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具有许多公认的优点,例如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隧道断面利用率高、防水可靠度高、施工周期短等。妈湾通道前海湾隧道连通前海湾南北两岸人工填海开发区,是具有濒海、穿港、深埋、特长特点的城市水下疏港道路工程,且具有建设环境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投资高、技术难度与风险高的显著特点。因此,沉管法的可行性与可适应性是本工程必然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文章立足于前海湾隧道工程特点,梳理本工程的气候与海洋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港区与航道条件,提出本隧道工程的总体设计与工法分区。然后依据沉管法的总体流程,逐个分析沉管法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对应的技术方案。研究表明,沉管法修建前海湾隧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应引起参建各方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青坑隧道地质复杂段坍塌机理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云贵高原修建高速公路隧道,坍塌是最为常见也是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文章对茅台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青坑隧道复杂地质段发生坍塌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期望能为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铁修建中的盾构选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是目前我国应用盾构技术修建地铁隧道发展最快的城市,但因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给盾构施工带来很多难题.文章分析了广州的总体地质特点,总结了已经完成的盾构施工案例,叙述了地铁修建中盾构选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穿越高地应力区且工程地质环境恶劣的软弱围岩长大隧道工程不断涌现,其不同程度围岩大变形问题给施工设计造成了很大困难。从研究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分类、挤压变形分级出发,利用现场试验对隧道岩体强度进行估算,并采用Hoek方法对挤压变形进行判定及量值估算,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正在修建的兰渝线木寨岭隧道斜井工程中加以验正,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突发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而引起了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宜万铁路是在建的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线路之一,隧道工程多发育岩溶,具有突发性突水突泥的可能,修建风险大。为了进一步规避施工风险,减少施工过程发生突水突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设计中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隧道工程特征,对岩溶隧道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并针对Ⅰ级风险隧道进行突水突泥防灾报警系统设计(系统包括预测预报、注浆堵水、安全逃生三个方面),该设计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设计成果在宜万铁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从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水下隧道必将是我国跨江越海交通工程的主要选择方式。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我国首座水下铁路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特长水下隧道,其设计速度达350 km/h,该隧道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采用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别是该隧道在我国首次采用的盾构对接方法施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隧道修建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工程是我国公路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其埋于地下,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极易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此,加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意义重大。针对S304松桃孟溪至新民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苦竹园隧道的工程地质评价及其设计做了具体分析,指出必须重视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结合隧道实际特点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隧道不可避免的修建在地质地貌复杂的地区,隧道施工安全与岩体参数确定变得更加重要.本文运用LM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智能隧道围岩参数反演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以期为类似隧道物理力学参数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年冻土隧道设计难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铁路隧道的技术难度主要由高寒、高海拔、冻土的环境特征所决定的.文章通过对青藏铁路隧道主要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在高寒、高海拔及冻土地区隧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本文借鉴地铁隧道、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技术经验,在明确公路隧道修建和地下水资源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的前提下,分析评价公路隧道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制订了一套隧道修建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的分级以及评价体系,提出地下水环境平衡的设计理念。并针对隧道修建对环境影响的不同级别,提出隧道涌水量分区预测和对公路隧道堵水限排类型的选择,研究不同地区水压对于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限排防水整体解决方案,以指导隧道建设,达到和  相似文献   

11.
乌鞘岭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0m,是我国目前正在修建的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严重的围岩大变形,主要表现为隧道中部岭脊地段F4~F7断层构成的"挤压构造带"在深埋高地应力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大变形,拱顶最大下沉及侧壁最大水平收敛变形量均达1000mm以上,导致初期支护开裂破坏并严重侵入衬砌净空等,不得不将初期支护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做,再施作二次衬砌.文章对隧道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软弱围岩变形力学特性及初期支护破坏规律、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隧道围岩加固、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与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多年冻土隧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隧道的技术难度主要由高寒、高海拔、冻土的环境特征所决定的.文章通过对青藏铁路隧道主要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在高寒、高海拔及冻土地区隧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新高速铁路线Nuremberg至Ingolstadt段的工程中,修建了总长约15 km的若干座隧道,最长的是7 250 m的Irlahüu隧道.该隧道是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开挖的.当时没想到喀斯特地质现象分布范围如此广泛,迫使业主、设计人员和承包商对该工程采取了一些新对策.他们研制了一些不同的机具来应付现场发生的问题.同时不得不增加了一些现场勘查工作以查清隧道附近的喀斯特现象.为确保该隧道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还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确定施工事故概率的新方法.根据德国高速铁路Nuremberg至Ingolstadt段的隧道施工经验,本文将对两种隧道施工方法钻爆法(或新奥法)和TBM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周围一定范围内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都将对隧道施工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隧址区隐伏构造等不良地质情况的探查就尤为重要.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合理选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路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侵限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在黄土梁峁地区修建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形、地表开裂等现象,结合隧道所穿越地层地质情况、隧道开挖情况、支护情况、监测情况等进行变形原因分析,并对黄土隧道的修建提出了几点建议.粉砂性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水的处理,管理好施工用水,及时排出地下水,尽量减少地表水下渗及围岩的含水量.另外,合理、科学地安排各施工顺序,以及坚持全过程的监控量测工作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武隆隧道为渝怀铁路第二长大隧道.该隧道的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古滑坡浅埋、软岩、断层、煤层、非煤系地层瓦斯、岩爆、高压富水、岩溶、暗河、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岩溶、暗河以及岩溶涌水是本隧道施工的最主要地质问题和整治重点.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施工措施,可为同类长大铁路隧道施工中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新建成都至兰州铁路松潘隧道为工程实例,探讨研究炭质板岩段隧道变形加固技术及处理方案。施工中采用长锚杆加固围岩,优化施工工艺,控制开挖步距,加强钢架拱脚的锁脚措施,并及时将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隧道变形,避免初支开裂,钢架扭曲等安全质量事故,对今后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隧道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即将实施的厦门东通道跨海工程项目,阐明了隧道方案在该工程实施中的优越性,并根据东通道隧址的地质、地形特性及两岸接线、环保要求,详细探讨了钻爆法、掘进机法及沉管法三方案修建本海底工程的设计施工难点、重点及施工组织特点,通过分析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推荐采用钻爆法修建.现阶段国内多处正在规划跨海、跨江工程,期望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大石-汉溪区间盾构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广州市地铁三号线大石站(南)-汉溪站-市桥站(北)区间盾构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利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关键施工技术,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溪隧道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常选择隧道方案,从而各类特长深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大量涌现,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隧道灾害.针对在建的都(江堰)-汶(川)公路龙溪隧道丁程中频繁出现的围岩大变形而导致初期支护侵限现象,基于现场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分析法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法,准确的获取了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的主要成因:倾向隧道右侧的软岩地层在高地应力(作用方向近垂直岩层)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