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转向轮摆振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汽车转向定位、转向轮失衡、轮胎特性等技术参数变化对转向轮摆振的影响,提出了防止转向轮摆振的具体措施 。  相似文献   

2.
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6):360-366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所用模型是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具有转向输入角、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三个输入自由度,在优化设计中计入两个权系数,分别考虑不同转向输入带来的误差的影响不同,以及认为转向不足和过度转向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汽车转向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立生  邵惠鹤  孙优贤 《汽车工程》2000,22(6):381-383,388
本文研究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根据汽车转向动力学的特点,建立了具有不确定的汽车转向模型,给出了车体质心处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二自由度鲁棒四轮转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LMITool给出了控制器的迭代算法,并给出了仿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天津大发,夏利两种车型转向梯形的结构和特性(内外轮转角关系),并与理论的内外轮转角关系比较,对现代轿车转向梯形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推导出断开式转向梯形的左,右转向轮转角计算公式。提示出对实际转向特性曲线有影响的因素,并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该特性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4轮转向具有转向灵活稳定等优点,可使汽车具有更好的转向控制能力,概述了电控4轮转向系统的转向特点及结构原理。  相似文献   

7.
四轮转向系统4WS是为适应车速不断提高的汽车新产品而开发的,本文介绍四轮转向系统的理论,功能及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比例控制四轮转向车辆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舒进 《专用汽车》2002,(3):16-19
系统地分析了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的运动方程,得出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四轮转向样车进行了前后轮转角成比例控制的四轮转向车辆(4WS)的运动学仿真,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阐明了四轮转向车辆与前轮转向车辆(2WS)相比的优势,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顾洪江 《汽车维修》2001,(12):23-23
汽车转向轮摆头主要受转向传动杆系统和转向轮动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汽车行驶速度密切相关。下面就汽车转向轮摆头的故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机构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5):291-295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建立起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转向输入我有,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3个输入自由度,能全面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多轮转向汽车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轮转向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原理作简单介绍,详细阐述电液控制式多轮转向汽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并对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四轮独立驱动轮毂式电动汽车转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整车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的转速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基于Ackermann-Jeantand转向模型计算车辆转向所需的四轮差速,通过滑模控制器和转矩分配模块计算车辆稳定所需的四轮转矩,在车辆差速行驶的同时协调分配四轮的转矩。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简单有效,能提高电动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上,汽车内、外转向轮转角符合阿克曼转角关系时,全部车轮作无侧滑的纯滚动。而实际上汽车在一定的内轮转角下,其外轮的实际转角比理论转角大,其差值规律一般是随转向轮转角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类型的汽车其差值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减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后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谓“悬空阻尼”系统,着重作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咸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持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滑“悬空阻尼”系统,着重怍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在市场的竞争正在进行。今天,日产、本田和马自达公司已经各自推出其四轮转向系统,三菱和丰田公司也将跟着研制和生产。电子控制式或机械式结构装有四轮转向系统的汽车当高速行驶并变换车道时可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增加行走稳定性。在低速区域,应用马自达和本田的四轮转向系统可使转向更为便利。所有四轮转向系统都努力于使行驶在雪地或潮湿路面的汽车减少正面碰撞以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7.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亦称转向助力装置。它是在传统转向装置中增设了一些动力装置.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其转换为液压或气压来驱动转向轮偏转。从而达到汽车转向更加灵活省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操纵力减小(转向轻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较小,使操纵力增大(转向沉重),避免方向“发飘”。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转向轮转向过程中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矩阵变换法对转向轮相对主销旋转时接地点的位置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导出了回正力矩的关系式,为转向轮的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不断被采用。汽车的转向系统也逐渐向轻便型发展,一种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的转向系统—一电动转向系统应运而生。1.电动转向系统的特点电动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当转动转向盘6时.系统中的扭矩传感器5不断测出转向轮7上的扭矩,并由此产生一个电压信号;与此同时,速度传感器测出汽车的年速,并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这两路信号均被传输到控制器8,经过其运算处理后,输给系统中的电动机9一个合适的电流,以产生扭矩。该扭矩通过电动机ge的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加在汽车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汽车转向时内、外转向轮转角的联关系.本文探讨了求解4×2、6×4汽车转向轮理论转角关系的方法及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几何参数的确定,介绍了在系列汽车设计中应用这些方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