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精密定轨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CPⅢ"后方交会"控制网为基础,对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全站仪自由重叠设站的测设方案进行理论研究、误差分析和优化设计,然后以模拟实测实验进行验证。这对目前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无碴轨道的精密定轨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GPS交切技术在隧道地区测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交切技术是隧道地区交切桩控制测量的一种全新测设方法,主要针对传统的全站仪交切放线在越岭地段受到地形限制难以实施而提出的(特别是植被茂密山势陡峭的越领地段)。结合生产实践,以西康铁路增建二线为例,介绍隧道地区GPS交切贯通测设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GPS区域独立工程控制网,设计理论中线的转换,区域独立工程控制网下确定中线,中线理论坐标计算及放样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针对既有CPⅢ网建网及数据处理技术的缺陷,结合CPⅢ网的特点,提出基于椭球基准的三维平差函数模型,以充分发挥精密全站仪测量成果的作用,提高测量成果数据处理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该模型以椭球坐标系为基准,平差中无须考虑投影变形,可以直接对全站仪同步采集的、独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三维平差处理,适用于任何尺度的控制网。不仅如此,利用该函数模型更有利于GPS和地面观测值的联合处理,且平差时可以直接对原始观测值进行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站仪进行曲线放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GPS测量受限时利用全站仪进行曲线放样的原理、有关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操作步骤及与GPS测设的精度比较。  相似文献   

5.
张月 《铁道勘察》2011,37(4):11-13
随着GPS高程测量技术的日益成熟,采用GPS进行高程测量的方法已经在铁路勘测设计的初测、定测,以及航测、Lidar摄影地面控测工作中广泛应用。结合中老铁路磨万线GPS控制网高程测量的实例,详细论述了GPS高程测量的方法,并对其精度作出相应评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项目高架路段长、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研究,通过采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来解决客运专线施工阶段,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与地面勘测高程控制网联测带来的困难.研究结论:新方法既结合了水准测量任意设站的特点,又可在测量过程中消除因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引起的误差根源,方便可行、测量速度快,很好地解决了客运专线施工阶段,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与地面勘测高程控制网联测带来的困难.采用合适的测角和测距精度的全站仪,在一定距离(≤60 m)和一定垂直角(≤20°)的条件下,从地面高程控制网引测至高架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高架桥上轨道梁高程定位精度(±1.0 mm)要求,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甚至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海大桥工程的特殊性和施工测量的复杂性,结合其实际条件确定施工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方法,介绍了东海大桥预制墩身及70 m预制箱梁安装施工中,用GPS测量技术布测平面控制网和施工放样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技术已经遍及国民经济的各领域。近年来,随着客运专线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标准的提高,给客运专线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GZH-4标精密控制网CPⅡ复测及施工加密测量为例,讨论GPS在客运专线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铁路测量虽然建立了精密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但不可避免地存在长度投影变形残余误差,分析了长度变形误差对桥梁、隧道施工测量的影响,以及采用精测控制网加密施工控制网存在的问题,提出特大桥、长大隧道应建立独立施工控制网,以保证桥梁墩台到位、隧道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在运营初期需要进行精测网复测,常规的复测方法为CPⅡ和CPⅢ两级控制网分别独立测量,作业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GPS天线-精密棱镜连接装置,可确保GPS相位中心与棱镜中心投影位置一致,解决了CPⅡ控制网和CPⅢ控制网不能同步观测的问题。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条件下进行了多组合的实测模拟,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同心精度优于0.5 mm,满足线上精测网复测的要求,可提高线上测量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在讨论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在厦门地铁某区间隧道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3种方法,揭示双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和地表动态变形特性,分析影响地表沉降的施工控制参数的效果。结果表明:(1)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完成后,地表形成非对称的"W"形沉降槽;(2)地表沉降本质上是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损失累积造成的,在开挖面到达目标面时,实测地表沉降达到最终沉降值的45%;(3)设置合理的同步注浆、土舱压力和推进速度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建议增加同步注浆量作为控制地表沉降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管棚成孔失水引起地表沉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iot固结理论,对管棚成孔和推进过程中因渗水而引起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管棚施工时间、管棚数量、不同的管棚直径和地层不同的渗透系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若管棚施工从钻孔到注浆的时间控制在2 h以内,则地表最大沉降量小于5 mm;若该时间为8 h,则对应的地表沉降量可达10mm。随着管棚直径的增加,管棚施工中因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量也随之增加。地层渗透系数的大小对沉降量的影响很大。提出控制管棚成孔和推进时间、尽可能地缩短管棚施工时间、采用小直径管棚、管棚施工中采用间隔施工等控制失水沉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列车发生故障时,车载设备数据记录与无线传输装置(DRWTD)接收到相应故障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发送给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地面系统。由于DRWTD在发送周期以及通过无线传输时可能会因信号不良原因与PHM地面系统通信中断,导致PHM地面系统接收到的故障数据与原始数据出现偏差。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对故障数据进行筛选的处理模型,并且采用MapReduce并行计算,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CRH2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PHM地面系统故障筛选工具软件,实现了PHM故障数据筛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浅埋软岩隧道不同支护方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硅藻土地层飞凤山隧道斜井试验段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手段,研究超前加固和初期支护对浅埋硅藻土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的贡献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与无支护工况相比,地表测点位移变化为:掌子面前方测点减少31.7%,后方测点减少77.2%,可见初期支护对地表沉降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暗挖黄土地铁隧道双线斜穿地裂缝时地表变形规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分析、FLAC3D模拟及实测,对地裂缝处地表纵向、横向变形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地裂缝与掌子面关键体相交时,该阶段为控制掌子面稳定性及地层沉降的关键;穿越过程地裂缝处上、下盘将产生沉降错台及水平张拉,二者发展趋势较为接近,错台的发展及恢复分别集中在进度-1.25D~0和0~1.75D;受先行隧道扰动影响,后行隧道于地裂缝处将产生更大的沉降差和最终沉降;地表最终纵向沉降将在上盘距地裂缝约1D处出现最值点,沉降集中区范围可按已有规程进行投影确定;地裂缝处的地层沉降控制可采用减小导洞面积、留设核心土、增强超前支护、控制地表水下渗等综合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建京张线八达岭地下车站超大跨及群洞的特点,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大规模复杂洞室的开挖全过程,对深埋群洞11种结构断面的整个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且对开挖断面和开挖顺序进行优化,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特别是地表沉降控制,在计算过程中将地表沉降位移结果作为对环境的影响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在地下群洞开挖过程中,由于群洞埋深较大的原因对地表的影响不大,引起的地表位移为3.5 mm,在允许的范围内,说明设计方案比较合理,对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中国铁路信号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高速列控系统仿真平台主要由车载ATP系统、地面仿真平台、GSM-R网络平台以及仿真测试平台构成,面向符合CTCS-3级和CTCS-2级技术规范的车载设备和关键地面设备,实现其相关功能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在武广铁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建设过程中,CPⅢ控制网测量方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介绍了CPⅢ控制网测量方法在施工中的实际运用以及注意事项,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及隧道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关于隧道中轴线对称分布,影响范围左右各30 m,可见,上导洞的开挖是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有效控制了拱顶下沉;隧道开挖后两帮收敛值迅速增大,开挖面超前监测断面20m时收敛趋于稳定;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能有效预测地层变形。  相似文献   

20.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是乘客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乘客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信息系统采用的基于2.4 GHz WLAN(无线局域网)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着带宽小、速率低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使用5 GHz频段的基于802.11 n技术车地无线网络替代现有网络。为了验证新技术的性能及有效性,设计并搭建了地面模拟系统,使用汽车替代地铁列车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 GHz频段车地无线网的性能能够满足乘客信息系统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