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通道建设对于边坡防护,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从新建杭黄高速铁路站前Ⅱ标绩溪北站和黄山北站之间绿化通道试验段建设的施工应用,初探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2.
铁路的绿色通道可以起到稳固边坡、保持水土、美化路容等作用。采用工点分区和多因素影响分析等方法,对某铁路的绿色通道设计进行研究。根据适用的绿化形式和基本原则,将该新建铁路分为路基、桥梁和站区三类工点,分别采用灌乔结合、灌草结合和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的绿化原则;在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选择方面,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与既有绿化有机统一的植物种类。研究表明: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应根据工点类型选择相应的绿化形式,路基的绿化设计应根据边坡高度以及是否有排水沟进行有机调整,苗木种类和建植方式应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既有绿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在总结我国生态护坡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现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纤维结构团粒喷播、三维柔性生态护坡等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最后分析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发展趋势,为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绿色通道的设计与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样重要,对平原河网地区普速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从总体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路基边坡的合理防护与绿化,路基坡脚至防护栅栏间的绿化,站区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能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国土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已相继建成京九、胶济铁路等绿色通道,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一系列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为进一步推动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还应及时收回铁路用地、建立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路地合作绿化模式、制定高速铁路的绿色通道建设规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作为其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和谐铁路建设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都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铁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所受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标准低下、绿化手法相对单一等原因,导致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水平比较滞后。为了确保高速铁路绿色通道的更好实施,分析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对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归纳和总结了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模式,倡导多样化绿色景观,旨在为今后的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张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需要,在张集铁路集宁地区路基边坡实施树种选择试验。在试验中,对应试树种的发芽率、生长量及越冬率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筛选出适合该项目路基边坡防护的树种,旨在为全线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铁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因填方、开挖造成的大面积、不同程度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的生态景观、稳定性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石质路基边坡绿化为例,论述了石质路基边坡绿化方法与应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边坡绿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喷播植草技术是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的有效措施,是实现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铁路绿色通道的建设真正有效实施,就绿色通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提高建设标准、保障绿色通道建设用地、改善施工条件并提高绿色通道养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铁路绿色通道试验区设计与施工应用的探索,重点阐述了液压喷播植草、穴植容器草(灌木)苗、三维网垫植草、人工植树及植藤等植被防护在西北干旱地区的设计、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为生态脆弱地区铁路高边坡植被防护设计与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掌握中国华北平原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高速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 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沿线地面沉降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铁路沿线各段落的地面沉降的幅度、速率及线路坡度的改变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参考有关规范标准计算分析了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研究确定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区内的地表变形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研究结论:区域性地面沉降会改变线路坡度,同时对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可通过控制地下水开采、合理选线、采取合理的线路坡度及适宜的工程结构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路堑高边坡,开挖工程中为保证高边坡的稳定,会采用悬臂式支挡类结构进行预加固。悬臂式抗滑桩支挡结构的实施必然会造成支挡工程的增大,视野绿化景观的影响。为了优化支挡工程,完善建立铁路的绿色通道的理念,对于悬臂式预加固支挡措施与边坡平台埋入式预加固支挡措施进行各方面比较,分析出更适应于路风景脆弱区的高边坡预加固支挡模式。研究结论:通过对悬臂式支挡与边坡平台埋入式支挡在结构设计、力学分析、工程投资、景观要求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在路堑顶地形相对平缓的高边坡加固工程中,埋入式预加固桩相比悬臂式预加固桩可以节省工程投资50%、达到完全绿化边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迫于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修建平原地区铁路填料匮乏的压力,探索和寻求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陡路堤边坡坡率,以达到节省土地资源的目的。研究方法:结合西安枢纽北环线工程实例,采用填料和土工材料的试验力学参数,通过对各种边坡稳定性检算方法的分析比较后,选用圆弧滑动面垂直条分法对路堤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路堤边坡内分层铺设高密度聚乙烯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带、适当加陡路堤边坡坡率,能满足现行规范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要求。研究结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陡路堤边坡坡率在平原高产农田区能节省珍贵的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生态敏感的西南山区实现"绿色铁路"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铁路建设与资源的保护协调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研究结论:(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2 6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6 6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65 96 hm2,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2)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绿色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保护林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遂渝线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实现无砟轨道铁路路基严格工后沉降的控制,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首次采用了桩-网结构路基方案,其工作机理及其承载特性需要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离心模型试验、室内循环加载动态模型试验、现场实验等方法对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承载特性、工作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就桩-网结构路基定义、工作原理、设计技术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基于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桩-网结构路基定义、工作原理、设计技术。研究结论:桩-网结构路基具有竖向沉降变形小、变形稳定时间短的突出优点。桩-网结构可用于无砟轨道铁路深厚软弱地基加固、已建土质路堤的加固、无砟轨道道岔区等特殊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对山区铁路路基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的中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分析我国高烈度地震区铁路路基抗震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兰州、西安铁路局辖区铁路路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山区铁路路基工程震害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路基工程防震减灾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铁路路基工程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抗震稳定性能对保障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山区铁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重视施工及养护维修以减轻路基震害,提倡采用轻型路基支挡结构,建议加大设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尽快引入"减震、隔震、延性设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铁路膨胀土路基填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翔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5):33-37,42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时速200km铁路客货共线路基压实度要求,通过对不同膨胀土填料进行室内试验,提出满足路基工程要求的改良方案和质量检测方法。 研究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填筑试验;研究满足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要求的路堤的压实施工工艺及压实质量检验方法、评判标准等。对石灰改良土进行粉碎、拌和、碾压等施工工艺研究,提出合理的施工参数及评判标准。 研究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并探讨适宜的路基结构形式及边坡防护形式;对不同膨胀土填料进行室内改良试验,提出满足本线路基工程要求的改良方案;提出改良土粉碎、拌和及压实施工工艺的试验成果及适宜的路堤填筑质量检验方法。研究结论: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塑性指标,相对膨胀土有明显改善,液限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塑限含水量提高、塑性指数降低;掺石灰后,最佳含水量得到增加,而最大干密度则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