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定义,封锁是指以兵力、火力和障碍物等控制某一地区或地点、切断其内外联系的作战行动。封锁的目的是阻拦、限制敌行动,或破坏敌方军事经济实力,削弱敌军集团的作战能力,为尔后将其歼灭或迫使其投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肇文 《航海》2008,(6):24-24
据《美国军事》报道,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研发一种可在空中飞行,后在水面和水下行驶的潜水飞机,旨在用于突袭敌方海岸的特种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3.
1941年12月18-24日,9艘日本潜艇在美国西海岸攻击了8艘美国商船,造成1沉2伤,6名水手死亡,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潜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美国海岸附近进行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4.
《船电技术》2009,29(4):25-25
据美国探索频道网站10月24日报道,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研发一种不仅能在空中飞行,还能在水面和水下行驶的潜水飞机,专门用于突袭敌方海岸的特种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5.
岛屿封锁战役,是指使用以海军力量为主,在陆军、空军、第二炮兵配合下, 采取兵力、火力、障碍物等手段控制某一海域、不让敌人通过或切断敌对外海上联系的作战行动。岛屿封锁战役通常不以直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而是旨在通过强行隔绝而疲敌心志,耗敌潜力,孤立守岛之敌,切断敌外援,使敌政治孤立、经济无援、力量消耗, 迫敌就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或为以后登岛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岛屿封锁战役在 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岛屿封锁战役理论 ,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中旬,一场带战术背景的海岸防御战斗演练在广州军区南澎守备模范连拉开帷幕。面对肆虐的狂风和汹涌的海浪,官兵们毫不畏惧,斗志昂扬,在密集的炮火和导弹精确打击的支援下,先后将来自空中、海上的进犯之“敌”全部歼灭。2005年4月底,东海某海区,一场激烈的海战正在进行,岸防部队的导弹呼啸着飞向预定海域的“敌”舰艇,高炮部队列阵喷出一串串火焰在空中拦截“敌”机。这是东海舰队某高导团组织的带有实战背景的一次高炮岸导合成演练。我们时常关注着两栖登陆作战,但我们并没有忘记守卫万里海疆,任何来犯之敌都将遭到我岸防部队的迎头痛击。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随着由海向陆的濒海作战方式成为强权国家干涉地区冲突的主导,越来越多的主战舰艇、两栖舰船将远涉重洋,从近海水域向敌方海岸线发起全维打击和实施立体登陆。专家指出,21世纪,只要有海岸线的主权国家就会有海岸防御的客观急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岸防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岸防部队是一支默默无闻的海岸守护神,常年守护在寂静的海岸线上,在山沟里,在海岛上,不显山不露水地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作战行动速度和复杂属于 的提高在区域和海岸环境中对提高现在的以及未来的潜艇系统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对非反潜任务的重新认识,以及潜在敌人间存在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秋复杂的威胁增加,构成了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8.
反潜作战是现代海战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作战样式,包括对敌方潜艇的进攻和防御,通过各种探测系统和反潜武器限制敌潜艇活动范围,压制其使用攻击武器的能力,使其无法实现作战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类高新技术在潜艇上的应用,现代潜艇的隐蔽性、机动性和打击威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核潜艇出现后,其几乎无限的潜航能力和高速航行能力使之成为现代海战中最具威胁的装备之一,随之也给反潜作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美、苏(俄)等海军强国为了有效进行反潜作战,建立起了一套功能完备的水面、水下、空中、  相似文献   

9.
歼轰7的攻击     
海军航空兵突防作战,是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海军航空兵的空中突防作战,不仅能有效地打击敌空中及海面目标,而且还可以打击敌沿岸及岸上纵深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的广泛应用,现代海上作战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是一支岸基航空兵,但同样担负了对远海目标的作战使命。近年来装备的机关报型歼轰-7战斗轰炸机,使中国海军攻击力量迅速增长,成为远东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空兵进攻作战方式,综合从情报、气象、装备因素以及其子因素等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各因素权重系数的评估模型,计算得出了各因素权重系数,并经过检验证明其权重系数具有合理性。最后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航空兵进攻作战能力的计算模型,可为进一步评估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与敌海上编队遭遇战斗中的远程通信干扰技术,是牵涉到海战中我能否有效控制敌信息互通,能否有效地阻断其编队海上指挥与控制的重要作战手段。本文以干扰敌海上编队与其海上指挥所间的地波通信为对抗背景,探讨了我海军通信干扰战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声进攻技术是针对敌声呐及水声警戒网络的对抗技术.与传统的水声对抗针对独立来袭武器的主被动防御不同,水声进攻将水声对抗延伸到了最前端,从根本上消除可能的威胁.分析了针对潜艇声呐的对抗技术,并着重从利用水声病毒的软对抗及DoS攻击两方面分析了水声进攻技术.重点在于设法破坏敌网络的协议,达到致其不能正常工作之效.  相似文献   

13.
超地平线登陆作战是二战后以美国海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海军率先采用的现代海上两栖登陆作战样式,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大型两栖作战舰艇的机动性和舰载气垫登陆艇、重型运输直升机等现代高速上陆工具的技术优势,在机动中选择敌防御薄弱环节,使突击部队在敌探测距离之外的海区换乘、编波,并从敌远程火力射程之外对敌意料之外地带实施突然、高速冲击上陆。众所周知,在当今高技术战争环境中,传统上陆方式及登陆工具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降低,而且,随着登陆工具向岸滩接近,敌各种防御兵器的火力密度和杀伤力更加猛烈,传统登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环境。而超地平线登陆作战则完全可以在距岸30-40海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实施,不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快速性和突然性,并且基本不受沿岸地形条件限制。以气垫登陆艇和重型运输直升机为代表的现代高速上陆工具在冲击阶段暴露在敌岸防火力攻击区的时间比以往抢滩上陆方式要短的多,因而十分有利于快速上陆并降低登陆兵力损失,尤其是舰载运输直升机还具有不受复杂地形地理环境、水文、岸滩、水中障碍、昼夜和复杂气象的局限,以及可搭载突击分队从空中快速超越敌沿岸防御、直入纵深要点实施垂直登陆和垂直包围的技战术能力,从而使现代两栖登陆作战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国保持有11艘航母在役、1艘预备役,共计12艘的编制。这些航母因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位于不同的大洋。在关海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攻击的5周时间里,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共投下以制导炸弹为主的炸弹计350t,平均单机投弹约为O.5t。本次行动与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同,是美国首次对内陆国家发动进攻,舰载机的作战距离较远。除去航母,参加本次行动的还有5艘“黄蜂”级航母型突击登陆舰、1艘“塔瓦拉”级登陆舰等舰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兵信息进攻的特点,在分析了航空兵信息进攻中的位置优势、辐射源优势以及自身信息作战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航空兵进攻性信息对抗优势函数;并利用改进的矩阵法对目标进行分配.结果表明所研究内容使航空兵信息进攻目标分配更加合理,同时也是对信息作战理论的一种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两栖登陆作战是一种“背水攻坚”的重要作战样式。由于它具有作战节奏快、行动突然性强、攻防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在所有的作战样式中,它是“看点”最多的一种作战行动。它常常在战争中起着“扭转乾坤”的重要作用,在世界战争舞台上曾多次上演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两栖作战“话剧”。韩国海军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舰艇在预定武器命中的民政部下进攻武器对作战系统破坏因素,建立了作战损伤树和生命力评估模型,并编制程序对某舰作战系统生命力进行了数值评估。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先制作战,就是先于对方发动突然进攻,赢得主动权,以战胜对方的作战。二次大战期间的珍珠战役就是“先制”作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基无人机以其足够远的航程和较强的续航能力支援着海军行动,大大增强了海军的作战能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海上强国对舰载无人机更是刮目相看、宠爱有加。究其原因,恐怕不能不涉及到它们在20世纪末海空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当1991年海湾战火燃起时,美国海军便决定在“密苏里”号等战列舰上配属多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负众望,不仅及时准确地侦察到伊拉克的海岸炮兵阵地位置,迅速将信息传送给美军作战指挥中心,而且为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巨炮轰击提供了可靠的弹道修正数据。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反恐战争中,大量…  相似文献   

20.
《江南集团技术》2003,(3):57-57
冷战结束后,美国保持其航母11艘服役、1艘预备役,共计12艘的编制。这些航母因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位于不同的大洋。参加美海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攻击的航母是“企业”号和“卡尔文森”号。在自11月12日开始的5周时间里,舰载机共投下以制导炸弹为主的共计350t炸弹,平均单机投弹约为0.5t。本次行动是美国首次对内陆国家发动进攻,舰载机作战距离较远,除去航母,参加本次行动的还有5艘“黄蜂”级航母型强击登陆舰、1艘“塔瓦拉”级登陆舰等舰艇。图4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