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锂离子不锈钢项盖电池内阻较高,不锈钢顶盖一般需要通过填充镍金属材料才能与铜连接片焊接.铜顶盖材料的改进不仅降低电池内阻,而且可以直接与铜连接片焊接,减少镍片和铜镍复合片的作业成本.通过对锂离子电池不锈钢顶盖材料的使用现状及铜顶盖材料的性能分析,将锂离子电池顶盖材料改进为铜顶盖,电池平均内阻降低了16.7%,每年节约成本7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20%,节约设备占地面积15%.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9年新国标的实施,轻量化成为电动两轮车新国标时代的大势,在相同的体积下,锂离子的容量和能量均远高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并且随着锂离子产业的规模化,瓦时单价也在不断降低,质量更轻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两轮电动车的更优选择.在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同时,因电池生产厂家质量良莠不齐、电池组未执行强制检验、用户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5.
6.
7.
新能源汽车在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被视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十城千辆"工程的逐步推进,各新能源示范城市都相继在公共交通、出租、邮政环卫等领域投放了批量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锂离子电动车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热销,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厂商开始上马锂电车项目。然而,选择什么样的锂电池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锂电池的保护电路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动力电池而言,要真正保证安全,正极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量最多的正极材料有以下几种:钴酸锂(LiCoO2)、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烯烃隔膜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过程中,呈现出安全性等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做了诸多尝试。从聚合物隔膜、无纺布隔膜、复合隔膜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4种隔膜类型,介绍了每种隔膜的性能特点和前沿动态,并阐述了隔膜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对隔膜材料及性能特点的研究,为锂离子电池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在当今汽车产业发展技术的革新和能源紧张已经成为世界车企共同面对的问题,各个国家在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锂离子电池.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发展支持,汽车新能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随之而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游材料也在这种政策利好形势下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世界知... 相似文献
12.
13.
14.
锂离子电池通常分为圆柱型和长方型两种。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类。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这种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 相似文献
15.
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但它还存在一些缺点,因此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还在不断研发中,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16.
扩散应力易引起电极体积变化、电极颗粒破裂和脱落,导致电极材料失效,从而引起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衰减。为探究不同材料厚度和放电倍率下的扩散应力规律以及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破坏间的关联性,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制备3种不同厚度(25、36、48 μm)的石墨负极,与三元正极组装成纽扣全电池;其次,以相同充电倍率(0.2C)、不同放电倍率(1C、2C、5C)在25℃下进行循环测试,为模型验证及微观测试提供样本;随后,根据电化学及扩散力学原理建立电化学-力耦合模型,并通过不同倍率放电工况对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利用控制变量法,基于所建模型研究不同材料厚度与放电倍率下扩散应力的规律;最后,基于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测试,对循环后的负极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模型仿真研究扩散应力与负极微观结构的破坏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增大或材料厚度减小,扩散应力增大、负极损坏程度加深,可根据拉伸屈服强度将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变化关系分为2个阶段;进一步,引入剥落指数定量描述微观结构失效,发现剥落指数与扩散应力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扩散应力与容量损失之间的关联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日,全球最大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制造商之一深圳立业集团,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开建中国西部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基地。两江新区将以此项目为先导,加快建设包括光伏、LED、风电等产业在内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据悉,该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项目建成后,圆柱电池日产能达10万支,动力电池日产能达32万支,年产能达10亿安时,足够供应电动大巴5000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家“四部委”加强对电动自行车治理整顿,环保部、发改委等9部委也开展了对铅酸电池行业的整顿,各省市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些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对我们电动自行车产业既是一次严峻考验,也是推动产业调整升级的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