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市非机动车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环岛尤其是五路环形交叉路口已不适应当前城市交通运行需求。通过对五路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症结进行剖析,并结合国内外众多环形交叉口改造方案,找到适宜不同类型交叉口的改造方案与思路。以北京市密云区长城环岛的改造为工程背景进行案例分析,为五路环形交叉口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行“环道二次控制”五路环形交叉口在交通高峰时期某环道濒临排队回溢至上游环道,而同一相位的其他环道时空资源有相应浪费的现象,提出了五路环形交叉口瓶颈控制策略.在采用“搭接相位”的3相位控制基础上,进行瓶颈环道和瓶颈进口道的判断,当满足瓶颈环道控制触发条件时,进行瓶颈环道控制;当各个环道排队饱和系数均接近最大限值时,进行进口道瓶颈控制,同时协调控制瓶颈环道和瓶颈进口道.建立了高峰时期五路环形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模型.以上海市五角场五路环交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方法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大了28%,车均延误减小了8.8%,平均停车次数减少了5.7%.  相似文献   

3.
城市无环岛5路交叉口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频发,提高该类交叉口的安全性及其通行效率是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学院以武汉市南湖壕沟无环岛5路交叉口为例,采用交叉口复杂度、车辆平均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及服务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渠化、交通组织、信号配时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设计研究,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模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明显改善了该路口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城市多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形成原因、产生的问题、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以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愚园路五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改善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多路交叉口交通治理的实施及改善,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通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存在五路交叉的路口,这种路口一直是交叉口控制方面的难点。在遇到五路交叉的情况下,从减少冲突点出发,设计中经常会采用环形交叉口的形式。不可否认,环形交叉口有其独有的优势,它可以减少交叉冲突,降低延误,缩短排队长度,但其优势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而且当交通量比较大时,单独环形控制交叉口还有出现环道”锁死”的危险。本文以凤台县五路交叉口为例,讨论五路交叉口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效果,主要分析五路交叉在单独环形控制和环形加信号控制下的区别,并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分析总结五路交叉进行组织优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五路相交的复杂城市平交口,选取广州市市珠吉路-吉山新路街交叉口为例,在现状运行情况收集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交叉口组织方案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效果评估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论证。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能够为类似复杂城市交叉口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老城区多路畸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问题,结合交叉口的交通流线特征和冲突理论,以湖南益阳市资江一桥北广场七路畸形交叉口为例,分析多路畸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拥堵成因;说明多路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原则和渠化设计方法,根据该交叉口的特征设计渠化组织方案,并通过VISSIM仿真对渠化改善前后的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延误进行评价,分析渠化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面交叉口左转交通组织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交通工程设计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广泛参照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平面交叉口的左转车流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及左转车道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工作重点关注和研究内容.对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进行研究,利用设置待转区来挖掘和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间资源,增大了排队容量,缩短了排队长度,从而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和效率,整体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研究综合等待区的基本情况和应用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设置的条件和信号控制模式,并以广州市滨江路-下渡路路口为例,验证了设置综合等待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交通微观仿真技术对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改善方案进行评价,从渠化设计、信号控制等方面对停车延误和排队长度进行了交通仿真的应用研究,采用德国VISSIM仿真软件对某城市平面交叉口改善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交通仿真技术用于平面交叉口改善方案研究具有定量化、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价方案的优劣,并为方案的进一步改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复合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智斌  袁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6):132-135,144
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保证交通安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泰州一典型复合交叉口为例,通过多方案的设计及比选,提出了复合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并对所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选择的设计方案优于其他备选方案,改善了原有交叉口交通流的紊乱现象.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对此类交叉口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冲突严重性划分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公路平交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录像观测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参数,间接获得了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TTC指标,并借助累积频率分析的方法,界定出我国公路平交口交通冲突严重性的判定标准,为冲突的分类采集提供了依据。结合对交通量参数的观测,以分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数与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所调查的8个公路平交口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决策,使得最终设计方案的生成效率很低.文中以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为突破口,探讨自动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设计语言的转换和如何进行设计步骤的耦合性分析及解耦,并通过相应软件的开发,验证了平面交叉口自动化设计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各种交通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了路口通行能力。针对该问题,选取比较典型的交叉口,对提高通行能力的可能方案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减少慢行交通的干扰,即修建人行天桥后,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影响。对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无灯控交叉口插车过程中驾驶员行为决策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从更小时空尺度出发,提出了考虑安全因素、速度因素的驾驶员插车行为过程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动态重复博弈的无灯控交叉口驾驶员插车行为模型,分析了不同驾驶员类型组合在插车博弈过程中的纳什均衡及相应的驾驶员决策行为。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条件下交通冲突的演化结果,说明了应用动态重复博弈进行驾驶员行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干道甚至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行质量。在对城市错位交叉口的一般形式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及相应的信号控制方案。并以郑州市金水路中段错位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评价,得到了交叉口延误最小的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要保证城市错位交叉口的通畅性,必须根据现有的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和交通结构,进行有效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7.
交通冲突技术是一种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以某市5个相似交叉口的实测值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Q学习的Agent在单路口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将Agent技术与Q学习算法相结合,应用到城市交通控制领域中,对单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了控制研究,介绍了路口Agent的结构模型以及基于Q学习算法的学习机制的实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交通控制的奖惩函数。即当红灯相位的饱和度大于绿灯相位的饱和度时,红灯相位的相对警界度在奖惩函数中占主导地位,此时大部分情况下会对Agent进行惩罚;在以后的决策过程中面对类似的交通状态Agent所选择的控制行为更倾向于将通行权切换给下一个相位,反之,Agent所选择的行为倾向于保持当前相位的通行权到下一决策时刻。并通过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定时控制,同时验证了奖惩函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孔令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28-231,237,7
环形交叉口经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该文详细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改善策略。根据环形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确定了信号灯的相位配置及主要交通参数。结果表明,其对环岛交叉口改善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