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23日,2008年春运大幕拉开,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华东三省一市沿海、台湾海峡及长江口中外航船的航运安全,成为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一项重要的使命。是日,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宣布,在辖区26个站点部署21艘救助船、3架救助直升机,并由应急反应救助队在辖区基地待命,24小时全天候应对可能发生的海上安全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1月23日,2008年春运大幕拉开,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华东三省一市沿海、台湾海峡及长江口中外航船的航运安全,成为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一项重要的使命。是日,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宣布,在辖区26个站点部署21艘救助船、3架救助直升机,并由应急反应救助队在辖区基地待命,24小时全天候应对可能发生的海上安全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海风猎猎,直升机空中盘旋轰鸣……一场海上救助演练7月15日在祖国南海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展开。这场演练同时标志着交通部西沙救助基地已在永兴岛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4.
《珠江水运》2009,(7):34-35
自2003年6月28日成立以来,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已成功救助救援各类遇险船舶370艘(其中外籍117艘),救助救援遇险人员7481人(其中外籍人员1934人),获救财产价值人民币111.3亿元:建局5年多,有21个单位(集体)、53名个人获得国际海事组织、国家、交通部和广东省等授予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少华  楚奇 《航海》2009,(1):12-12
为确保华东三省一市沿海、台湾海峡及长江口中外航船航运安全,根据交通部救捞局统一部署,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连同东海第一、第二救助飞行队自1月11日起,在辖区26个站点部署了21艘救助船艇以及3架救助直升机,应急反应救助队则在辖区基地待命,确保2009年度春运和海峡两岸直航安全。  相似文献   

6.
海上搜救     
《中国海事》2006,(1):69-70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塞正式挂牌成立;交通部专业被助队伍成功救助121名遇险人员;交通部与法国运输部签订海上救助领域合作协议;一杂货船在漳州后石电厂附近海域触礁搁浅;潜江海事局成功组织救助6名遇舱渔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24日,海南首个海巡基地——海口海事监管基地在海口市动工。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杨省世以及海南省、海口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上午举行的动工仪式。海口海事监管基地的动工,标志着交通部“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海空一体化巡航救助基地正式落户海南。  相似文献   

8.
港口安全     
《港口科技动态》2003,(1):42-43
交通部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交通部强调加强冬季水运安全管理,《海上救助直升机飞行管理暂行规定》出台,《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司法解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登陆上海,华南海事司法鉴定中心成立,深圳海事局快速反应基地启用,上海海事局等对客轮进行安全“体验”,上海洋山港海事处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9.
张鹏  李军 《珠江水运》2004,(7):50-50
2004年6月4日,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成功救出被困在翻沉难船舱内的2名遇险者,创造了海难救助的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楚奇 《航海》2008,(2):24-24
2008年新年钟声敲响前一天,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率队陪同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张金山专程前往江苏省如东县实地考察,考察组成员包括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船队以及局应急反应救助队领导,考察活动紧紧围绕“潜心挖掘救助资源、科学布局救助力量”的主题,拉开了该局为期三年的“专业化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08,(1):23-23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2”轮2007年12月28日在烟台至大连航线中心附近海域.救起一艘巴拿马籍万吨货轮,救助行动在大风来临前圆满完成,船上25人全部获救。  相似文献   

12.
圆满完成体制改革 开创救捞事业新局面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唯一的水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2003年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交通部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交人劳发[2003]60号)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救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打捞发展的体制改革,实行救助、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13.
《航海》2007,(4):F0003-F0003
6月23日13时45分,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演练总指挥丁平生宣布演练开始,紧接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交通部救捞系统人命救助应急演练在长江口宝山水域拉开帷幕……在近一个小时里、10艘船与2架救助直升机合作进行人命救助、船舶救助、坠海航空器及其黑匣子搜索打捞和轻舟快艇编队高速航行等四个演练项目,  相似文献   

14.
1月17日,由厦门海事局倡议组织的交通部驻厦单位迎春联欢会在厦门海沧举行,来自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中国船级社厦门分社和中国交通报厦门记者站、厦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至2006年5年间,交通部救捞系统共救助遇险船舶632艘,获救人员2158人,获救财产价值213.49亿元。其中救助液化气(LPG)船、天然气(NPG)船和化学品船及油船等船舶(统称:危险品船)近50艘,约占遇险船舶总数的6%,其中救助船舶火灾25艘。5年中,交通部救捞系统救助的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28日,交通部所属的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以及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正式成立,在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领导下,担负起各自辖区救助与打捞的职责,标志着救捞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救助与打捞从此步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7.
《广东造船》2006,(4):37-37
由英辉南方造船(番禺)有限公司建造的南海近海快速救助船“南海救201”,于2006年11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交船仪式。前来参加交船仪式有交通部原副部长洪善祥、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王振亮、交通部南海救助局领导,以及广东海洋局、广州打捞局、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海洋局南海分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珠江水运》2006,(8):53-56
“南海救111”轮“德进”轮被命名为英雄船南海救助局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等8个集体、彭建波等50名个人获表彰交通部最近在大连隆重召开搜救越南渔民总结表彰大会。南海救助局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等8个集体、彭建波等50名个人获表彰。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南海救  相似文献   

19.
吕航 《中国船检》2007,(8):28-31
2003年3月11日,新华社播发新闻:我国《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救捞体制改革拉开帷幕。当年6月28日.交通部救助局和打捞局挂牌成立,新的体制正式确立并运行,中国交通救捞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四年后.交通部长李盛霖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完成了救捞体制改革。那么,通过改革.中国救捞体制取得了哪些突破.实现了哪些跨越式发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水上搜寻求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交通部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全国沿海和部分沿江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海(水)上搜救中心,为海上遇险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救助服务,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