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达那唑预处理对子宫内膜EGFR和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达那唑预处理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 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对照组(30 例)直接行TCRE术。切除内膜用HE染色观察内膜腺体数量、间质的疏松度,测定EGFR及VEGF表达情况。结果 达那唑预处理组子宫内膜绝大部分处于增生期(类似于增生早期),近基底层腺体的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间质疏松度(+~ )较对照组( ~ )明显致密(P<0.05);两组EGFR及VEGF在腺体中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均大于间质(P<0.05),达那唑可明显降低内膜中EGFR及VEGF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P<0.05)。结论 达那唑预处理子宫内膜后,可使内膜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内膜变薄,腺体减少,间质致密;达那唑预处理后腺体和间质中EGFR及VEGF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GN)在子宫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GN在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表达率在EMs患者异位、在位增生期内膜组织中(87.5%、56.3%)高于对照组(46.7%),分泌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83.3%、75%)也高于对照组(4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G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期中阳性表达率(37.5%、56.3%)高于对照组(33.3%),在分泌期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8.3%、75%)高于对照组(28.6%),并且EMs组分泌期AGN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和AGN在EMs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子宫动脉卵巢基质血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30例有正常排卵功能的育龄妇女,于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日经阴道超声确定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类型。按Gonen等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的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A、B、C组。尿LH阳性日和排卵后第6~7天测定子宫动脉和卵巢基质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于月经周期第3天,尿LH阳性日和排卵后第6~7天放免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LH、雌二醇(E2)及孕酮(P);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浓度。结果①围排卵期子宫动脉和卵巢基质血流PSV为A组>C组(P<0.05)。②黄体中期,子宫动脉EDV为A组>C组,子宫动脉RI为A组C组(P<0.05)。③卵泡早期、围排卵期及黄体中期平均血清VEGF浓度A组>B组>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回声子宫内膜容受性低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卵巢血流速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内异消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ISA法测定TNF α水平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EM病模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TNF α含量显著增高 ,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内异消能降低VEGF表达及TNF α含量 ,与病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VEGF、TNF α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内异消可通过调节两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X43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存档石蜡标本共79例,为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EP及因其他子宫内膜疾病诊刮患者的术后病检组织,其中病例组共44例EP组织(其中增殖期18例,分泌期15例,绝经后11例),对照组共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增殖期12例,分泌期12例,绝经后1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P绝经前、后期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EP组中CX43蛋白的表达可见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腺体周围的间质细胞中。EP组CX43蛋白阳性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蛋白在增殖期和分泌期EP中的阳性率相近,在绝经后EP中的阳性率较绝经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中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高血压及息肉数目无相关性。结论 CX43蛋白在EP中的表达降低,在E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异消方剂对整合素亚单位β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EM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异消治疗组30例,丹哪唑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整合素亚单位β3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亚单位β3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表达于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提高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NF-α的表达两组均于治疗后明显降低,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消方剂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增强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来提高EM不孕患者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3、10(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关系,探讨MMP-3、MMP-10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25.0%(3/12)、8.3%(1/12),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3、MMP-10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3、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MMP-3、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结论 MMP-3与MMP-10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且联合检测MMP-3与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3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前分为中药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20).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CA125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可能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及降低血清CA125水平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米芬与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促排卵患者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排卵障碍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氯米芬组(CC组,102例)、来曲唑组(LE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促排卵率和妊娠率等。结果 (1)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302~1.644,P均>0.05),LE组子宫内膜生长速度显著优于CC组(t值3.750~9.573,P均<0.05),两组患者内膜下血流PI无统计学差异(t值0.153~1.042,P均>0.05),但LE组促排卵后月经第17、19、20天内膜下RI显著低于CC组(t值分别为2.809、4.776、5.231,P均<0.05);(2)比较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相关数据发现,LE组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CC组(t值分别为4.839、4.438,P均<0.05),且子宫内膜形态显著优于CC组(χ~2=12.674,P<0.05),两组排卵日、平均优势卵泡直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注射hCG日及排卵后5~6d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0.402~1.234,P均>0.05);(3)CC组促排卵成功率为63.73%,LE组促排卵成功率为59.3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96,P>0.05),LE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3%、27.08%,显著高于CC组的20.59%、14.71%(χ~2=4.098、4.614,P均<0.05);(4)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动脉PI、RI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435、0.324、0.564、0.879,P均>0.05),且两组子宫内膜下PI亦无统计学差异(t=0.442、0.490,P均>0.05),但子宫内膜下LE组RI均显著低于CC组(t=3.097、4.036,P均<0.05)。结论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使内膜血供增加,容受性好,进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30例有正常排卵功能的育龄妇女,于尿中黄体生成素(LH)阳性日经阴道超声确定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类型。按Gonen等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的分型标准分为A、B、C三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尿LH阳性日和排卵后第6~7天放免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卵泡早期及围排卵期的血清E2浓度:A组>B组>C组,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排卵期LH和黄体中期血清P浓度为:A组>B组>C组,A、B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呈现不同的超声形态与雌激素的增殖效应、内膜分泌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维甲酸阻断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鼠前胃癌变阻断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 10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40只 )用诱癌剂诱导 ;B组 (40只 )在第 6周停用诱癌剂后继续灌喂维甲酸 ;C组 (2 0只 )仅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 77天将小鼠全部处死 ,取前胃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组癌前病变发生率及癌总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EGFR、CyclinD1、VEGF在癌变上皮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A、B两组EGFR、CyclinD1、VEGF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强度与组别无关。VEGF的表达强度随着EGFR的增加而增强 ,而CyClinD1与EGFR、VEGF表达强度无关。结论 EGFR、CyClinD1、VEGF与癌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在癌变过程中EGFR和VEGF有协同作用。维甲酸可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 ,对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lutamate o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rat astrocytes. Methods Cultured rat astrocy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control group (C), glutamate group (G), QA group (Q), DCG-IV group (D), L-AP4 group (L) and glutanmte-FMCPG gronp (G+M). Cells were cultured under nomoxic condition (95% air, 5% CO2). RT-PCR and ELISA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astrocytes, respectively. G+ M group was preincubated with lmM MCPG for 30 min prior to the stimulation with glutamate. There were 7 time points at 0,4,8,12,16,24 and 48 h in each group except G+M grou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D group, L group and C group.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could be enhanced both in a dose-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G group and Q group. Meanwhile, the enhanced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G group was completely suppressed by MCPG after 24 h. Conclusion Glutamate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and protein in cultured astrocytes,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activation of 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in astrocyt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周(DM2)组和糖尿病4周(DM4)组。大鼠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r-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TGF-β1在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①DM2、DM4组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DM2、DM4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质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②DM2、DM4组VEGF和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上调TGF-β1和VEGF的表达,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率增加,这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EGFR、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 30例人工流产早孕妇女和 30例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的绒毛组织EGFR、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EGFR在药物流产组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为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C myc蛋白在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的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早孕绒毛组织EGFR的表达 ,促使妊娠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