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换挡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介绍了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建立了换挡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升、降挡的换挡特性进行了仿真与试验分析,为DCT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分析,采用电磁阀控制换挡离合器接合分离的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了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模型,包括电磁阀工作逻辑控制和开闭合曲线控制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换挡过程中电磁阀控制规律的变化对换挡冲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开发方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dSPACE的自动变速器快速控制原型试验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能够减小换挡冲击度,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测试仿真台及电控单元,通过试验分析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影响轿车换挡品质的主要因素,即换挡过程中作用在结合元件上的油压突变及换挡电磁阀动作时间长短。指出,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控制也对换挡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町以更好的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4.
对于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故障的维修,普遍被自动变速器维修技师认为是难点中的难点,对于自动变速器其他故障维修,比如:缺挡,前进挡不能行驶,R挡不能行驶、挡位打滑,换挡时间不准确以及前进挡不能执行自动换挡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唯独换挡品质让人着实头痛。下面就变速器换挡品质的案例的维修过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系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基于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变速器挡位按奇、偶数分开布置,分别与两个离合器连接,通过离合器的交替切换完成换挡过程,以实现动力换挡。它综合了AMT的优势和AT动力换挡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换挡品质和车辆动力性、经济性,比较适合我国目前以手动变速器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赵航 《汽车知识》2009,(4):30-35
很难再体会到换挡迟滞,从2.0TSI发动机中喷薄而出的动力,在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流畅传递下,把全新迈腾又推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基础上,对采用CAN总线技术对换挡过程的惯性相中发动机转速和转矩进行协调控制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换挡过程的冲击,提高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我国车企的竞争优势,文章介绍一种具有自主发明专利技术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发动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车体及其他负载。在此基础上进行DCT的换挡过程仿真分析,研究其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DCT动力系统设计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9.
在台架上对某一离合器到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换挡品质的控制参数有初始结合控制参数、初始分离控制参数、填充时间控制参数、离合器结合控制参数变化率和分离控制参数变化率.通过试验测得了该变速器在不同换挡条件下,上述参数的选用值,为此类变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DSG直接换挡变速器,又称双离合系统变速器.新一代DSG采用双离合器和6个前进挡齿轮变速嚣作为动力的传递部件,是当前世界上技术先进、具有良好推广前景的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1.
<正>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中,电磁阀的动作对换挡品质的影响非常大。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对电磁阀的输出油压进行线性控制,使自动变速器执行元件柔性接合与释放,从而提高换挡舒适性。对于老款4速自动变速器,如4T65E、CD4E等,通常只有4个电磁阀,其中2个开关(ON/OFF)电磁阀负责换挡,1个PWM(脉冲宽度调节)电磁阀负责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控制,1个PWM电磁阀负责主油  相似文献   

12.
一、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介输科技的创新让驾驶者从繁琐而疲倦的换挡过程中解脱出来,时下,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已经占据了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在动力方面的损失较大,发动机有相当一部分的动力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突飞猛进,由原来的3速、4速发展到7速、8速(比如奔驰722.9为7速自动变速器,新款凌志460装备的AA80E为8速自动变速器),而且换挡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重叠换挡控制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曲线由原来的三种模式,如雪地、经济、动力模式发展到接近无数条换挡曲线,即根据驾驶人的驾驶习惯确定换挡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换挡品质,对干式双离合器重叠接合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合滑摩功、冲击度与发动机输出转矩多项指标,建立最优目标泛函。再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了双离合器重叠控制的泛函极值问题。对不同权值下控制方案的换挡品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控制的应用能够改善车辆换挡品质以满足原整车各项设计指标,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精确的换挡负载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执行机构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中构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测试变速器选、换挡力的试验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选型。为永磁同步执行电机提出一种转速控制算法,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在测试试验台上对不同挡位的换挡过程进行换挡力测试,并分析换挡速度对换挡负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台可有效准确地测试变速器的换挡负载,为手动挡变速器的设计与优化以及AMT执行器的选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装有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DCT)的车辆换挡时的驾驶体验,针对其换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扭矩的发动机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的需求扭矩和发动机最优扭矩计算智能停缸的缸数,利用点火正时效率计算点火提前角的改变量;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改善换挡时发动机的扭矩响应,缩短换挡时间,减小滑摩功损失和换挡冲击,明显提升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平顺性,针对一款电动汽车无离合器两挡AMT进行详细的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算法确定同步阶段的最优换挡力,进行换挡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时间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变速器输出轴转速波动峰值较未优化时降低了48.4%,基于LQR的换挡力最优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换挡冲击,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8.
AMT换挡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及工作可靠等优点。介绍了AMT换挡品质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几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寻求一种可获得最佳AMT换挡品质的方法。AMT按照其对发动机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潘浩  何军 《汽车维修》2011,(7):18-21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速器的种类也不断丰富。目前广泛应用的汽车变速器有:手动机械变速器(MT)、自动机械变速器(AMT)、自动变速器(AT)和无级变速器(CVT)。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SG),该变速苦旨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两组离合器,具有两套动力输入装置,进行无动力中断换挡,  相似文献   

20.
自动变速器能够自动进行换挡操作,不需要驾驶员踩离合换挡,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尤其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推出之后进一步推动了变速器自动化的进程.文章在分析了现有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优缺点之后,根据机械传动原理给出了变速器电控化、精确化的方案.该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由电脑进行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换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