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记者从最近召开的上汽集团所属企业汽车市场信息年会上获悉: 一、今年全国汽车生产能力预测240万辆,有效需求155~165万辆,国家建议排产160万辆。预计今年小轿车需求在45万辆左右,而1996年结算库存4万辆,估计进口7万辆,排产45万辆,可供资源为56万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与去年基本相似。汽车维修配件预测1997年全国需求600亿元左右(去年汽车保有量1 130万辆为基数),比1996年约增长10%。但需求量与实际购买量有10%~  相似文献   

2.
到去年底,上海市有维修经营业户5278户,其中汽车修理(一类)企业326户、汽车维护(二类)企业1305户、专项维修(三类)业户1768户、摩托车维修业户1879户;有非经营业户798户;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9户。全年维修检测产量为203万辆,比上年增长5%;全行业年营业额为37.5亿元和利润为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9%。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 人口:440万;GDP:14.2亿美元;持有驾驶执照的人口百分比:74%. 新车销售:从2009年的54000辆增长至2012年的77000辆;车辆残值:下跌趋势;事故车修理厂总量:1200家;事故车专修厂数量:1100家;在用车数量:280万辆;道路交通事故数量:3.2334万起;汽车维修数量:105万辆;保险公司数量:16家;平均维修费用:1800美元;平均工时费:85美元;汽车保险平均费用:750~800美元;汽车保险额外费用:250~500元;未投保司机的数量:45万;汽车报废数量:2.5万;快修店的数量:50家;事故车维修市场价值:6乙美元.  相似文献   

4.
国外汽车维修企业的小型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汽车维修企业基本以小型化企业为主。 在美国,目前约有30多万家汽车维修企业,这个数字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基本接近。小型化是美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特点。据调查,美国平均每家汽车维修企业有专职雇员4.5名,专职维修技工24人,维修工位6个,这些企业62.7%属个人所有,6.2%为合伙经营,31.1%则为股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汽车维修企业来说,要想有较大的发展,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日本,汽车维修行业中合格的技术工人占70%以上,在20万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中,有40%为技术人员。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中诊断工人的比例约占80%。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真正具备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不超过30%,其它大多停留在只会“换件”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1国内外汽车维修市场发展比较 在国外,汽车维修的利润与整车销售的利润相当.但在我国情形就大不相同.同样投资的维修厂和整车销售公司的利润有成倍的差距。拿美国来说,据有关资料显示,其维修服务机构大约有12.5万家,从业人员350万人,年产值1200亿美元,年平均经济效益为96万美元:而我国维修企业年平均效益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我国共有汽车维修业户25万户,其中三类汽车维修业户就有18万多户,占总数的70%还多。三类汽车维修企业已成为中国汽修业的主力军。如何经营和管理好这类企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统计,1995年1~7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约6 880万美元,而前一年同期的统计为5 180万美元。1993年全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为6 310万美元,到1994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9 570万美元。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笔者在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国外产品和市场需求缺少了解的缘故,生产企业在产品及市场开发方面仍缺乏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志于发展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生产企业应对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基本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汽车技术》2006,(3):19-19
1983-1989年这6年间,汽车维修业户飞速发展,由2万家增长到10万家;1989年后企业数量每年仍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34.9万户。其中一类汽车维修企业9千多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5万多家,三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汽车维修中事故车维修成为各维修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一般维修企业事故车维修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在30%~40%,有些企业可达到50%~60%。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5,(23):12-12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发布的信息:根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840家企业经营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110%。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汽车企业只有两家,第一位是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第二位是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有12家,依次是:江铃汽车、中兴汽车、哈飞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山东进出口公司、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  相似文献   

12.
“博世”这一品牌对于大多汽车爱好者来说是太熟悉了,从1886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开办了专门生产各种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工场至今,博世公司已发展成为了高度国际化的博世集团,是德国十大高营业额机构之一,拥有40多家合资公司,其生产的汽车电器及汽车电子装备享誉世界,年营业额600亿马克,经济实力列入世界500强。其实博世不仅是汽车配件的供应商,还是高级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生产企业,在汽车维修,特别是高级汽车故障诊断、检测设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广东省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5万多家,其中汽车维修企业总数约3.6万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约1000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约6 000家,专项维修企业约2.9万家: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数约36万人:年均汽车维修量约1500万辆次。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省汽车维修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在地域上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为龙头,粤东、西、北协同发展的格局,在企业类型上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专项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服务格局,总体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汽车维修的基本需求。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刊特采访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翁兴根副处长。  相似文献   

14.
汽车维修行业,借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汽车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一路兴盛。以上海为例,从1992年到1998年,汽修企业总数从3100家发展到5709家,年维修总量从63万辆次上升到183万辆次,年营收总额从9.6亿元提高到31.7亿元。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上海地区汽车维修总量将突破200万辆次。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宽广。  相似文献   

15.
加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制造业每年平均以24.5%的速度在增长,到2010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600万辆。世界科学生产率同盟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张化波会长最近说:“在美国只要有1美元的汽车在路上跑,那么它就会牵扯出8美元的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定义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包括车辆保险、上牌、年检、养护、维修、配件更换、装具添置、清洗加油、泊车管理、行使指挥、违章处罚、信息提供等等的一切服务。  相似文献   

16.
韩林 《城市车辆》2006,(4):23-24
我国国民经济1978~2005年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在3.8%~15.2%之间波动。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0美元,2005年达到1400美元,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GDP的增长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增速,自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以来的10多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达15%,一直高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成为其他行业的领头雁。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属于高速发展阶段。继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达到500万辆后,2005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570万辆和575万辆。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正在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汽车维修行业行为规范公约》的贯彻实施,加快汽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和促进汽车维修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优质服务,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企业活动及表彰2009年~  相似文献   

18.
截止2007年底,无锡市汽车拥有量达43.4万辆(不包括长期驻锡车辆),2007年在本市车辆上牌数达8.2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3鹏幺。汽车维修这块“蛋糕”,主要由全市1523户汽车维修企业分享,其中,一类汽车维修企业达124户,二类达453户,  相似文献   

19.
朱敏 《汽车与配件》2002,(34):30-32
维修、配件销售状况 因汽车销量的增长、汽车技术含量提升以及售后服务的提高,2001年特许经销商的维修、配件销售达到800亿美元,比2000年上升8.5%。  相似文献   

20.
麦格纳国际集团(MAGNA INTERNATION Inc.)是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04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名列283位,营业额206.53亿美元,仅次于博世和德尔福, 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它的产品除玻璃和轮胎外,覆盖全部汽车零部件, 同时每年还为客户装配24万辆轿车,是全球唯一一家既大规模为客户装配轿车又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跨国公司。本刊主编独家采访了麦格纳(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雷伟泰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