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铁线路停车线及渡线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客车救援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救援程序及时间,对影响停车线之间距离的容许中断正线行车的时间、客车救援时间、救援故障发生的频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停车线设置间隔和延长停车线长度的观点。该探讨对停车线分布条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地铁的车辆段、停车场位于线路中部时,高峰期的加车将受到正线行车间隔的影响。本文对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的原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出能够保证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情况下的正线行车间隔,而且此行车间隔不影响后续列车正常运行。并给出了高行车密度下为了向正线增加运行列车可以采取的行车计划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铁小间隔行车情况下,发生一般故障导致单点通过能力降低时,一般会造成后续列车积压。因此,调度员需掌握行车调整方式使用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列车运行方式,方能最大限度维持运营组织,降低故障对乘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并建立了相应扣车模型,对故障情况下需扣停列车的数量、必须扣车的时间,以及每列列车停站的时间进行了计算。重点对扣车模型在非等间隔地铁线路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扣车模型在地铁行车调整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客流量的分布及大小交路列车共线运行的特点,以投入运用的车组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均衡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得出在运用车组最少的情况下各行车组织参数的设置,包括折返点位置选取、大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和周期、列车在中间站的折返时间及运用车组数等。模型考虑了大小交路行车的相互影响问题,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及线路客流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基于大交路的行车间隔来调整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及行车周期的思想,描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背景,利用本模型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为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安排,特别是运行交路设计及车辆配备等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行车间隔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的客流分布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复杂性,从客流分布特性、列车交路形式和服务水平3方面,阐述了影响行车间隔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的行车间隔对实际客流需求以及系统运输能力的影响,给出变化趋势曲线,分析了行车间隔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运行间隔过大会降低线路行车效率,过小又将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因此,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追踪间隔,在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线路行车效率,是目前CBTC系统列车运行间隔控制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影响列车运行间隔的因素以及列车运行间隔的计算方法,并对列车运行追踪距离建立仿真;通过静态仿真对发车间隔、停站时间等影响列车运行间隔的参数取值,并验证取值是否合理;通过研究列车运行情况,根据实时位置关系调整列车运行间隔并进行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的正点运营,是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探讨,对轧道组织、小交路折返、场段出车作业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原则、行车组织调整策略及行车组织流程。以厦门地铁 2 号线列车晚出库 45 min 为例,探讨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相关论述对列车晚出库行车组织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地铁运营的行车指挥原则;阐述了列车运行调整的主要方法;着重描述了非正常情况下,运行图调整在地铁列车行车调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越区供电是在牵引变电所故障时保障行车不中断的一种铁路应急处置方式,目前越区供电下的调度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越区供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有增大发车间隔和设置限速2种方式,为了研究对列车运行影响最小的2种方案组合方式,以通过能力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越区供电下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以某路网为背景,用CPLEX软件进行实例验证,计算出不同行车组织调整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和晚点时间,最佳调度方案为限速250 km/h,发车间隔4~8 min.研究结果表明:限速对列车的影响大于增大发车间隔对列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