经功能、眼睛及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硫酸雾对酸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电作业是铁路厂、段、站生产中常见的工种。对各种车辆(火车、汽车、叉车)的电瓶、手提信号灯以及通信部门的电瓶充电工人,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H_2SO_4雾能否对人体健康造成职业危害,及酸雾接触者肺功能早期改变与浓度的关系,本文做了调查。内容与方法一、采样与测定方法:用个体采样器,每点2份样品,多孔板加皂角素10mL,氯化钡比浊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氟中毒     
1937年,出现了Roholm氏关于慢性骨骼氟中毒的经典专著,最初的诊断通常是根据特征性的X改变:海绵状和其他骨密度的增加,症状有背强直和关节隐痛,少数可见腱、韧带、肌肉有矿物质浸润,并发生各种类型的骨膜外骨疣,血中氟化物浓度可稍升高。当空气中有过量氟化物时,引起呼  相似文献   

18.
无机氟是较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在氟作业工人的职业体检中 ,尿氟作为一种生物监测指标 ,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地方性氟病的诊治 ,但对于尿氟含量与空气中氟浓度之间的关系 ,所见报道较少 ,因此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改善环境条件 ,加强防护措施 ,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 以无机氟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 ,共分 7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1 1 无水氟化氢制造工 :包括转炉反应、投料、提升机等岗位共 2 6人 (其中女 6人 ) ,平均年龄 2 8岁 ,平均工龄 9a。1 2 无水氟化氢回收、精馏及成品包装工 1 1人(其中女 6人 ) ,平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英国一家生产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工厂职业接触工人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开始于1979年,并于1980、1982年进行了追迹实验。调查人群分为三组:(1)经常接触组:本组进一步分为氯痤疮亚组和非氯痤疮亚组;(2)非经常接触组;(3)对照组:由普通工厂人群组成。调查工作于工人停止接触近一年后进行。结果表明:经常接触组和非经常接触组人员甘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的工业生产中,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职业因素往往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因素联合存在的。噪声与振动就是一对严重损害工人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的工人,由于遭受手传输振动及噪声的损害,经接触一定时间后在出现一些全身及手部症侯群或疾病的同时,往往也都有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