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港口信息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远东货运公会计划从今年10月起,把从欧洲装船运往亚洲的货物运费提高,其中,每个2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将提高150美元(等于每吨货物加费6美元),40英尺集装箱则增加250美元(等于每吨货加费5美元)。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因此,在过去一年里,从欧洲运往亚洲的货物减少15%,许多东向  相似文献   

2.
国外     
《集装箱化》1995,(2):37-38
国际集装箱船经营者协会有31家成员公司;亚洲运往北美货物的码头装卸费、手续费今年起大幅提高;世界主要班轮航线全集装箱船运量统计(5000载重吨级以上);1991~1993年美欧航线集装箱运量;东南亚国家集装箱运量;拉美航运业者协会对运往委地马拉的集装箱征收防盗费;汉堡与东亚间箱运量今后年增10%。  相似文献   

3.
北美(美国),是世界主要商贸市场.是亚洲各国产品的主要客户所在地。通往北美的航线,是由世界各大船公司参与为之服务的黄金线。然而,95年,这条线出现了可喜又令人担心的新情况,为业界广为关注。 1.据对亚洲十个国家(地区)的统计(含日本、中国、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1995年亚洲至北美间往复向合计运量为703万TEU,其中往向运量为388万TEU,占合计运量的55.2%,继续保持在该航线上的主要流向地位。  相似文献   

4.
港口     
全球货柜港排名前6名亚洲包揽 2004年上半年全球八大货柜港排名揭晓,其中前六名由香港等亚洲六大港口包办,证实了世界货柜运输重心在亚洲此言不虚。上半年全球八大货柜港排名依序是: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釜山、高雄、鹿特丹与洛杉矶,其中香港与新加坡均超过了1000万TE  相似文献   

5.
张敏 《海运情报》2005,(7):11-13
2004年亚洲出口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远东/北美航线东行和西行货流的不平衡(见表1)。据统计,北美回运至亚洲的集装箱约有一半以上为空箱,旺季时空箱比例高达60%。从运力供应状况来看,LSE/Boxfile的数据显示2004年北美航线的名义运力增幅达16%,仅比远东/北美航线东行的运量增幅高出不到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化》1994,(3):15-15
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TSA)于2月7日宣布,各成员公司已同意自5月1日起,从日本运往北美的全部货物.每40英尺箱的运费再提高190美元。  相似文献   

7.
岳敏 《海运情报》2010,(8):17-19
一、韩国货流开始超过日本 日本在亚洲/北美航线的地位下降已众所周知,其原因是中国货物所占的比例上升。然而,在2009年3月以后,除了8月以外,日本又被韩国超越而退居第3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日元汇率上升,给日本主要航运企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为此,日本三大班轮公司,即日本邮船公司、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公司、川崎汽船分公司正在调整经营战略,以便在国际航运市场寻求新的发展。 为了使公司的各主要航线在管理上更加灵活,三家公司已逐步将运价控制分散到各个区域市场的机构中。如川崎汽船分公司跨太平洋航线的双向航线的运价控制,已由设在美国的川崎汽船分公司进行管理,东京总部只保留了其中的日/美航线的运价控制权。同时,设在伦敦的川崎汽船分公司负责东向的欧/亚/日航线运价,而西向则由东京总部负责。又如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公司的远东/北美航线的运价控制已转移至香港的分公司,东京总部只保留了其中的日本/北美航线,而西向的北美/远东航线则由美国的分公司负责。日本邮船公司类似的运价控制也在向分散化转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货物从海外进入美国后,美东主要通过水路转运,美西则主要通过铁路等联合运输方式输往内地。去年以来亚洲到北美的进口增长主要转向东海岸,因此联合运输方式也开始面临挑战。亚洲到北美的产品中有大约四分之一都是和房地产业相关的产品,例如建筑材料、家具等,传统上都是运往美西后,再从美西通过铁路联合运输至北美各地。但去年美国房地产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货物从海外进入美国后,美东主要通过水路转运,美西则主要通过铁路等联合运输方式输往内地。去年以来亚洲到北美的进口增长主要转向东海岸,因此联合运输方式也开始面临挑战。亚洲到北美的产品中有大约四分之一都是和房地产业相关的产品,例如建筑材料、家具等,传统上都是运往美西后,再从美西通过铁路联合运输至北美各地。但去年美国房地产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1995,(8):21-21
亚洲区域内航线的36家船公司,自6月1日起提高香港装船运往日本的货物的运价和香港集装箱货运站(CFS)费。往日本的运价的升幅,往东京、神户、大阪每20英尺箱100美元(40英尺箱200美元),其他港口50美元(40英尺箱100美元),香港的CFS费,由原每计费吨100港元提高到120港元。  相似文献   

12.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4):1-6,12
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量是基于航线中最大的。而且,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包括从日本到中国、新兴工业化经济地区(NIES)和东盟在内的广泛的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除日本以外的各国经济的发展,集装箱班轮业的营运稳步地变化。在太平洋航线,由于许多企业进入,班轮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企业的数量也有变化。例如,有的企业从该航线退出,但也有新的企业进入,实际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丁力 《海运情报》2004,(12):15-15
主要由于欧元处于高位推动亚洲向欧洲的出口,以及今年5月10个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扩大了欧洲的消费市场,今年上半年日本、亚洲运往欧洲的集装箱货物(公会内外船公司合计)达到255.88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19.9%。  相似文献   

14.
【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LNG消费主体】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使用占比不断提高。在全球LNG消费市场,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抢眼,亚洲、北美、欧洲三大消费中心格局正逐渐形成。目前,亚洲是全球LNG消费的主战场。2012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累计消费LNG1.67亿吨,占全球LNG总产量的70.7%,比上年增长9.2%。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是传统的LNG进口阵地,特别是日本这个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在核电站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海外来风     
亚洲出口推动运往欧洲箱货量大幅增长来自远东班轮公会(FEFC)的最新数字表明,2006年前往欧洲的西向集装箱运量扩大了16.2%,从远东到北欧的货运量增长了14%,达到了490万标箱。但是这个成绩在从亚洲到地中海货运量增长面前黯然失色,亚洲到地中海的货运量在2006年达到了190万标箱,增长了差不多25%。与此同时,去  相似文献   

16.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4,(4):1-5,17
日本《货物》杂志等回顾了2003年的国际海运贸易并对2004年作了预测。从2003年东西基干航线的货流看。以欧元走高为背景,亚洲发往欧洲的货流增长20%强。往美国的货流虽然上升。但增长率为9.3%。低于10%。这两个增长率与2002年的情况正好相反。2004年往欧洲、北美的货流将继续增长。亚洲往北美为12%,亚洲往欧洲为9%。在亚洲区域内航线,日本到发的各航线的货流情况稍有不同。且达不到2003年那样的增长率,但预计南行为5%~6%。北行为9%~10%。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化》1993,(10):28-28
英国1992年版《国际货柜年鉴》资料显示,去年全球各大货柜港总吞吐量为一亿三百万个标准箱,比1991年的九千三百万个标准箱增加一千万个,增幅达一成。从洲际分区来说,亚洲区的货柜吞吐量排在五大洲行列之冠。1992年比上年的增长率是,香港25%,东京港13%,曼谷港11%。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球贸易普遍放缓之际,中国的港口存在严重的吞吐能力过剩问题,但各地仍在竞相建设越来越大的港口设施。从钟惠贤(Jessie Chung)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香港的集装箱港口一片繁忙景象,它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和其他货物运往世界各地。但身为香港货柜码头商会主席的钟惠贤承认,全球性放缓、中国不再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业以及来自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9.
走近苏伊士     
虽然巴拿马运河是亚洲/北美东海岸全水运集装箱贸易航线的首选,但远洋承运人已在积极考虑走苏伊士运河以实现全水运航程。2000年以来,多种原因造成了亚洲/北美东海岸全水运贸易航线的逐年兴旺。1.通过亚洲/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北美东海岸全水运贸易航线,承运人可以一路挂靠东南亚港口、印度次大陆港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世界液化气海上运输以LPG(液化石油气)和LNG(液化天然气)为主,约占海上运量的80%,其中LPG货就占了60%.1970年世界LNG船仅有8艘、26.8万m3,而到了1997年就拥有了98艘、588.2万dwt.目前亚洲是LNG的主要消费地区,日本、韩国和台湾3地的LNG进口量长期保持在全球总进口量的3/4以上,其中日本占全球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欧美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增加了LNG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