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路网体系的咽喉和城市交通大动脉畅通的关键节点,故交叉口的选型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早期城市规划理念落后、城市发展不均衡、居民汽车拥有量逐步攀升及交叉口选型不合理等因素,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城市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以丰城市龙光大道人民医院环形交叉口优化方案为例,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多方案比选,最后选择合理的交叉口改造方式,以解决城市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城市环形交叉口随着交通流量增加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与交通安全等问题,引入涡轮式环形交叉口。阐述国外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主要特征与类型,提出一种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以云南省曲靖市珠江源大道-建宁东路十字形环形交叉口为例,结合国外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与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该交叉口的特性对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应用Vissim对比分析涡轮式环形交叉口设计方案与常规环形交叉口设计方案的交通效益。结合中国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研究涡轮式环形交叉口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相比,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减少交叉口的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次数,适用于中国城市近郊道路交叉口的新建与改建。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S5/宝安公路环形交叉口改造为典型案例,对城市郊区环形交叉口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了交叉口改造方案,并对比分析了改造前的环形交叉口与改造后的十字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指出在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改造为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能有效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郊区道路交叉口对货车流的适应性,可为城市郊区环形交叉口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交通特性是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重要分析参数,科学合理地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对于正确估算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城市立体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并通过交通调查,就吉林市部分立体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提出其相应的交通特性分析方法及推荐取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非机动车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环岛尤其是五路环形交叉路口已不适应当前城市交通运行需求。通过对五路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症结进行剖析,并结合国内外众多环形交叉口改造方案,找到适宜不同类型交叉口的改造方案与思路。以北京市密云区长城环岛的改造为工程背景进行案例分析,为五路环形交叉口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交通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冲突点不断增多,针对这种缺陷对多路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效率.以西安市曲江大道转盘交叉口改造为工程实例,对现状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叉口流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交叉口道路结构及交通运行特点,提出交叉口道路交通改造方案,并依据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借助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  相似文献   

7.
孔令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28-231,237,7
环形交叉口经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该文详细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改善策略。根据环形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确定了信号灯的相位配置及主要交通参数。结果表明,其对环岛交叉口改善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道路环形交叉口是一种常见的道路交叉口型式,在交通量相对较小时能避免交通流冲突,在我国大小城市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剧增,不少环形交叉口日渐拥堵,急需改造。依托泰州市凤凰路转盘改造工程设计,探讨了道路环形交叉口的改造措施及改造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转盘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该文针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特点,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针对财富中心交叉口进行了案例分析。财富中心交叉口渠化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该交叉口交通状况、交通安全和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介绍了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其次对如何将环形交叉口改造为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及有待改善之处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对西安市南二环朱雀路环形交叉口、含光路环形交叉口、劳动路十字形交叉口进行实测研究,以最小车流速度、交通流密度和通行能力为指标评价交叉口通行效率,以冲突点为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得出结论:信控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高于环形交叉口,采用左转二次信号控制方式比一般信号控制方式的环形交叉口安全性高。最后提出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道路中,交叉口作为车流及人流汇合、转向、分离的关键节点,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流程及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某交叉口优化工程,进行交通现状的调查和交通量的预测,提出了相应的交叉口优化方案。另外,通过道路交叉口评价方法对上述优化方案进行了比选,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安徽省来安县城南环形交叉口的改造工程实践,分析比较几种改造设计方案,提出环形交叉口改信号控制交叉口具体方案,并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效果评价。改造设计显著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秩序化作为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理念,提出了秩序化改造设计原则、方法。并以某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例,进行秩序化改造,最后采用Vissim软件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改造效果明显,交叉口延误、排队长度等指标均有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交叉口布置型式是否合理,交通渠化是否恰当,不仅影响到城市交通是否畅通,并且与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以城市发展中遗留Y型交叉口改造为例,分析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案,并通过交通量预测结果对交叉口通行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为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左转车流引起的车流不连续和运行效率低等不足,提出1种城市道路新型连续流交叉口.阐述了连续流交叉口的几何物理模型,从交通空间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控制设计3个方面研究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并采用Vissim仿真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和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效用评价.结合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分析连续流交叉口在国内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交叉口能有效改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益,适用于我国城市近郊道路交叉口的改造与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论证环形立交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间隙接受理论模型和国内普遍推荐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惠州市鹅岭立交现状和改造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环形立交的通行能力较低,已不适应当今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城市发展需求,改立交为信号控制的平交口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可见,改环形立交为平交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城市环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特征。简化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个体性,突出其群体性,将行人与非机动车作为一个整体,以当量人群描述行人与非机动车组成的交通流;以当量人数为自变量,当量人群群个数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数与当量人群群个数的关系模型,选择三次函数表示当量人数与群个数的关系模型;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研究城市环形交叉口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验证当量人群的到达时距分布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以M3分布描述环道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将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和环道车流作为独立优先交通流,研究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结合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当量人群、环道车流的到达特征以及城市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混合交通流冲突特征,应用间隙-接受理论分别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与三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应用概率论建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城市环形交叉口共用车道情况下的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通行能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混合交通流条件下我国城市环形交叉口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由于山区城市地形的影响,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除具有一般平原城市交叉口的功能外,还具有另一重要作用,即决定城市路网是否可以形成,而交叉口竖向设计则是路网形成的关键。本文参考近几年在广东省市边远山区中小城市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国内对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进行盲目改造的误区,从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适用范围以及我国在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在对常规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时应采用入环车辆让行的规则以避免锁死现象的发生,采用进口道偏移的手段以降低入环车辆的速度以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增加进口道与环道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