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工程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和可靠调用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和其使用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和对信息定期检查、移存、转化的时间和效率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类问题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六度分离”现象和经典的小世界网络模型,提出了WWW模型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维网中任意两个网页间链接路径的搜索算法和计算万维网的特征路径长度,借此验证万维网具有小世界效应,为解决大量级和分散性信息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铁路三维信息模型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信息分离和独立存储、支持简化层次细节和场景构建的模型数据交换方法RIMTrans.首先,从RIM各单元要素中提取描述几何特征的参数,通过快速网格化等算法将其转换为GIS需要的Mesh数据;其次,建立IFC与RIM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保证了数据交换过程中语义信息的完整性;第三,引用IFC规定的属性定义和描述方式作为标准交换格式,实现属性信息的传递;最后,以语义为主导,从几何、属性、语义3个方面对RIM进行了多层次细节简化.通过选择某铁路工程设计工点案例区域,采用RIMTrans方法开展了设计阶段信息模型的格式转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交换方法灵活可控,三维模型中附带的铁路工程语义信息完整性可达85%,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RIM信息模型的转换时间耗用降低70%,集成到三维GIS场景中的准确度达100%.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铁路三维信息模型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信息分离和独立存储、支持简化层次细节和场景构建的模型数据交换方法RIMTrans.首先,从RIM各单元要素中提取描述几何特征的参数,并通过快速网格化等算法将其转换为GIS需要的Mesh数据;其次,建立IFC与RIM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保证了数据交换过程中语义信息的完整性;然后,引用IFC规定的属性定义和描述方式作为标准交换格式,实现属性信息的传递;最后,以语义为主导,从几何、属性、语义三个方面对RIM进行了多层次细节简化.通过选择某铁路工程设计工点案例区域,本文采用RIMTran,方法开展了设计阶段信息模型的格式转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交换方法灵活可控,三维模型中附带的铁路工程语义信息完整性可达85%,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RIM信息模型的转换时间耗用降低70%,集成到三维GIS场景中的准确度达100% .  相似文献   

4.
交通枢纽作为服务于公共交通之间以及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客流转换的场所,是改善整个交通系统,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解决出行换乘等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东直门综合运输枢纽信息服务平台工程,采集枢纽客流进出量,总结客流统计规律,对东直门交通枢纽预警分级阈值进行简析,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交通枢纽预警分级阈值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OBD技术和无线技术设计和实现了车辆信息交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辆多源信息的集成化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设计了灵活可靠的信息交换协议,解决了多种无线网络之间的信息融合及信息交换和保存的实时性等问题,为后续基于本系统的各种车载应用提供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制梁场地受限又无法采用外运梁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设置制梁台座、制梁顺序、架梁方案完成外形各异的薄壁空心板梁的预制、运送和架设,是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可规避的问题。详述了在场地窄小无法拼装架桥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方案,利用贝雷片存运梁平台、电动运梁轨道平车和汽车起重机三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安全优质地完成了梁体架设任务。同时,通过设置"活口",解决了存架梁场地高差大,场地横向运梁龙门吊跑道与梁体架设运梁台车跑道存在十字交叉的问题。这种先横移、再纵移、后落梁,利用1台电动运梁轨道平车和两台汽车吊相互接力架设梁体的方案,可为场地受限,架桥机和运梁机无法到达的类似工程的梁体架设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GPS坐标向北京54坐标转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于淼 《北方交通》2012,(8):36-37
GPS测量得到的是WGS-84的地心空间直角坐标,而工程中通常使用地方独立坐标系。两者的转换方法一般分为平面转换模型和空间转换模型。平面转换模型原理简单,数值稳定可靠,但只适用于小范围的CPS测量;空间转换模型可用于大范围的CPS测量,按实际情况又分为七参数转换和三参数转换两种。对这两种转换模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郑机城际跨陇海线特大桥87孔700t双线整孔预制箱梁由于临近既有石武高铁且位于R=1 600m的小曲线上,目前国内常用的架梁设备满足不了要求,通过研究,决定采用YJ900运架一体机解决侵限问题。在马鞍梁与主梁之间增设通过PLC进行转向控制的转向机构,保证主机与导梁机对位角度,实现小曲线半径架梁;通过加长中滚轮支腿横移梁并在桥墩上增设辅助支撑,解决了小曲线半径架梁导梁中心偏离中滚轮支腿量超限问题,确保了稳定。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45°斜桥,在原有正架桥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装,较好地解决了架桥机的过孔,横移就位和安装边梁的困难,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0.
杭千高速千岛湖1号桥工程实践证明,在场地有限的山区,采用横移、纵移、侧面提升等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大跨度T梁架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路网的逐渐形成,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监控系统已成为现代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监控数据通信协议,直接导致了区城联网监控系统建设步伐的停滞不前.本文在解析了IEC-60870-5系列协议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变电站系统与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监控系统的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信息.考虑到两者的体系结构相似、数据信息相近,提出了电力远动通信协议在路网监控系统上的移植.此外,基于IEC60870-5-101,104协议所规定的数据格式及语义要求,拟定了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监控数据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应用层ASDU的数据单元标识符、信息对象等,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ASDU格式该拟定协议技术成熟,具有兼容性强、可靠性高、适用性好、可扩展性广等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的CAD到GIS数据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AutoCAD强大的绘图功能和处理矢量图形的能力,因此在数字地形图的生产中,大部分成果为AutoCAD的格式。从CAD数据与GIS数据的特点出发,以CAD数据与ArcGIS数据之间的转换为例,阐述CAD数据与GIS数据之间具体的转换方法,并以一幅地形图为例,实现CAD数据与ArcGIS数据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王鑫 《交通标准化》2008,(7):145-148
在公路桥梁工程高强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中,经常出现回弹值超出换算范围和换算值偏离过大的问题,故有必要对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从而为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提供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播数据系统的交通及出行者信息系列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很好地贯彻了“借鉴国际标准,做好本地转化”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国内外基于RDS-TMC的信息发布系统和设备的一致性,适合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和跨区域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采集的精度,利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矢量控制系统,通过CAN通信的方式将转速和电角度等信息发送到上位机.通过对系统的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控制方法以及CAN通信功能的有效性.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电角度误差和相电流直流偏差问题,提出了误差补偿量...  相似文献   

16.
给水排水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华东交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从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观念"出发,构建了"33X"实践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由社会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这3种能力的培养,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这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X)组成。在工程观的培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重庆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形式多样,形成的交通信息数据格式和设备数据接口标准不尽相同,多源交通信息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扰.为此,重庆市交通管理局与重庆市科委共同谋划了“重庆主城区交通诱导示范工程”项目,将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融合技术作为项目研究的重点,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判别算法实现对道路交通状态的实时判别,并利用VMS、WEB等多种形式进行道路交通状态的发布,从而实现对主城区路网交通流进行策略性分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二维分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层次进行了抽象,基于信息粒度理论,提出并建立了"管理维度"分类标准.将2种分类方法结合形成二维数据元分类方法,并对现有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重新进行了分类,指出存在问题并给出了数据元扩充的思路,对二维数据元的关键属性进行了研究.将该分类方法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进行了应用,提出质量检验评定的软件设计层次.应用结果表明,二维分类模式对于规范数据格式、实现信息共享、明确系统边界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