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从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看国际军事技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空作战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化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发生的多场战争也证明了高科技空中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随着军事装备科技水平的提高,先进装备研制的时间和费用的迅速增加,以一国之力独立发展现代化军事装备已经越来越困难,因而世界各国在军事装备发展中的国际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仍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独立进行高科技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发展上存在有很大困难。为了提高我国军事技术的发展水平,增强武装部队的作战实力,采用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方法不失为提高国家国防实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程》2006,28(5):45-45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对外合作的七项工作重点。1、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2、船舶研发机构要通过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方式研发新产品,掌握世界船舶工业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发展方向;3、造船企业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模块化舾装、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技术,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建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风清 《中国水运》2007,7(4):176-180
分析了烟台市中韩制造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提出了烟台市应抓住承接韩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韩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同时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外资产业的二次转移,加强人才、物流等薄弱环节的建设,积极将烟台建设成为韩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地,在吸收国外技术转让的同时,打造自主品牌,逐步将烟台市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运文献信息》2007,(4):29-29
从厦门国际邮轮城项目景观设计招标答疑会上获悉,国际邮轮城将于2009年底初步建成,力争打造成为我国首个名副其实的大型国际邮轮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章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入手,以大连海事大学为典型例证,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国际化水平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11日,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与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船研大厦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船型开发、性能优化和试验、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人员交流、市场合作与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仪式上,双方回顾了近年合作项目情况,就目前的航运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交换意见,重申了双方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表示要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有效促进双方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创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于亚太国际港口、航运发展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的格局,遏制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到境外港口中转的势头,2006年,长三角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已经达到近2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为主,从各港自行发展为主转向港口群有序协调发展为主。最近,上海和宁波两大港口集团的携手合作,开启了“强强联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说明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我们高兴地将沪甬两港集团的合作交流情况作一报道,同时也将继续进一步关注他们合作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化》1997,(9):5-6
“三年大变样”了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正在向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而奋进。上海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海乃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1993年8月12日,由上海港务局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SCT),拥有宝山、张华浜、军工路3个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作为国内交通系统最大的合资项目,今天的SCT已成为融沪港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集装箱码头。回顾4年的成长历程,倡导科技进步和优质服务已成为贯穿SCT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Cherry 《游艇业》2013,(1):46-47
《游艇业》:请问,这是您第一次进行国际性合作吗?那么,您在此次上海游艇俱乐部的项目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Jean-Pierre Heim:我曾经有过跨国性合作案例,比如与纽约、巴黎、上海之间的合作,只不过那次项目主要是针对品牌的形象建立。这一次,我是作为国际代表参加上海游艇俱乐部的设计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强海上通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重要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建设",而加强国际合作是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机制开展合作并取得较大成就,但有关合作还不太充分,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以确保海上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8,31(2):6-6
继2007年航运科技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航运科技国际会议已经成为航运界巨头的交流平台,为推动国际航运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届航运科技与安全国际峰会将于2008年4月23~24日在中国天津泰达万丽大酒店举行,本次峰会将会关注国际航运的未来发展、航运技术、国际合作变化、市场战略态势、风险防范、安全和环保等相关全球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王益良 《水道港口》2014,(4):376-381
文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国际河流航运合作和水运通道建设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和我国近期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国际河流的资源开发、航运合作与水运通道的建设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13,(23):50-50
12月11日下午,广州局与广州边检总站签署了“关于建立出入境航行船舶监管协作机制的协议”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双方明确将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执法机制,为共同加强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的有效监管提供了重要保障。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合作备忘录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共同维护国际航行船舶管理秩序,从而提升口岸服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检》2013,(12):1-1
12月4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期间,中国船级社(CCS)与曼恩柴油机及透平公司(MAN Diesel & TurboSE)签署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继今年年初与瓦锡兰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此次海事会展期间联合推出LNG双燃料新船型之后,CCS与国际领先船舶动力设备商的冉度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会议关于流通及物流领域开展钴方合作的共同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加强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商务部将于2004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6.
一、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发展的特点 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已作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合作圈提出,相对环渤海湾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地理、资源、经济腹地、开放综合条件所决定,在合作发展过程中有建成国际交通中心、加工业中心、经贸服务中心的可能。在实现将这些“中心”开发建设成型前提下,则将在引资、利用国际国内二种资源二个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形成优势,弥补本区域资金、技术方面的诸多不足,形成后发优势,这是前三大经济合作圈所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海运企业构建国际物流网络的模式包括投资和合作两种方式,它们都能实现海运产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从而体现国际物流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投资方式的扩张主要表现为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公司船队规模、购并和投资港口等形式。合作方式的扩张主要由航运联盟和代理加盟等企业间合作组织实现。国际物流网络主要采用投资方式扩张而成。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的不断深入,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出国团组和出访人数逐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在世界海事界地位明显提升。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如,中国-东盟、中韩、中日、中澳、港澳海事合作以及举办国际海事会议等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明显提升。国际海事组织现在非常重视中国,遇到重大问题时,秘书长会事先了解中国的态度,听取中国的意见。世界航运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主要从事舰船与海洋工程的总体研究设计单位。四十五年来,本中心先后研制了数十型上千艘各类舰船,被誉为“战舰的摇篮”。为了加强舰船学术研究,开展技术交流与学术争鸣,促进自主知识创新,加大预先研究的力度,更好地适应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们创办了《中国舰船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相似文献   

20.
殷毅 《中国船检》2009,(12):65-65
为了促进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的发展和加强监督管理.国家认监委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促进国际互认。一是参与国际组织的有机产品认证和互认合作。认监委采取参加IFOAM大会、IFOAM、FAO(联合国粮农组织)、UNCTAD(联合国贸易促进发展组织)联合发起的有机认证互认与协调国际工作组的研讨和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