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乳化沥青的发展趋向乳化沥青的发展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所谓乳化沥青就是将微小的沥青颗粒稳定地均匀分散于水中,成为水包油型的乳浊液,使它在常温状态下,能够成为可以铺筑路面或是建筑防水用的流动乳液,这就大大改善了施工条件。首先,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将沥青加热熬制到一定高温才能使用,这就节省很多的燃料与热能,根据国外调查,铺一平方米2.5厘米厚的热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要8,379仟卡热能,而铺同样数量的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2.
高省和 《公路》1989,(8):36-37
兰考县兰油一号道路是由中原油田投资修建的专用线也是兰考防汛的要道。全长5公里,设计路基宽8米,14%白灰稳定土基层,厚30厘米,宽6.6米,贯入式面层,厚4厘米,宽6米,以乳化沥青修建路面,于1987年6月28日提前竣工,经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预算总投资136万元,节余60万元,7月1日通车交付使用。兰油一号道路面层采用了阳离子乳化沥青洒布层铺路面贯入式面层的操作工艺,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要求路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是以道路石油沥青与水按适当比例,并掺入阳离子型乳化剂,经机械作用使沥青变成细小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水包油型的褐色乳状液。路面为贯入式,面层按石料尺寸由下往上分层撒铺,粒径逐渐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乳化沥青是以沥青和水按一定比例,在掺入适量乳化剂的作用下,经强力的机械混合而使沥青变成表面带正电荷的微粒,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褐”色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以下简称“乳液”。 由于乳液可以在常温下使用,并可长期贮存,改变了铺筑沥青路面油料必须加温施工的方法,改善了施工条件,操作人  相似文献   

4.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一种由乳化沥青、破碎的集料、矿粉、水和添加剂组成的稀浆状的混合料,它在搅和均匀后被摊铺到原有的沥青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接合牢固、具有抗磨表面结构的均匀养护层。由于沥青稀浆中乳化沥青对骨料裹覆性能好、粘结能力强,稀浆与原路面接合牢固,封层具有耐磨、抗滑、  相似文献   

5.
油与水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但是在乳化剂与机械力的作用下,在适宜的温度与体积比例中,可以使油均匀稳定的分散于水溶液之中,成为乳状液这种现象即称为乳化。根据乳化剂品种的不同,油与水可以乳化成为水包油状的乳状液,这种乳液具有水的特性,可以分散于水中,例如乳化沥青就是这种乳状液;另一种是油与水乳化成为油包水状的乳状液,这种乳液具有油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阳离子乳化沥青在水中的渗透性能以及其在水中的浸出动力学,本文引用电化学试验方法以及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方法和建模方法对阳离子乳化沥青在水中的浸出性能及浸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交流阻抗技术分析,可将乳化沥青试件在酸性水体的浸泡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浸泡初期,该阶段时长可作为衡量抗渗性能的主要指标,第二阶段为浸泡中期,此时沥青微孔道逐渐扩大、沥青膜开始起泡肿胀,第三阶段为浸泡后期,此时沥青膜开始大面积起泡、肿胀,并剥离金属电极表面,已基本失去粘附性。  相似文献   

7.
乳化沥青是将基础沥青在热熔状态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共同受机械力作用,使沥青以微滴状态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乳状液。作为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国内外尚无现存设计施工标准,更无现存的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试验成功可填补该省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的空白,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黏轮乳化沥青是一种解决沥青路面施工中“黏轮问题”的关键材料,其中不黏轮效果是其核心指标。不黏轮效果准确评价对不黏轮乳化沥青推广应用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创新提出两种不黏轮效果试验方法(配重法、压头法),并对多种乳化沥青进行不黏轮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配重法、压头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乳化沥青的不黏轮性能且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配重法适合于工程现场快速评价,压头法适合于科学研究、试验检测分析。两种试验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工程现场、室内研究等多种场景的不黏轮乳化沥青不黏轮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乳化沥青的出现和发展与筑路工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早在1906~1914年期间首先在筑路中露面,二十年来已形成了许多用乳化沥青筑路的方法,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当时乳化沥青是阴离子型的,到五十年代初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出现,使乳化沥青的应用更加广泛。近十年来又出现了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乳化沥青。我国在解放初期也曾用阴离子乳化沥青筑路,规模一直不大,1978年开始研究和试验阳离子乳化沥青的路用性能,发展很快。沥青的粘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给施工带来很多不变,乳化沥青正是为了改变沥青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乳化沥青颗粒粒径分布对乳化沥青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激光衍射技术测定乳化沥青的粒径,研究乳化设备、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皂液pH值、CaCl2等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设备对乳化沥青粒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胶体磨制备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较小,粒径呈正态分布,分散效果较好;不同类型的乳化剂制备乳化沥青的粒径分布差别较大,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减小;随着皂液pH值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先缓慢增加,pH值达到一定值后迅速增加;随着Cacl2用量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先略微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乳化沥青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高效减水剂改性水泥砂浆技术,研究了乳化沥青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羧甲基纤维素钠、高效减水剂在复合体系中的稳定、分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会延缓水泥的早期水化和硬化过程,降低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力学性能与成型工艺和聚灰比密切相关.随着聚灰比增大,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抗压、抗折强度先增后减,脆性向柔性逐渐转变,抗变形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机国内市场预测山东省烟台拖拉机配件厂蔡天奇,朱经南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机(简称封层机)是乳化沥青材料的摊铺设备,它把乳化沥青、石料、矿粉、水及添加剂混合,搅拌成混合料后进行摊铺,是一种非常经济、快速、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沥青路面养护设备。它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乳化沥青制备过程中乳化条件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乳化剂掺量、油水比、皂液温度以及皂液pH值等参数,对阴、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掺量达到4%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乳化剂沥青的稳定性最好;基质沥青温度分5∶5,皂液pH值达到12和2时,制备得到的STAC、SDBS乳化沥青稳定性最好。STAC乳化剂对基质沥青的乳化效果较SDBS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制备得到的STAC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明显好于SDBS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4.
《上海公路》2015,(1):74
<正>技术简介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对沥青路面进行冷铣刨、破碎和筛分,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和水,经过常温拌合、常温摊铺、常温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可以经济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路面病害处理。技术特点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作用于沥青面层的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原路面具备足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对沥青面层的裂缝、车辙、坑洞等病害,采用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处理方案是最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沥青旧料,如何循环再生利用沥青旧料成为业界的共识。贵毕公路改造过程中产生3万t沥青旧料,本项目采用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来实现沥青旧料的循环再生利用。文章对该项目的路面维修方案、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基本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要求,且8cm的再生层厚度施工,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机械即可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增加额外的施工机械。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利用乳化沥青进行稀浆封层施工方法的研究,始于1928年。当时德、法等国曾用水泥混凝土拌合机械进行稀浆封层施工。196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扬格(Young)兄弟建筑公司研制出第一台稀浆封层机,该机将原材料的贮运、配合、拌合、摊铺等工序集中一体,只用几分钟即可完成其施工过程。这种机械在美国和其它许多地区获得专利。1965年以后,研制成功用阳离子乳化沥青代替阴离子乳化沥青拌制混合料,提高了沥青与骨料的粘附性,缩短了铺筑后的养护时间。80年代瑞典的斯堪道路公司研制了稀浆封层机的自动计量系统,提高了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如皋丁堰乳化沥青生产车间,从1988年10月投产到1993年共生产乳化沥青3500多t,主要用于204国道丁唐、掘丁、伴五等路段的罩面、补塘、嵌缝、层铺油面保护层工程和204国道改建施工中进行下贯、表处、下封闭工程等,都获得满意的效果.1 乳化设备及车间乳化设备及车间是根据乳化工艺流程(生产过程、配方即外加剂温度控制、油水比例控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13~16日,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乳化沥青简讯》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26届"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市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努力提升我国乳化沥青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内容涉及国内外乳化沥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乳化剂的开发、制备;乳化沥青与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生产与应用;乳化沥青、改性稀浆封层、微表处施工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的介绍等。本次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其中19位专家或代表进行了大会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9.
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同于乳化沥青混合料,也有别于沥青混合料。以马歇尔试验方法和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为基础,开展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再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简称再修正马氏法),并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再修正马氏法适合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设计的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良,其中动稳定度达8 182次·mm~(-1)。  相似文献   

20.
<正>技术简介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对沥青路面进行冷铣刨、破碎和筛分,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和水,经过常温拌合、常温摊铺,常温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可以经济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路面病害处理。技术特点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作用于沥青面层的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