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阿里逊自动变速器换档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对电控自动换控制系统,ATEC自动换档控制系统,ATECⅡ自动换档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动离合器发动机的离合器由初级离心式离合器和次级片式离合器两部分组成.初级离心式离合器的接合由发动机转速决定,次级片式离合器的操作在变档过程中自动完成,省去了捏握离合器的繁琐操作,因此使变档更方便和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变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特别是欧亚国家,手动换档变速器还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使用者们也期望着对手动换档变速器操作的舒适性进行不断的改进。本文讨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桑塔纳变速器的换档机构在静态换档阶段的换档力对整个换档过程中的换档力的影响,并对在静态换档阶段所作的改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采用中心同步-即发动机操纵传动系统的主要同步元件的换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换档过程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档位转换的一些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无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分析了换档过程中影响换档品质的因素。针对无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自动换档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规律是在设计过程中确定好的,由节气门的开度和车速自动控制换档时机,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完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所以驾驶员要根据路面状况和车速变化情况,人为地提前升档或降档.了解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并进行熟练操作,能充分发挥自动变速器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换档系统在变速器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了一种原有的选换档系统及其不足,接下来是从选换档互锁机构、倒档保险机构等零部件的设计改进来完成对原系统的结构改进,最后通过整车试验验证了改进后的系统换档感觉清晰、换档平稳顺畅、满足了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8.
9.
Fuller变速器是美国伊顿公司卡车部的重要产品之一,陕西汽车齿轮厂引进该产品的部分品种为斯太尔汽车配套,本文就此及其换档试验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产品工程部现有的同步器试验台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智能型机械手同步器试验台换档试验台的开发进行了叙述。其中对主要部件机械手的设计思想、具体机构和结构以及实际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同时,对该试验台档位的设定、确认、自学习器、档位示教等也进行了重点的叙述:最后对该试验台的实际试验应用效果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一辆丰田佳美轿车,装备A140E型自动变速器。该车操纵杆位于D位时,汽车只能在超速档行驶,不能自动换档。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洒布换档是指机械式沥青洒布车在喷出沥青之前,为得到所需洒布量而进行的汽车档位变换。它是洒布作业的一项重要操作。因为机械式沥青洒布车是从变速器中间轴取力,通过传动轴驱动沥青泵,不同的汽车档位对应不同的洒布量;而且从汽车起步到刚喷出沥青之前的行程(一般为10~20m)中,沥青泵始终处于工作运行状态,以保持沥青在管道中的循环流动,防止管、阀中残留沥青凝结,保证喷洒顺畅和油面接缝平顺。因此,洒布换档是在汽车底盘和取力器同时处于工作运行时进行的。这种换档情况与其它种类的汽车改装车不同,它们虽从汽车变速器取力,但大多不要求在汽车底盘和取力器同时处于工作运行时换档。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1998年秋天,罗孚推出了75型系列新车。该系列车上除了配备1.8L 4缸发动机以及宝马320D的2L涡轮增压柴油机外,还有2.0L、2.5L的V6发动机。这些都是以KV6发动机的机型为基础进行改造的,即在KV6发动机上改装了新的进气管装置,该进气管用质量轻、价格廉的塑料替代铝质材料,并且进气管的热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根据PA66-GF35生产的塑料进气管,其重量和铝质相比大约减轻了35%。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利用硬件在环仿真HILS(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技术来构建汽车AMT(Automated Mechanjcal Transmission)电控单元虚拟试验系统的方法;建立了发动机的部分速度特性模型和万有特性模型;对最佳动力性换档规律和最佳经济性换档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AMT理想工作过程模型;开发了汽车AMT电控单元虚拟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