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预防职业性癌的国际讨论会 1981年4月21~24日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召开预防职业性癌的国际讨论会。该讨论会是由芬兰赫尔辛基职业卫生研究所提出,得到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办事处(ICAO)支持,并以三个组织的名义召开的。在这次讨论会上,职业病临床、卫生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卫生统计工作者将广泛的交换意见和交流预防职业性癌的经验。根据目前工人接触某些物理性或化学性物质而致癌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职业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就所发现的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其危害范围仍没完全搞清楚的实际,本讨论会上将进行四个方面的讨论,共报告14篇论文:目前职业性癌的概况方面  相似文献   

2.
癌研究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出有关癌症实质的基础知识。就这方面而言,毒理学有它突出的意义。本文就致癌物质(致癌药物略)阐述如下: 职业性癌: 化学物质作为癌发生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也是最惨的例子就是所谓的职业性癌。英国外科医生早在两世纪前就指出,某种作业癌的发癌率是很高的。初次的观察是在烟囱清洁工,矿工和染料工业工人中进行的。前两者职业工人经常接触煤烟和煤焦油,后者经常接触的是某些染料,他们在很高的程度上患的是皮肤癌、乳头状癌和膀胱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煤烟和煤焦油中的某些物质(如3-4苯并芘)和染料工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黑变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职业性黑变病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添加剂,某些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石油分馏、橡胶加工等行业,在铁路系统极为少见。下面则是发生在徐州铁路分局一例职业性黑变病的报道。患者,徐××,女,33岁,系徐州铁路分局新浦装卸作业所装卸司机。职业史:接触煤炭、煤油、汽油、机油等13年,作业中无特殊防护措施。现病史;患者自8年前始,脸,颈部逐渐出现点片网状色素沉着,时有骚痒感,后渐加重,泛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简述运用短期筛选法,以预測长期健康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以及监測遭危害的工人,以达到预防目的,而不是强调职业性癌症和化学物危害问题。一、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分子机理某些致癌物和诱变剂,未经代谢途径的激活,与细胞的核酸和其他大分子能直接反应。但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和诱变剂需经生物激活才起作用。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一般为两个步骤:首先,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致癌物快速筛选方法的出现和应用,发现许多化学物质具有致突变作用,而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密切有关。Ames氏指出,几乎所有的致癌物都是诱变剂,如在174种致癌物中有90%是诱变剂,而在119种非致癌化合物中,只有14种具有诱变能力。诱变剂非但和致癌过程以及致畸变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由动物实验推知,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在隐性状态下遗传给几代人,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环境中的诱变剂已引起人们严重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减压病是潜水员和沉箱(隧道)高气压作业工人较为常见的职业性疾病。由于暴露于高压环境的压力、时间、呼吸气体介质、劳动强度和减压速率不同,当患减压病时,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体征存在着某些差异。为把不同环境所引起的减  相似文献   

7.
在某些工种劳动过程中,机械性振动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众所周知,长期而强烈的振动作用,对机体的神经、循环和骨关节系统能引起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可发生一种特殊的职业病——振动病。该病对工人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对其加强防治。国内曾见张之虎(1959),马胜龙(1964)及铁道部劳研所(1974)等数篇有关振动病的报告。战斗在基层站段保健站的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把一些与振动性因素有关的体征,误诊为是神经官  相似文献   

8.
镉对人体细胞可致染色体异常、微核率增高;动物实验在局部注射镉处出现恶性肿瘤、并可增加睾丸肺瘤的发生率;而流行病学调查虽显示了职业性镉暴露和前列腺癌,呼吸系癌有一定关系,但多数无统计学意义。目前还只能说镉对人类是可疑致癌物。  相似文献   

9.
关于环境与肿瘤的关系问题,文献报导已经浩如烟海。之所以引起预防医学的如此重视,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二点:一是目前各国家的死亡病例中,约有1/4~1/8死于肿瘤;二是这些肿瘤的病因约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因素是主因。因此,化学致癌作用又是目前环境致癌的探讨主题。一、化学致癌物截至1977年11月止,据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部门登记资料,全世界化学物质总数为4,039,907种,并正按每年平均增加6000种的速度在上升,其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为63000种,约有2500种食物添加剂被作为食用和调味品,约有2000种被用作赋形  相似文献   

10.
癌症疼痛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痛发生原因非常复杂,不仅源于病灶本身及各种治疗引起的躯体因素,也含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对癌症疼痛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系统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疼痛,缓解情绪反应,增强疗效,达到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脑电图检查技术已经甚为普及,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阔,不仅用于临床对癫癎、大脑占位性病变、头部外伤等各种疾病的诊断,而且也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劳动卫生学中对某些职业性危害引起的职业中毒和不良影响,作为诊断指标、疗效观察以及予后的估计。尤其实验性动物脑电图的研究,对于阐明一些有害因素对中枢种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就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致突变、致畸、致癌即为“三致”,这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引起我们注意和积极防治必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外环境起了很大变化,进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而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三致”问题也就不断增加。 (一)致突变、致畸突变即是遗传上发生的变异,这本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地壳发生变动时期,生物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存下来,例如鲸鱼原先是陆生动物,但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业性肿瘤中皮肤癌较为常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物质的使用与日俱增,与各种有害因素接触的工人数势必增加,因而了解职业性皮肤癌对防治有着重要意义。致癌因素一、紫外线 1.太阳辐射:1896年Unna首先观察到水手皮肤改变,发现过度太阳照射可导致皮肤癌。以后,动物实验证实太阳辐射皮肤癌是阳光中紫外线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众所周知,手传振动可致振动病(又名职业性雷诺氏症或振动综合症)。但振动剂量大小与人体反应强弱之间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此外,不同频率和振级作用于人体的反应也不甚清楚;而作业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噪声、气溫、加工件硬度和手持工具的握力等对剂量-反应关系所起的作用也不够肯定。近年来由于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振动测试提供有利条件,另方面由于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振动  相似文献   

15.
铁路职业性外伤发病因素分析北京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100038)尹慧芳职业性外伤事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劳动环境、生产设备、工种、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差异等。这诸多因素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正点、安全生产,保护铁路职工的...  相似文献   

16.
1972年美国NIOSH提出了职业性噪声暴露推荐标准。在文件中声称90dB(A)仍然有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同时指出现今的标准应降低至85dB(A)。根据这个资料,作者对暴露于噪声在85~90dB(A)的工人听力受损的危险率作了评价。共计选择了冷轧车间,翻砂投料台和电炉炼钢三个相同噪声区的228名工人以及无噪声暴露的对照组143人作了听力检查。把三个噪声暴露区和对照组的全部受检人数按下列年令分组18~29岁,30~39岁,40~49岁,50~65岁。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资料报道,铅、铁、钴都有致癌作用: 一、铅目前还没有由于职业性铅中毒而引起的任何类型癌症发病率升高的证据。但在1953年,Zollinger报告了接受磷酸铅注射的大鼠患肾癌。这一发现曾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并观察到注射以外的途径给予磷酸铅、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均引起肾癌。诱发的肾癌仅见于大鼠和小鼠,对田鼠诱发肾癌未  相似文献   

18.
锰的发育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过量的锰暴露会导致进行性、持久性和神经变性的损害,严重者出现帕金森氏病样症状。锰对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锰可通过动物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引起脑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神经行为机能障碍;人群调查显示母亲职业性接触锰可能会对子女智力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锰的发育毒性,对保护工人及其子女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桥梁伸缩缝是为调节由车辆荷载环境特征和桥梁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而设置。由于其在梁端构造薄弱部位,直接承受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又多暴露于大自然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就导致桥梁伸缩缝损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化学致癌的发展常常和细胞增殖有关。某些致癌剂,在正常情况下一次给药,对成年整体动物可不引起肝癌,但给动物进行部分肝切除后再给一次剂量,就显示出致癌作用。由于致癌作用是一种多阶段的过程,从起始的靶细胞到最后癌的形成过程中往往有若干新细胞群的出现,而部分肝切除术后的肝脏再生反应,可能在癌诱发过程的一个或几个阶段中具有重要作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对许多组织和器官只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也就是说,MNu对DNA和其他肝细胞大分子虽具有广泛的烷化作用,但对完整的肝脏却不是一种致癌剂。但一旦给动物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给予MNu,它就成为一种致癌剂了。关于给予MNu和做部分肝切除对诱发肿瘤的最适时间关系,实验证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