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墩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偏低是目前高速公路结构施工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桥梁的外观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文中结合邯大高速公路漳河特大桥施工经验,介绍了如何控制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服役15a的近海公路桥梁拆除之前,对墩柱钢筋保护层质量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钢筋笼偏位明显,钢筋保护层厚度离散系数高达32%。个别墩柱混凝土开裂,裂缝表面宽度超过0.3mm,裂缝锋面抵达钢筋表面,但该处的钢筋锈蚀程度与相邻未开裂部位的差异不明显。在现场用(JTJ270-98)规定的"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测定"得到了与实际相反的结果,而将保护层混凝土浸润饱和之后测半电池电位,判定的钢筋锈蚀状况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3.
杨和平 《中南公路工程》2011,(6):120-122,133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的最小距离,从其对结构受力和耐久性两方面分析了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桥梁结构中重要性,探讨了混凝土保护层对桥梁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施工过程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构物的耐久性是一项重要指标,而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是判断结构物耐久性的重要现场检测指标,目前,施工现场均采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进行测定其保护层厚度,以判断结构物耐久性。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许多配筋复杂的结构物按该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通过多年的现场检测实践经验,针对配筋复杂的结构物,提出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施工工艺、同一配筋情况(相同主筋、相同保护层厚度)的标准块,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测定其保护层厚度,再凿开混凝土直至露出钢筋后,用游标卡尺量测其实际保护层厚度,检测这两种方法的偏差值,用数理统计分析后,找出"代表值"对"钢筋保护层测定仪"测定的结果进行修正,弥补"钢筋保护层测定仪"检测结果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检测时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测精度,以交通部颁布桥梁标准图中25 m T梁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了分布钢筋间距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拟合可用于修正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值的率定计算公式;通过现场测试,验证其可以提高检测精度。研究结果有助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与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桥梁结构典型的碳化腐蚀病症,提出了一种基于桥梁典型失效模式下的结构全寿命周期控制方法,从桥梁腐蚀失效角度对碳化病症全周期的失效概率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桥墩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开始锈蚀概率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的下降而下降,当保护层厚度大于45mm,满足全寿命周期内桥墩钢筋设计使用需求;保护层厚度越大,钢筋开裂允许概率越大。随裂缝宽度的减小,保护层严重开裂概率明显上升;在忽略桥梁大型维修和更换成本和社会成本条件下,贴现率0%~1%时,通过在桥墩内钢筋位置涂装环氧树脂能有效降低桥梁全寿命设计成本;贴现率2%~7%时,通过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阻隔剂涂层施工工艺能有效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结构混凝土保护层为钢筋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其厚度和分布的均匀性是影响钢筋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结构质量检测中必须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文章介绍了结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在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高速公路跨铁路桥1#、8#墩柱进行裂缝宽度及深度检测、钢筋数量及保护层厚度检测,采用超声-回弹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工作,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裂缝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高速公路跨铁路桥1^#、8^#墩柱进行裂缝宽度及深度检测、钢筋数量及保护层厚度检测,采用超声回弹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工作,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裂缝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大气环境混凝土碳化作用时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目标,给出耐久性退化过程中3个关键时刻的计算数学模型和截面退化的模拟方法.以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对象,利用材料退化数学模型和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分析程序,研究保护层厚度、CO2浓度、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主要设计参数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能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退化过程中,保护层厚度对整个过程都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和混凝土强度分别对钢筋开始锈蚀时刻和钢筋锈蚀速率有显著影响,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对整个过程均无较大影响.增大保护层厚度和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明显改善大气环境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照沿海1994年建成的付疃河旧桥和小海河旧桥的服役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测试了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和游离氯离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是导致其耐久性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潮差区和浪溅区桥梁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导致钢筋锈蚀是其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大气区桥梁混凝土,碳化是导致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不锈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养护、耐久性等的差异,在受海水侵蚀的园里溪桥、红树林大桥桥墩试验采用了不锈钢筋混凝土结构。园里溪桥桥墩受海水侵蚀,墩柱混凝土开裂、钢筋腐蚀严重。采用外包不锈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同时预留不锈钢筋混凝土暴露试件,3年后回访检查,外包不锈钢筋混凝土套箍没有明显病害;解剖预留试块,不锈钢筋均未锈蚀,即使保护层厚度小于5mm的不锈钢筋也未锈蚀,说明不锈钢筋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红树林大桥引桥5号桥墩右幅盖梁、墩柱、系梁及桩基顶部1.5m采用不锈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锈钢筋加工工艺、设备与普通钢筋相同,不需增加额外新设备及工艺改进。试验证明不锈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加工工艺与普通钢筋相同,用于桥梁受海水侵蚀的部位,可提高桥梁整体的耐久性。国内不锈钢筋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按120年寿命设计的港珠澳跨海大桥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钢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探索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为了限制裂缝宽度,保护层不宜过大;考虑海上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探索钢筋锈蚀2个重要原因,并且确立氯离子的渗透作用是决定保护层最小厚度的主要因素,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最后得出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合理保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被新增为公路桥梁交(竣)工验收时的工程质量鉴定项目之一,在全国各地大面积地推广应用起来。而作为新增项目,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评定技术规程,其他现行相关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各规范之间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多年现场检测工作及数据处理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就钢筋保护层检测及评定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及总结,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观点,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永旺 《公路工程》2008,33(5):176-180
从钢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探索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为了限制裂缝宽度,保护层不宜过大;考虑海上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探索钢筋锈蚀2个重要原因,并且确立氯离子的渗透作用是决定保护层最小厚度的主要因素,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最后得出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合理保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不同规范或相关要求,介绍不同要求中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区别,并提出检测注意事项和建议,为结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理化检测、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公路桥梁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车辆通行的安全性,降低后续维护费用,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尤其要做好公路桥梁地系梁及墩柱施工。分析了墩柱支架搭设、墩柱钢筋绑扎、墩柱模板安装、墩柱混凝土浇筑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氯离子侵蚀对混凝土墩柱保护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不同掺合比例下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其保护层厚度影响系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用一定比例的矿物掺合料代替水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和降低保护层厚度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混凝土桥梁设计中对耐久性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桥面板结构性能退化考虑较少的问题,结合耐久性极限状态理论,提出考虑车辆荷载作用的混凝土桥面板耐久性计算方法,并对混凝土桥面板合理厚度及影响桥面板耐久性的相关因素(混凝土桥面板厚度、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以及普通钢筋直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耐久性需求的公路混凝土桥面板厚度宜大于20 cm;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桥面板保护层厚度宜为3~5 cm,恶劣环境下可采取加大保护层厚度、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增设防裂钢筋网等技术措施;为减小混凝土桥面板的裂缝宽度、提高桥面板耐久性,桥面板的配筋宜采用直径较小的普通钢筋.  相似文献   

20.
雷笑  叶见曙  张峰 《公路》2007,(1):83-89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际情况,对结构的计算检验提供参考,以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调查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得到了混凝土箱梁桥钢筋保护层超标数量在箱梁横截面上的概率分布,并得出了不同施工方法对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