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文龙 《汽车导购》2004,(11):58-59
“降价”是车市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车价什么时候还降?我该什么时候出手?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经常提出的这些问题。频繁的降价让中国车市的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与汽车越来越近。有人预计2005年年初中高级轿车将率先与国际接轨;有人预计2005年进口车的车价会大跌,并给中国的高级轿车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有人预计10万元将成为家用轿车最集中的区间。2005年各大汽车生产厂仍然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的车市究竟如何?各档次车型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从2004年汽车市场的降价趋势上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4.
车价一路狂降,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2004车市遭遇“滑铁卢”,“井喷”时代的风光一去不复还。展望业已拉开序幕的2005车市,复苏的势头是否已现端倪?且不论业界如何预言,让我们从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与新浪汽车频道联合进行的“您如何看待2005车市”的热点调查中,看看消费者如何评价?此次调查共收回234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46份。  相似文献   

5.
在过二十多天,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历春节了。回首充满挑战的2004年,我们感慨万千1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急刹车”,一下了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迹,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6.
王福民 《汽车情报》2004,(35):23-25
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GDP增长率逐年上升(从2002—2003—2004年,GDP增长率8%—9.1%—9.4%)的大好经济形势下,中国车市连续两年“井喷”后,2004年出现增速大幅度回落的新情况。中外汽车专家们都感到“中国车市看不懂”。最近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惊人消息,汽车消费贷款有945亿元无法收回,  相似文献   

7.
从庞大的产销计划几番下调,到巨大的库存无处“消化”.有多少愿望未实现;从踌躇满志张罗“卖车”.到高额的投入无法收回,有多少现金打了水漂:从三天两头下调车价讨好客户,等来的是更加严重的持币待购,有多少抱负成了泡影;从满心欢喜将爱车开回家.到第二天听到了大幅降价的消息,有多少懊恼无处诉说……这就是2004年的车市.在无奈中,整车厂、经销商和消费者走完了艰涩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汽车导购》2005,(3):21-23
2004年从第二季度开始,汽车市场开始出现逆转,由一季度41%的增长率不断下跌直至负增长。车价也由年初的加价购买到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尽管新车不断出现.降价声不绝于耳,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而到了2005年,从各厂家的销售数字来看,又是形势一派大好。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有人把车市比作股市,车价涨涨跌跌,消费者到底该如何跟进呢?《汽车导购》编辑部就2004年.2005年汽车市场的分析.预测采访了几位汽车厂家的相关负责人。从对他们的采访中,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状况及2005年将会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持续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这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  相似文献   

10.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猜想2004年中国车市的十出戏是: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中国车市,车价虽不停地下降,但销量却未见起色,车市低迷依旧。看来,光靠降价拉动销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市场不景气,但是在降价之后相关厂商的短期销售数字上却出现了适度的反弹,让人以为降价似乎奏效了。市场人士分析,一些厂商的销量数字中水分不少。部分厂商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车市无淡期,有人称这是车市的“蜜月期”。饱尝了蜜月的甜蜜,入世压力有惊无险,一路幸福着就溜进了2003年。2002年的全年旺销有着很长一段时间蓄发式增长的成份,所以今年的日子也就不会再是“蜜月”了,该盘算一下这以后的日子要怎么个过法了。生活中过日子无非柴、米、油、盐,车市的日子也逃不脱车价、车型、车贷、车险以及相关政策等这些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平和的心态     
最近,汽车圈子里的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来抵御车市“严寒”。跌宕的2004年让各方人士在预测今年车市的时候叉多了几分慎重。部分专家对2005年的市场表示出谨慎的乐观。预测增长幅度可能在15%左右;当然也有人士大胆预测,今年下半年车市会有一次大规模报夏性反弹,但愿如此。总之众说纷纭,但谁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你问我答     
《汽车导购》2005,(3):14
本人订阅贵刊已经两年之久,总体感觉贵刊办得很好,各个栏目都很实用。过多夸奖的话不想说,总觉得贵刊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车价表”栏目所刊登的车价一直以来都只有厂家指导价,该价格与车市实际交易价有较大差距。据我所知有的车型已经降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几万元销售,有的车型在销售中有优惠、有回赠。我是有车族,想在今年内换车,十分关心车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之后,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汽车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04年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7.
文龙 《汽车导购》2007,(1):41-43
经常会有消费者问我“该什么时候购车.车价还会降吗”,其实,由于车价不断地无规律地浮动。因此要准确预测一款车型目前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还会降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判断车市的形势。时下正是岁末年初,即使不用分析当前形势.就凭以往经验也知道这是车市固定的销售旺季.一个购车高峰正在悄然临近。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5月车市,汽车市场销售势头虽然较4月份有所回落,但总的销售情况不错,由于车价的稳中趋升,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已有缓解。消费行为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基本确立了车市回暖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用“跳水”来形容2004年的车市一点也不为过,这次降价风潮涉及车型之广、降幅之大为历年少有。为了能让读者在车市震荡的时候看清车市的走向,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价格买到恰当的车型,我们为大家精心筹划了这期的封面故事。  相似文献   

20.
《时代汽车》2010,(1):28-34
2009年车市已经收官,如果仅仅用“牛市”、“火爆”之类的词来形容去年的中国车市肯定不够。在这一年里,汽车市场充斥着太多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所有关心关注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人来说,2009年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