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系统中移动终端存储空间小、移动通信网带宽有限的特点,结合XML数据流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XML数据流压缩技术XDSC(XML data stream compression),该算法以元素、属性及命名空间为压缩粒度,利用XML Schema生成元素/属性压缩字典,扫描数据流一遍完成数据压缩,不需要保存元素/属性压缩字典.实验表明,XDSC在数据压缩率上要优于直接采用GZIP压缩算法;数据流压缩时间也是LBS等嵌入式信息系统可以完全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智能交通系统是集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为一体的新型的交通系统.文章主要叙述了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多媒体及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视频技术、ATM技术等,并且给出了多媒体通信系统在智能交通中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几年来从事图象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的经历,首先回顾了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进程及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标志,从信息化社会开始进入多媒体进代的高度比较规范和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通信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和社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单播与多播混合服务的OFDM蜂窝系统中,因负载较重而使带宽资源被完全占用时,为接纳更多的多播用户,在单播多媒体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基于信道容量平滑的QoS升降级带宽借用方法.通过建立QoS升降级的子载波借用模型和CUpDown-QoS算法,达到最大化多播用户数和减小多播切换呼叫中断率;提出了GoS保证下,限制新呼叫的动态带宽借用阈值,给出基于Markov模型的CBP(Call Blocking Probability)与HDP(Handoff Dropping Probability)最优折中的阈值确定方法,以及多播优先的动态带宽借用策略对阈值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总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指出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IP网络QoS的基本策略及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IP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业务的出现,IP QoS(服务质量)便应运而生,文中从IP QoS的定义和机制出发,讨论了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差分业务模型(Diff 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MPLFS)、子网带宽管理协议(SBM)、IP网络中的QoS的综合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自适应正交变换线性组合器(AOTLC)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EP信号的数据压缩之中,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保持同样压缩率的情况下,对AOTLC压缩数据所恢复的EP信号进行潜伏期变化估计的性能,优于采用常规的差分脉冲编码调掉(DPCM)方法压缩重建EP信号并估计潜期变化的性能在保持各自潜伏期估计性能相近的情况下,AOTLC的压缩率优于DPCM,另一方面,AOTLC具有削弱随机噪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获得用于数据压缩的变换矩阵,引入了基于压缩传感的交通流量数据压缩方法,在数据压缩端无需考虑变换矩阵的选择问题,直接通过高斯投影实现高效数据压缩。首先验证了交通流量数据在经过K-SVD方法训练过的字典上能够实现稀疏表达;然后在数据压缩端,通过具有限制性等距条件的随机矩阵将原始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上,实现数据的高效快速压缩;最后在数据传输后,通过凸优化算法在交通信息处理端完成数据解压缩。以美国某高速公路线圈传感器采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压缩编码,当压缩比为4∶1时,解压缩相对误差仅为0.060 8。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国际电信联盟(ITU-T)为IP网络的实时多媒体通信而制定的标准:H.323协议,然后讨论了基于该协议的三层多媒体通信平台设计,最后在此平台上实现了多点视听会议系统,支持多点语音混合、终端选像和数据业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带宽即频带的宽度。在通信中,带宽是指某一频带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单位是赫兹);在电子计算机网络中,指数据传输能力的大小(单位是比特,秒)。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TNPOSS网络的QoS性能,通过引入分形令牌桶(FLB)和加权公平队列调度(WFQ),提出了QoS增强的TNOPSS(QTNPOSS)网络模型.在QTNPOSS中,网络多媒体流的数据包在到达网络节点时进行整形,而后通过WFQ输出.利用网络微积分工具,分析了QTNPOSS网络的最大端到端延时表达式.大量数值实验表明,多媒体流的长相关特性和WFQ的权重对QT-NPOSS网络的延时都有影响,其中WFQ权重对QTNPOSS网络端到端延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多媒体通信在铁路运营的可能应用,并对铁路通信网引入了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倪冰 《轨道交通》2008,(6):35-35
自1997年开发出第一代网络以来,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有了巨大发展。摩托罗拉对未来无线网络的构想是使TETRA1(窄带宽)和TETRA2(大带宽)能够与无线宽带共存或配合,以便提供更全面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在不同的网络系统之间的无缝漫游。这种集成可以为专有或公共网络内的设备和终端之间提供不间断的音频、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速公路工程量的大小、技术程度和自然条件状况确定的正常工期应当是三年至五年。过长的压缩施工期(如一年以上)会使公路工程在技术和质量方面达不到要求,给通车后的高速公路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QoS路由协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移动Ad hoe网络以其不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而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特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无线通信中多媒体业务的增加,需要在Ad hoe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保证,而QoS路由对实现网络服务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文中通过分析现有的按需路由协议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的Ad hoe网络带宽约束的QoS路由协议.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中小型网络中能够较好地满足实时多媒体应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能耗.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交通管理领域提供了丰富、连续的ITS数据,但大部分交通管理中心仍缺乏针对ITS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体制和方法,所存储ITS数据的利用效率极低,造成了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整合以满足用户不断涌现的ITS数据需求,本文提出并描述了以下六大类数据管理技术,包括(1)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ITS数据;(2)ITS数据集成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应用类型和数据特征提供最佳的数据集成度;(3)ITS数据抽样技术:从多个数据样本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4)ITS数据压缩技术:在失真度有限的前提下以较高的压缩比压缩历史ITS数据来便利传输和存储;(5)分布式动态ITS数据系统:针对来自不同探测器的分布式ITS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显示和处理;(6)ITS数据再获得技术:建立ITS数据库与用户问的接口以改善终端用户的数据检索和获取。所开发的ITS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处理流程相结合,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各个环节构造出一整套对ITS数据实施有效管理的完善策略,能够加强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促进各个交通子系统的有效运作,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尤其是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扩大了教育规模,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介绍了网络多媒体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基于因特网下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特点,阐述了实现多媒体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媒体数据的特点论述了在Ad hoc网络环境中各性能参数的要求,利用NS2仿真软件模拟了在Ad hoc网络环境中利用AODV,DSR及DSDV路由协议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并将网络吞吐量、延时抖动等4种多媒体数据敏感参数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由于多媒体数据类型的不同,AODV,DSR及DSDV协议的性能也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发现,DSDV的表路由机制不能满足Adhoc网络的多媒体业务要求,DSR可用于QoS要求不高的视频传输,AODV可用于传输视频及音频,但对延时要求较高的数据则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数据库涉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数据库技术,通过对多媒体数据的数据存贮、查询、版本控制和多媒体数据操作的讨论,阐述了多媒体数据库的特征,同时,给出了基于DB2的户籍管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法,说明了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DSP和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对A/D转换器的带宽和工作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高速宽带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方法,结合AD9042给出了各部分的具体电路的设计,并就采用Dither技术(在模拟信号中混入适量的噪声)以减少A/D转换的非线性失真,及扩大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