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参数对无缝道岔组合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组合无缝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力学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并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为例,分析了不同轨道参数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并与其对单组无缝道岔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道床纵向阻力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单组无缝道岔,扣件阻力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和单组道岔的影响差不多,扣件阻力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大于单组道岔,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小于单组道岔,相比单组无缝道岔,保持组合道岔道床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探讨了不同线路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铺设锁定轨温差对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道岔联结型式、道岔号码、辙叉型式和道床纵向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无缝道岔与相邻线路或相邻道岔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传递至无缝道岔上的纵向力增大,导致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3.
道岔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基础装备,是限制列车速度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工电一体化的集成系统。我国目前在道岔研究、设计、制造、铺设等方面的技术与德国、法国等高速道岔原创国家尚有一、二十年的差距,为确保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成功,铁道部制订了引进技术及自主创新研究并重,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打造中国道岔品牌。 2005年6月17日铁道部何华武总工程师集中国内全部道岔研究力量,部署了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引进与国产化研究任务,明确了以下工作目标:时速250km客运专线道岔进行国产化研究、时速300km以上道岔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道岔技术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4.
道岔区轮轨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基于道岔结构主要特点,并将其理想化,建立了道岔区内轮轨相互作用的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以我国12号提速道岔为例,分析了可动心轨式道岔与固定辙叉式道岔动力性能的差别,探讨了客货车对可动心轨道岔的适应性以及尖轨冲击角对轮轨间横向动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的伤损发展及刚度演变过程进行了跟踪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了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对车辆-道岔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刚度劣化状态下高速道岔对进一步提升运营速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的长期使用,出现橡胶老化、开裂、分离、脱落,铁件锈蚀等伤损;有砟、无砟道岔铁垫板动静刚度比变化均较小,但静刚度均有所增大,有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初期即有明显变化,上道3年增幅可超60%;普通地带无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最大可增加30%,刚度变化小于有砟道岔;高寒、多风沙地带无砟道岔铁垫板静刚度变化较快;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刚度的逐渐劣化会对动力性能产生影响;刚度劣化状态下岔区钢轨变形减小,轮轨动力冲击作用增大,安全性参数均有提高;车辆和轮对的运动轨迹基本不变,但轮对振动加剧,车体振动也有加剧的趋势;高速道岔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状态下,运营速度的提升会导致车辆-道岔系统动力性能进一步劣化,安全和疲劳性能裕量进一步减小,刚度劣化会使高速道岔对提速的适应性下降。扩大提速范围须重点关注道岔区弹性铁垫板刚度劣化情况,对弹性铁垫板进行适当更换,确保行车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法分析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方法,采用与无缝道岔较接近的力学模型,全面考虑轨枕,扣件和道床阻力的作用,对无缝道岔各个部分的受力和位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一种道岔结构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为在我国铺设无缝道岔提供了理论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道岔材料的破损及应力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岔功能梯度结构模型,依据道岔功能梯度结构模型,通过对合金钢进行温热加压处理,制造了符合结构模型的功能梯度材料、性能梯度变化的特征使得功能梯度材料能够有效地解决道岔中强度与冲击韧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无缝提速道岔钢轨温度力与位移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建立了提速道岔钢轨温度力与变形分析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并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钢轨温度力变形随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普通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的统一公式,探讨了无缝道岔转辙器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以秦沈客运专线18号道岔为例,分析了安全系数与波长、原始塑性变形矢度及容许变形矢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全焊情况下无缝道岔稳定性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表明,无缝道岔辙跟处是发生失稳的薄弱部位,建议取原始弹塑性弯曲矢度2mm,容许变形矢度1mm作为无缝道岔稳定性的检算条件.  相似文献   

10.
无缝道岔铺设于长大连续梁桥上时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道岔-桥梁-墩台-体化计算模型。以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道岔为例,分析了在长大连续梁桥上铺设有无缝道岔及伸缩调节器时,墩台及钢轨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探讨了无缝道岔布置方式、与伸缩调节器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为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