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节病(Sarcoidosis)以往又称类肉瘤病Boeck氏病、等等。本病于1875年首先由Hutchinaon氏报告。国外报导较多,已被认为不是一种少见疾病。国内仅有个案报告。现报告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三例肺结病,并结合文献就x线诊断和分期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紫斑性色素性苔癣样皮炎为一罕见病症,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报告。在国外最初由Gougerot及Blum二氏报告四例(1925),以后Lymon(1915)、Combes,F.C.及G-eopman(1951)相继报告。最近我科遇见一例,特报告以供参考。患者王××,门诊号北字第98531号,年25岁,籍贯河北,未婚,系人民解放军军官。  相似文献   

3.
早在1890年,澳大利亚人称此症为Pinkdisease。1903年Selter氐著文描述称滋养皮病。1914年Swift氐命名为红肿病(Erythedema)。1920年Wood氏在澳大利亚报告91例,Bilderback氏在美国亦有报告,Weston氏命名为“肢痛症”(Acrodynia)。此后报告者增多、1923年Feer氏曾  相似文献   

4.
前言青光眼是较常见之眼病,致盲率颇高,据我院1955年1956年之盲目统计,此病之致盲率为7.34%—8.65%,在国内文献中青光眼之统计已有许多报导,最早有裴乐德氏(1932),继有张晓楼氏(1952)和梁树今氏(1953)等之报告。195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提出“为消灭青光眼而奋斗”的号召,即在  相似文献   

5.
前言: 皮肤利什曼病在我国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解放以前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有记载,但例数不多,解放以后由于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皮肤利什曼病在各地区相继发现,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就现有的文献中首先由姚永政氏1936年报告在苏北发现三例,以后1948年Osnes氏在潘阳发现一例,1950年及1951年陈子达、陈邦模、顧仁、黎磊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为临床少见疾患。Taylor(1977)收集了35年的文献资料仅获33例。国内文献有许、朱(1964)各报告1例,黄(1965)报告2例。本文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8.
<正> 该种肾炎既有遗传性,又有家族性。根据临床特点又命名为: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先天性出血性肾炎或眼耳肾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等。其为小儿时期少见的慢性肾脏疾病。1902年Guthric氏首先报告某个家族中的复发性血尿,称Guthric氏病。1927年Alport氏描述:除复发性血尿外,还伴有进行性肾功不全及耳聋,后称Alport氏综合征,并报告了一家三代中16个患者的情况。1979年解放军202医院报告了两个家系的调查。甘肃省医院也报告三例。  相似文献   

9.
发作性冷溶血性血色蛋白尿是一种由于寒冷所引起的发作性的血管内过度溶血现象,发作时患者小便中排大量血色蛋白,最易惹人注意。本病颇为罕见,综合国外文献报告约有38例,国内报告亦仅8例,足证此点。1866年pevy氏首先注意本病,并与因瘧疾所致的血色蛋白尿相鉴别。同年(Gull氏研究了本病与寒冷的关系。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学者对病原,临床症状,检验及血清学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使  相似文献   

10.
<正>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是临床上少见的畸形。1841年由ott氏首先描述。国内胡氏(63年)、张氏(63年)、徐氏(64年)先后报告20例。近年来未见新病例报导。作者于75年至78年观察到三例,两例手术矫正。现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乔某,男,18岁。住院号6658。于78年8月以出生后全身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不能站立行走17年主诉入院。挛缩日渐加重,到就诊时患者不能站立,只能爬行。患者第  相似文献   

11.
<正> 胰腺结核十分少见,国内曾报告3例,本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薛××,女,26岁,住院号11689,1982年9月6日入院,患者自称6年前(即1977年)冬季开始感觉上腹部不适无明显原因,饮食减退,消瘦、乏力、反酸、倒气、不发烧,时有畏寒,此后经常在饭前,饭后上腹痛,偶而在夜间发生,近期加重。消化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结核 (Bronchialtuberculosis,BTB)是结核病在呼吸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晚期可导致支气管狭窄的严重后果。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Fiberopticbronchoscopy ,FB)的推广应用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受到重视。我院自 1990 0 1~ 2 0 0 0 12间有 19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为支气管结核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选择  1990 0 1~ 2 0 0 0 12间 ,经我院呼吸科支气管镜室确诊BTB 193例 ,男 10 8例 ,女 85例 ,年龄 18~ 72岁 ,发病时间 5d~ 1月。1.2 方法 …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865年Krause氏报告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以来,此病不常见,但随着心音图的发展,尤其是心血管造影法的进步,诊断本病较为容易。以下介绍作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经验,侧重讨论临床表现和心血管造影所见,并结合若干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小蘖(土佥)为国产黄连中之主要成分,是一种生物(土佥),近年来曾有人研究,证明该药能杀死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塞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目前有关黄连治疗细菌性痢疾已有报告,黄柏小蘖(土佥)治疗沙门氏猪霍乱一例报告。最近我们曾用小蘖(土佥)治疗伤寒四例,痢疾十余例已获满意效果,并治疗大叶性肺炎一例效果显著,目前有关该药治疗大叶性肺炎病例尚未见报告,因此报告本病例,以供今后进一步发扬祖国医学,以中药代替抗生素,共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食管结核     
本文报告了4例食管结核,并对食管结核的感染途径,病理改度,诊断和治疗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淋巴肉瘤在病程中同时出现急性白血病血象及骨髓象者谓之淋巴肉瘤白血病。亦有人称之为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肉瘤性白血病以及白血肉瘤。该病由Sternberg(1905年)首先报告。复习国内文献,迄今总例数不足百例。现将我院1966—1978年收治的淋巴肉瘤白血病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名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二氏综合征,国内临床报道较多,但病理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的1例临床和尸解病例予以报道,结合文献並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报告,评价了结核蛋白芯片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芯片对107例肺结核患者及134例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菌蛋白16ku、38ku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相应抗体的检测。结果①结核蛋白芯片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辅助诊断的价值。②联合三项蛋白芯片抗体指标(16ku蛋白、38ku蛋白、LAM)进行辅助诊断肺结核的价值大于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价值,其中肺结核组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为66.4%,肺外结核组阳性率35.8%。③在结核病中三项蛋白芯片抗体指标灵敏性依次为LAM、38ku蛋白、16ku蛋白。④联合蛋白芯片指标灵敏性高于单一蛋白芯片指标。⑤16ku+LAM与16ku+38ku+LAM有近似相同的诊断价值。结论结核蛋白芯片对于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院儿科自1948年开诊以来,共收容住院患儿7000多人,其中患阿迪森(Addison)氏病者仅一例,并经甘草流浸膏治疗见效,半年中随访二次,情况良好。所见文献记载,儿童患者仅一例,故将我们所见一例整理报告。病历报告:乔姓患儿,男,12岁,学生,陕西耀县人,于1957年11月5日住我院,住院号4847,父述病史:患儿一年来皮肤逐渐变黑,由点片状向周围扩大,从面部波及全身,尤以天花后之瘢痕处为甚,不痒。情绪淡漠,倦怠,不恶心,不吐,食思减,消化差,日渐消瘦,喜糖食,但无嗜之感,虽不喜热,但较他人畏寒。自觉脐周,两季肋下及腓肠肌不定时疼痛,无心慌气短,大便正常,尿少。曾经卫生院及中医一般治疗,不效。既往史:患过麻疹,天花,无便虫,预防接种史不详,未用过考地松(Cortlson)  相似文献   

20.
该病国内文献报告不多,仅梁、王二氏报告六例和曹氏报告三例,国外文献则多见,到1949年为止,文献报告已有1200例以上,过去认为该病少见的原因,为患者无特殊痛苦而忽略,又或不愿陈述,且就诊时往往误诊为性病或瘢痕疙瘩,因此可能造成少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