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双华 《航海》2003,(4):27
对于任何被捕食生物来说,如何保护自己与交配、取食一样,都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科学家一般认为,动物辨认捕食者的能力较弱。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却发现了证据,证明斑海豹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领。 在加拿大常见的斑海豹栖息地内,研究人员播放了两种鲸群叫声的录音,来观察海豹的反应。当播放以捕食海豹和海豚等而形成的暂时性鲸群的叫声时,立刻引起大约半数的海豹纷纷逃走;而对当地食鱼鲸群的叫声,海豹们则几乎没  相似文献   

2.
吴晨光 《游艇业》2010,(12):72-75
从10件进入决赛的作品看,学生们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作品形态的“仿生”,虎鲸、海豚、鳄鱼都成为他们的创作源泉:但更重要的是游艇的驱动能源,绿色环保是此次比赛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240多年前,瑞典学者奥斯贝(Osbeck)在我国珠江口海域,首次观察到“牛奶般白色”的海豚时,被它的灵性、温柔和娇健的体型所吸引,欣喜地将其命名为中华白海豚。 海洋中的“大熊猫” 中华白海豚隶属海洋哺乳动物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是我国海域中13种海豚中的佼佼者。肤色呈“牛奶般白色”的海豚,世上仅有二种,中华白海豚是其中之一,所以非常珍贵。在我国仅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为热带、亚热带沿岸性种类,多游弋于内海港湾及河口区。在福建的闽江口、厦门、金门海面、湄州湾,广东省的大亚湾、珠江口及香港海面比较多见。如今厦门、香港和珠江  相似文献   

4.
徐双华 《航海》2003,(6):22-22
德国科学家发现,海豹能够依靠胡子感知水的流动来寻找猎物,探测范围可达180米远,比海豚的声纳系统还要有效。 海豹在阴暗的水中如何寻找猎物,一直不为  相似文献   

5.
1971年5月的一个早晨,司各脱打电话给他姐姐和姐夫,问他们是否想要一只海豹。斯瓦娄一家是以收养受伤和幼小动物在梅尼·康迪港口一带出名的。但是一头海豹毕竟重几百磅呢。“你最好还是放走它吧。”乔治告诉他内弟。“这头海豹很小啊,只有你脚那么大,”司各脱说道“它现在正跟着我的狗乱转呢。”十分钟后,乔治到了司各脱家。司各脱的一条德国牧羊狗正在沙滩边朝着它身后的小海豹吠叫。通常刚生下的海豹要重20磅,但是这只小海豹还不足10磅。  相似文献   

6.
徐双华 《航海》2005,(3):26-27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在研究了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之后认为,它们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浮上海面的过程过快造成的。这一研究揭开了科学家长期无法解释的鲸和海豚集体“自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7.
徐双华 《航海》2002,(2):20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水族馆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海豚能认出“自己”的影像。他们将两只海豚收养在一个有反光镜玻璃墙的水池中做实验,结果显示:当海豚看见镜子中的反射影像时,它们知道这个影像是“谁”,不会产生看见其它海豚时的社交反应。 为了进一步测试它们是否真能分辨“自己”与“其它海豚”,研究人员用黑色颜料在海豚身上不同部位做记号,结果发现,海豚对“别人”身上的记号毫无兴趣,但是当“自己”身上被做记号时,它们会比平常更  相似文献   

8.
夜幕降临了,喧腾的大海一片宁静,“海洋生物夏令营”的小伙伴们都进入梦乡。只有小海豚圆溜溜的身体在不停地游动,一会儿吵醒了小海豹,一会儿又惊醒了金枪鱼。小章鱼、小鳐鱼愤懑地说道:“小海豚,大伙儿玩了一天,都睡着了,你还在东游西荡,干扰大伙的睡眠,真是太不应该了。”“小章鱼、小鳐鱼,我比你们还早进入梦乡哩。怎么说我没有睡觉呢?”海豚回答道。  相似文献   

9.
蓝鲸一家顺着海岸往东游去,很有规律地潜入浮出。突然,靠近海岸一边的雌鲸飕地转到右边,由于动作过急而与身边的幼鲸撞了个满怀,甚至撞倒了正在继续前进的丈夫。雄鲸似乎也意识到雌鲸转向的原因,也立刻朝左边转去,夫妇俩带着孩子急匆匆地往别处游去。此时,海上并没有出现帆船,海岸上也空无一物,为什么蓝鲸要突然转向呢?原来是周围的海豹本来在水中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0.
徐双华 《航海》2005,(5):43-44
耶鲁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有毒化学物质TBT可能会造成海洋哺乳动物听力损失,进而可导致鲸、海豚等撞击船只或上岸搁浅。  相似文献   

11.
鲸鱼拉船     
狗拉雪橇马拉车早已不足为奇,驯练警猪警鼠也已初战告捷。想不到的是,眼下,欧洲一些航海探险家竟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出奇的设想——鲸鱼拉船。如果从现有驯养有素的海豚来看,鲸听使唤是有望的。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海区,有条海豚发现了一个落水小孩后,便温柔地极力保护着落  相似文献   

12.
漫话海豚     
海豚是小型齿鲸的统称。为什么叫它海豚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人们一般把体长在3米左右的齿鲸通称为海豚。我国海域中常见的有江豚、真海豚、中华白海豚、条纹原海豚等十几种。在扬帆远航,行舟侧畔,人们常可发现海豚的出没。有时在浩瀚的洋面上,还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海豚,以数里长的列队自“天外”蜂涌而来,非常壮观。人们常说动物世界中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事实证明,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有些技艺,猴子要经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可学会。  相似文献   

13.
在新西兰以南有一些小岛散落在太平洋面,这些岛大不过于礁石,没有人居住,只有一些科学家或者鲸和海豹的猎者常光顾于此。航行于澳大利亚和英格兰之间的船舶白天可以看到这些岛,它们距离航线不远。正是在这里,过去曾发生过一段奇异的海事。  相似文献   

14.
陈中麟  陈旗 《航海》1993,(2):38-39
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被称作“活化石”。美国作家黛安娜·阿克曼却有幸在累阿胡岛惊讶地目睹僧海豹交配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人们对海洋动物进行观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鲸类(鲸、海豚等)的皮肤是无数互相沟通的液腔组成的复杂系统。液腔里填充有液体脂肪,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液体脂肪可由一个液腔  相似文献   

16.
“山猫”和“海豚”是法国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中型通用直升机(“山猫”为英国和法国合作研制),总体技术上代表着西欧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其中,“海豚”良好的气动设计使其有较出色的高速性能,而发动机功率较大的“山猫”则在机舱空间和有效载荷方面优于“海豚”。  相似文献   

17.
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制造了一台自动式深海探查机“海豚3K”号及其配套装置。“海豚3K”号是日本第1台大型自动式深海探查机。该机和潜水调查船“深海2000”号一齐搭载在支援船“夏岛”号上,为“深海2000”号进行事前调查和危险海域的调查。它还可以探测水深3300米的热水矿。如果利用光纤维电缆把“海豚3K”号同支援船  相似文献   

18.
渗溢润滑法     
《船艇》1991,(2)
渗溢润滑法的发明创造是根据 80年代初某杂志的一篇报道,内容大致是:美国某海军研究所对某类海豚颇感兴趣,对海豚进行了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海豚所吃食物应产生的能量大大小于海豚在海中遨游所需要能量,感到十分惊奇,便对海豚进行解剖,但并未发现任何不寻常,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才发现豚“皮”能自动分泌出一种润滑液,才使海豚所吃食物应产生的能量低于在海中遨游所需能量这一“迷底”得到解  相似文献   

19.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84-84
2013年12月3~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DNVGL与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发布了“绿色海豚575型”——大灵便型散货船概念。这是在灵便型“绿色海豚38型”成功案例上的第二型设计“绿色海豚68型”已经吸引了80多份订单在中国船厂建造,其中DNVGL船级占多数份额。  相似文献   

20.
胡继东 《游艇业》2014,(4):24-24
都说海豚是海洋中最具有灵性的生物,在民间有过不少海豚救人以及海豚报恩的传说,于是海豚更是海洋中代表祥瑞的使者。试想当你驾驶帆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时,如果有可爱的海豚为伴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如果是成百上千只海豚随行,那种感觉将更加沉甸甸的,令人终身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