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型式沉箱混合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对半圆形、梯形和矩形沉箱混合堤的稳定重量以及适用性作了计算和比较。比较表明半圆形沉箱混合堤是综合是沉箱结构和半圆型混合堤优点的一种新结构型式。沉箱式混合堤适合建造于水深浪大的外海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黄晓栏 《中国水运》2014,(5):296-297
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水工工程采用重力式结构型式沉箱出运码头的工艺及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与说明,并对具体的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使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重力式码头沉箱具有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耐久性好等多重应用优势,是码头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文章以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一期工程为背景,重点对其沉箱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囊出运沉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延国 《水运工程》2007,(3):100-103
主要介绍了顶升气囊顶升沉箱的工艺及与传统工艺的比较、行走气囊移动沉箱工艺及与传统工艺的比较。重点介绍了沉箱顶升工艺,介绍了相对千斤顶顶升沉箱工艺和冲砂顶升沉箱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采用优化后的沉箱施工对满足工程建设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域预制沉箱采用半潜驳出运下水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陆域预制沉箱的一种新的出运下水方法。该方法采用设有异型船艏的半潜驳及搭岸结构,可使沉箱安全、平稳牵引船,且无需对船体吃水进行即时调整。该工艺投资省、投产快、效率高、通用性强,为远离专用沉箱预制场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沉箱结构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内目前进行圆沉箱构件内力计算,或主要依据《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或应用计算软件,二者可相互校核。《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对圆沉箱外壁承受均布荷载时竖向弯矩的相关规定计算方程存在明显漏洞,拟参照相关资料,对方程进行重新推导,供规范修编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5,(4):359-361
文章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不同的外荷载下,针对不同的封仓盖板条件,对圆沉箱的内力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封仓盖板对沉箱各部位内力的影响,为圆沉箱的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2个泊位为例介绍900t以上大型沉箱利用高压充气气囊的滚动方式进行预制场地内运输及上驳用半潜驳海上运输、用小型起重船助浮安装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兴华  陈喆  周海 《水运工程》2014,(9):97-102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结构设计投标,研究开发了三角形沉箱这一新型沉箱结构形式,提出了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表明,三角形沉箱采用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60°的侧板可显著提高抗倾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减小基底应力;具有斜坡堤无立波效应、承受波浪力小、基底应力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优点,又有重力式结构堤石料用量少、预制安装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可用于防波堤、防沙堤、整治建筑物等堤坝工程。  相似文献   

13.
半圆型沉箱是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首次采用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异型沉箱的预制工艺比较复杂。文章介绍了该半圆型沉箱预制中模板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15.
全文叙述了大连中远船坞有限公司沉箱预制、拖、运、安装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厦门海沧弃土区岸壁(4号~6号泊位段)整治工程位于规划的海沧港区4号~6号泊位处,全长719m,合同造价近1.2亿元。该岸壁为带卸荷板的重力式沉箱结构,共有沉箱87件,沉箱尺寸为7.88m×10.2m×16.5m,单件沉箱质量为625t.沉箱都在我公司预制厂预制,然后由起重船吊拖到现场安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矩形沉箱外壁支座处加强短筋伸出长度的问题,以某重力式沉箱码头项目为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沉箱构件实际受力情况,分析支座短筋的伸出长度。计算结果显示,对于部分情况,支座加强短筋伸出支座外的长度大于板净跨的1/4。因此,对于矩形沉箱外壁支座加强短筋的伸出长度,不可简单地取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而应通过进一步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半潜驳出运码头大型沉箱工艺具有速度快、设施简便、费用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本文以福建省漳州7号泊位为例,介绍运用三航工3号半潜驳出运2413t沉箱的施工工艺,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