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郭腾峰  刘建蓓  王蒙 《公路》2005,(2):119-124
通过互通式立交设计工作的实践,结合路线与立交设计软件的应用,探讨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线形设计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平面线设计新方法-控制线元法,该方法以“部分回旋线+圆曲线”为控制线形单元,结合路线起终点的控制信息,能迅速而有效地进行互通式立交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3.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互通式立交几何线形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上的车辆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设施。互通立交作为一个空间建筑物,其几何线形设计包含平面、纵面和横面三个子面的线形设计,线形元素的连续、自然、顺适和相互协调才能构造出互通立交的整体空间效果,更好地发挥互通立交的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从互通立交的平面、纵面和横面的几何线形元素出发,探讨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5.
互通式立体交叉在道路中起着转换交通流量、控制车流的作用,该文结合港区道路交通特性,首先介绍了港区互通式立交的作用与设计依据,然后从互通立交的主线、匝道、减速车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出发,探讨港区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6.
蔺惠茹  乔翔 《东北公路》2000,23(3):3-7,3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互通式立交设计及审查领域内一种直观方法,从新的角度对立交线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孙平  吕志敏 《公路》2013,(6):59-62
目前高速公路几何线形设计理念已逐渐过渡到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的理念,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范围内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研究仍相对较少。通过对匝道范围内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以榆佳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平纵面线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车辆在实际运行速度下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互通式立交CAD系统对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提出基本元素的概念,将匝道平面线形分解为直线和圆白线两种基本元素,并提出定义基本元素的新方式:固定方式、浮动方式、自由方式。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立交平面形设计中的两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缓圆缓匝道设计为例,采用网络算法对非线民生规划问题进行了求解,避免了用牛顿法计算极值问题时要求隐函数的导数等困难。  相似文献   

10.
王永强 《公路工程》2008,33(2):104-106,110
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T形交叉的一种,分为A、B 2种类型,一般用于相交公路某些方向交通量相差较大,某些方向转弯交通量不大的情况。在日本及我国的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为方便收费站的管理,大量的采用单喇叭形。在设计工作中,由于缺乏详尽有效的规范指导及必要的设计经验,在单喇叭形互通式的选定、平面布置、及标准的采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参考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部分资料,结合实例对单喇叭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平面布置、线形标准等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2.
行业内对技术标准、规范规定隧道洞口前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线形应一致"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该文尝试通过影响隧道行车安全性因素的分析,加深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规定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余萌  马向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43-45,M0007,M0008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且忽略了平、纵线形组合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价道路线形安全。鉴于此,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确定了将Civil 3D作为BIM建模平台,随后结合某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探讨了三维曲面建模、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BIM技术提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和到位空间三维视距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公路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线形安全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对其评分标准、隶属函数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高速公路设计项目对所提出的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禹彦荣  徐倩 《交通科技》2011,(3):114-116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环境以及投资等具体条件限制,在线形设计时采用较多极限指标,不利于行车安全。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线形安全评价体系,确定评分标准、建立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赋权,最终评价整体线形的安全等级,遴选出不安全路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目前规范中的视距确定方法,分析了该方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分析,指出了利用运行速度进行视距分析时,道路线形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深入探讨,认为在线形设计中应考虑运行速度的影响,以进一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引入线形影响因子,提出了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直线段长度、竖曲线半径及纵坡坡度与事故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弯坡组合、平竖曲线组合以及长大坡组合路段上的事故率。进而,结合事故率与线形的关系,以线形影响因子表征几何线形指标对高速公路事故率的影响,据此评价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确定的危险路段与由实际事故率确定的危险路段具有极高的一致性,达到了81%。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分析公路三维空间线形连续性衰退对事故频数的影响,采集广东省内3条高等级公路243 km道路设计资料,共1 768条有效事故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三维空间路线连续性衰退对公路安全性的影响.应用微分几何空间的基本理论,提出公路线形连续性衰退表征参数,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样本中单元内总曲率差(T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