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一台国IV重型柴油机装用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典型商用尿素-SCR催化转化器在台架上进行了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匹配试验,重点研究催化转化器的压降特性、起燃特性、动态响应和转化效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器目数越少,其压降越小;起燃温度低,动态响应快的催化器具有较好的NOx控制效果,且在减少NH3、SO2、N2O和NO2排放方面效果也较好.SCR尺寸和结构相同时,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不受催化剂配方和涂层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车用催化器起燃特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国外在冷起动催化器起燃特性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冷起动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参照15工况测试时的排气温度变化,提出了冷起动催化器起燃时间特性评价的实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3个催化器的起燃特性进行了评价,与起燃温度特性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催化器的起燃特性。  相似文献   

3.
车用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及其评价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建昕  肖建华  李俊  朱云 《汽车工程》2000,22(1):25-28,32
车用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对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是至关重要的。对起燃特性评价试验中常用的起燃温度法和不常用的起燃时间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催化器与发动机或整车的匹配优化中应更注重使用后者。  相似文献   

4.
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技术是降低冷启动的有效方法。为研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文章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某车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物理模型,用数值求解气固两相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组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影响因数下的CO,NQx,CaHb等废气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对起燃特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产稀土车用催化剂的试验评价和性能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建昕  李俊 《汽车技术》1998,(11):11-14,38
采用国通用的发动机台架评比方法,对两种典型的国产稀土型车用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评比试验,包括空燃比特性试验,、起燃温度特性试验以及快速老化试验,通过理论和研究对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同时对国内外催化剂的性能水平进行了地比。  相似文献   

6.
基于催化剂高温失活机理,分析了OBD催化转化器失效样件的制备过程。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方法在各大公司尚不统一。文中就其中一种方法的催化剂储氧量、起燃温度测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一种有效制备汽油车标定用失效催化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EA888直喷汽油机建立了试验台架及试验测控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和两次喷射比例对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稀的混合气有利于催化器的快速起燃,采用两次喷射有助于推迟点火,提高排气温度,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  相似文献   

8.
使用商业钒基SCR催化转化器和某国Ⅳ重型柴油机,在AVL发动机台架上对3种国产车用尿素进行了相互替代性试验,研究中考虑了不同尿素对SCR催化转换器的起燃特性、动态响应、NOx转化率和NH3泄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排气温度为160~440℃,n(NOx)∶n(NH3)(物质的量之比)从0.8变化到1.2。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3种尿素对SCR系统起燃温度基本没有影响,ESC和ETC循环NOx转化率都在70%以上,同时对其他常规气态排放和NH3泄漏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相同条件下,单位体积尿素溶液中尿素含量越高,SCR系统动态响应越快,ESC和ETC循环NOx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李孟良  李洧  詹兴泉 《汽车工程》2003,25(2):142-146
运用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特性,利用道路(天津市)状况下特定车型的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和研究了道路车辆排放性能;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道路车辆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测量车辆排放并与ECEl5工况所得到的结果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道路下的车辆实际排放要多于实验室测量。  相似文献   

10.
林漫群  贾滨  曲鸿达  阎希成  张顺 《摩托车技术》2006,(10):72-72,74,75
以2只实测样品为例,介绍催化器起燃温度测量方法,分析安装部位和催化器起燃温度的差异对摩托车排放起动循环工况净化效果的影响,还据此分析了提高起动循环工况净化效果的催化器布局方案。通过深入解析排放温度、催化器性能、催化器布局等因素,展现其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提出应对国Ⅲ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闭环控制系统空燃比波动对三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外资料的考察分析,论述了空经波动对车用三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催化剂与电喷发动机的匹配中,必须考虑催化剂的动态特性。对催化剂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并针对不同幅值和频率的空燃比波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动态的性能好于静态;随空燃比叔动幅值的增大,催化剂选择窗口变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燃机动态测试装置的研究,并与传统的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相比较,分析了基于该测试装置可进行的内燃机动态试验方法.包括模拟整车试验、电控内燃机的优化匹配试验、内燃机排放实时测试试验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内蒙古三道沟刚架拱桥的静动载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该桥的静动力特性及安全储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汽油燃烧系统模拟发动机台架催化剂热老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汽车公司的快速老化程序RAT-A,分别在FOCAS燃烧系统及发动机上对催化剂在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OCAS燃烧系统能够对催化剂进行和发动机类似的老化。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相比,FOCAS系统有明显的优点,如严格地控制空燃比使其变化幅度很小、空燃比稳定运行的范围宽、活动部件少及易操作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隧道内传统路面表现出一定的弊端,隧道空间较封闭,用沥青混凝土也有潜在的风险。现采用不同的阻燃剂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氧指数试验、直接燃烧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的复掺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和路用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阻燃剂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掺量为6%,掺入阻燃剂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提高,低温性能有所改善,水稳定性有所降低,减少了燃烧时间,燃烧后的残留动稳定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即复掺阻燃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涂有防火涂料的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火灾温度场及火灾后的刚度退化性能,针对3片有、无膨胀型防火涂料的PC简支箱梁开展了火灾模型试验研究。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受火性状推导了刚度衰变率与挠度衰变率关系方程,通过分析混凝土箱梁截面时空温度场分布状态,基于分区域理论提出了一种PC箱梁受火损伤后初始截面等效刚度简化计算方法,并基于自振频率推导了受火梁动刚度计算公式;对模型梁进行了火灾后的静力逐级加载和动力性能试验,分析了受火梁挠度、频率等静、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受火损伤状态对箱梁静、动力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受火梁静、动力刚度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型防火涂料的使用显著降低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高温敏感性,混凝土温升速率明显下降,大幅降低了混凝土结构温度,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结构开裂和爆裂现象;受火试验梁的截面静刚度随荷载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初始损伤越大,进入弹塑性阶段发展越快,越早达到结构极限承载力;初始损伤状态对结构截面静刚度的影响大于对结构动刚度的影响,且截面静刚度衰减速率比动刚度衰减速率更快。提出的受火梁静、动刚度及固有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可为火损箱梁的结构静、动力性能初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对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从理论和测试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博世第2代共轨系统CRSN2为研究对象,应用INCA5.4标定软件,对系统的喷油特性,进行了综合完整的在线标定实验。测试数据明显地反映了不同的喷油特性对于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等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同时,在理论上从燃油喷射和缸内燃烧的角度详尽地分析了喷油特性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原因,进一步验证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动态抗压试验和动态劈裂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性能参数。选用5种聚酯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和马歇尔试件,每种纤维掺量制作4个试件,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模量和劈裂回弹模量,对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动静态抗压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纤维掺量与动态模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加入纤维后的沥青混凝土表现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似的动态响应规律,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与纤维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适量的加入纤维会改善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等主要动态参数,从而有效增强其综合路用性能。根据动、静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此种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合理纤维掺量在0.20%~0.25%之间。  相似文献   

19.
ECU控制性能的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柴油机动态试验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ECU对发动机控制的工作原理,并针对ECU在动态试验中的控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ECU在静态特性试验、台阶响应特性试验和50%/s斜坡响应特性试验中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ECU在不同的动态试验中控制响应的时间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动态试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缓冲。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60%~100%之间油门变化的速度是影响ECU控制扭矩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