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应用环境对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防眩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防眩效果,解决平竖曲线路段绿化防眩效果与平直路段不一致的现象,研究平直路段绿化防眩原理和植物株距、种植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在不同植物冠径和防眩角条件下的防眩植物株距,以及在不同道路横断面结构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的防眩植物高度。对平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防眩角和防眩植物株距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与平直路段相对应的防眩角修正值。对竖曲线路段,提出不同于平直路段的防眩植物高度计算方法,并计算不同凹曲线半径对应的防眩高度加高值,同时得出凸曲线防眩植物下沿眩光防治方法。结论表明,平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配置需要在平直路段基础上以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修正,才能达到与平直路段一致的防眩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眩光纵距的高速公路凹曲线防眩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基于眩光纵距的凹曲线最大眩光高度修正值的计算位置,并且得出了相应的防眩高度修正值表达式。其次,计算式表明,防眩高度修正值是关于凹曲线半径和眩光纵距的函数,竖曲线半径越小、眩光纵距越大,则凹曲线路段所需增加的防眩高度越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防眩高度修正值沿凹曲线路段的变化规律,结果明,凹曲线路段应按修正值进行防眩高度设计,而不宜简单地参照直线匀坡路段防眩高度。  相似文献   

3.
早期修建的山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和施工技术限制,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大,不良线形组合路段频繁发生由对向车眩光引发的交通事故。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防眩设施的要求单一,实际工程设计中未根据道路线形条件对平纵曲线路段防眩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中以贵州省G60沪昆(上海—昆明)高速公路贵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前线形条件、运行速度和道路宽度对防眩设施设置影响的分析,建立防眩板间距、高度计算模型,结合相关规范提出符合当前运行环境的防眩设施设置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对向车辆灯光引起的眩目问题,提出遮光防眩设施的设置高度优化方案。基于工效学原理,分析驾驶人在坡道路段被对向车辆灯光影响下的驾驶行为,分析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根据道路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提出遮光防眩设施设置高度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凹形竖曲线路段由于遮光设施高度不足,容易造成对向车辆灯光穿越而引发眩目,进而影响行车安全。统一高度的遮光防眩设施在坡道路段无法实现遮光目的,需要根据道路线形优化设置,避免统一高度而造成的夜间行车眩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不同平纵线形组合条件下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设置相同、固定而导致某些特定路段防眩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凹形竖曲线与直线路段、平曲线路段的两种不同组合对防眩设施高度的影响,考虑不同车型的灯高和驾驶员视线高的影响,根据车辆所在车道、两车相会横距及纵距选择车辆的控制位置作为计算点,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在不同平、纵面线形组合下的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模型和程序实现的计算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纵组合的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的计算方法不同,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设施高度比平直路段高。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8,(12)
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结合绿化植物的树冠直径下限、防眩角、曲线半径、车辆前照灯及驾驶员视线高度和位置及道路的纵横坡坡度等因素,针对不同平曲线、道路断面、竖曲线路段,提出相对应的植物株距及防眩高度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公式,并结合一级公路常见的断面及规范平曲线、竖曲线指标,得到相应的防眩最小高度计算值。  相似文献   

7.
郑培居 《公路》1998,(12):3-6
眩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设置防眩设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眩光对驾驶员的不良影响。防眩设施按其效果可分为部分遗光和全部遮光。设计防眩设施应做到既要有效地遮挡眩光又要保证机距,还需照顾到施工、养护、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研究成果及实际调查表明,在几种防眩设施中防眩板效果较好,易于施工,费用较低。防眩板设计内容包括遮光角、防眩高度、板宽和板间距。依据科研成果在实用中的验证,一些主要设计参数已经纳入规范。  相似文献   

8.
防眩设施是解决高速公路车辆车灯眩光问题的安全装置,本文针对目前防眩设施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防眩板是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较优选择。结合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防眩板的结构设计,经计算验证防眩板的遮光角、遮光高度及防眩板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提出了防眩板安装要求,此工作对今后防眩设施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防止眩光是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交通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不足引起的眩光问题,减少夜间行车的交通事故,该文以二次抛物线作为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的线形,根据车辆行驶在凹形竖曲线段时对向行驶车辆及防眩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推导出了高速公路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计算公式,系统分析了竖曲线半径、前灯眩光照距等因素对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设置高度的影响特性。并通过实例,计算了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的实际需求。结果表明:凹形竖曲线段防眩板高度随竖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凹形竖曲线段需要设置比匀坡段更高的防眩板。  相似文献   

10.
符飞跃 《汽车运输》2000,26(7):42-44
本文从防眩设施的两个基本参数着手,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最佳的遮光角、遮光高度,最后根据美观及环境协调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防眩设施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分隔绿化带起到分隔车道以及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不当的绿化带设置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显著的影响.首先,基于对南京市主城区道路分隔绿化带的实地调查,总结并分析了几类道路分隔绿化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然后,通过对绿化带开口处的视距分析,参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分隔绿化带的几何尺寸进行了重新设计,得出了保证行车视距的安全绿化带设计参数并进行了三维模拟验证;最后,在眩光问题上,对现有的关于绿化带防眩高度的理论与算法进行了修正和简化,得出了新的防眩计算公式.该成果有助于城市道路分隔绿化带的合理设计与调整,也将有助于城市道路分隔绿化带相关规范标准的修订.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由于受到建设条件制约经常会采用较小的平、纵线形指标,其中地下道路和高架道路的曲线路段由于受到中隔墙、侧墙、结构顶板或防撞墙、防眩设施、声屏障等结构物的影响,易造成视距不足,为道路运营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总结分析行车视距验算方法及规范要求值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解析法计算得到城市道路不同设计速度和视距要求下的平曲线、竖曲线半径对应值,并提出了视距不足时的优化设计措施,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眩光对司机行为的影响,讨论了汽车前照灯的防眩措施,通过对各种防眩设施形式的试验,研究了影响防眩遮光效果的因素,确定了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的眩设施结构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中分带绿化植树是国内高速公路普遍采用的防眩方式,该文根据工作实践,结合直线、平曲线、竖曲线路段及纵坡、横坡的影响,提出植树防眩的株距和高度计算公式、增强植树防眩功能的措施,以便有效减缓对向眩光隐患,保证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作为公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配套设施,是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效益的重要手段。包括隔离护栏、防冲撞设施、交通标志标线、隔离封闭设施、防眩设施等在内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水平与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公路整体工程质量,其设计水平的提高能提升行车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公路安全、快速、高效使用。对新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理念加以探讨,并研究了隔离护栏、标志标线、防撞护栏、道路照明和防眩设施等的实施要点,在贯彻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新理念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肖代全  马荣国  李铁强 《公路》2011,(2):169-175
为全面分析公路绿化在安全方面的合理性,研究了绿化导致的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包括平曲线内侧绿化对行车视距的影响;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株距和高度对防眩、横向通视、植物存活率等的影响;大冠径常绿类植物对道路净空、驾驶员心理的影响;绿化遮挡交通标志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对行车产生的误导现象;立交匝道及其出入口绿化对行车诱导、出口缓冲及入...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不同形式防眩设施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交通科技》1997,14(2):30-32
基于“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分专题《防眩设施结构形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运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高速公路上不同形式防眩设施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用防眩设施主要有植树、防眩网和防眩板三种形式,利用防眩板防眩,具有安装方便,无积雪、风阻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桥上或其他不宜种植绿化植物的地方。文章介绍了防眩板的部分遮光设置原理,通过对金属防眩板、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的制作工艺和性能指标的研究,发现3种防眩板的抗风荷载、抗变形量和抗冲击性都比较好,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加入耐老化剂后,其耐候性明显提高,塑料防眩板的耐腐蚀性较好,玻璃钢防眩板和塑料防眩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易产生二次伤害。文章对不同条件下防眩板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9)
眩光所造成的驾驶员判断与操作失误是诱发夜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城市道路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以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栏杆为载体,在其基础上进行防眩设施的设计与改善,同时增加韵律型波形图案,提高隔离栏杆的美感,提升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栏杆上安装防眩设施后,中央隔离栏杆的遮光面积提高了1.7倍,并且经济分析表明,投资成本相比改善前提高了25%,但是相比常用的防眩柱投资成本降低了20%,因此,本方案在遮光效果和经济性方面都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内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入手,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选取了交通标志,安全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从设计原理,原则,形式选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