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塑料波纹管摩阻系数小,将其应用于空间曲线预应力连续梁中可以降低预应力钢束的管道摩阻损失,提高有效预应力,节约高强钢筋.笔者结合融侨大道双层螺旋连续箱梁桥的预应力摩阻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回归方法求得预应力摩阻损失系数μ、κ,由于目前规范对塑料波纹管的摩阻系数无明确规定,文内的摩阻系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塑料波纹管曲线预应力束摩阻损失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塑料波纹管摩阻系数小,将其应用于空间曲线预应力连续梁中可以降低预应力钢束的管道摩阻损失,提高有效预应力,节约高强钢筋.笔者结合融侨大道双层螺旋连续箱梁桥的预应力摩阻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回归方法求得预应力摩阻损失系数μ、k,由于目前规范对塑料波纹管的摩阻系数无明确规定,文内的摩阻系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改进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直线、曲线混合布束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方法,提高预应力锚固损失的理论计算精度,对预应力钢束微段建立静力平衡方程; 利用不同钢束形状间的变形协调关系和应力连续条件,考虑设计中预应力钢束直线、曲线混合分布的实际影响参数与正、反摩阻损失差异,建立了针对预应力混合布束锚固损失求解的分段逼近理论,推导了预应力锚固损失精确计算公式,并编制了Python程序,实现了自动求解与简化计算; 通过现场足尺模型试验比较了精确公式与现行公路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预应力锚固损失理论算法的计算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后张预应力直线、曲线混合布束锚固时反摩阻效应小于张拉时的正摩阻效应,且实际中反摩阻影响长度与现行桥梁设计规范算法有较大偏差; 采用提出的方法推算的反摩阻影响范围总体与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更为接近,在精度和离散度方面比现行公路与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分别高出16.7%和14.9%,且与模型试验数据的相关度更高,变异性更小;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关研究中应考虑实际预应力直线、曲线混合布束线形与不对称正、反摩阻效应的影响,采用分段逼近法计算钢束预应力锚固损失; 在进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计算反摩阻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公路立交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实测索塔锚固区内环形预应力钢束的摩阻系数、应力损失率和伸长量等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校核、修正,并确定实际的环形预应力束张拉的摩阻系数以及初始张拉控制应力值.使环形预应力束张拉伸长值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曲线梁中预应力筋束的摩擦系数取值的问题,结合曲梁预应力摩阻损失试验及有限元模型分析,介绍了预应力摩阻损失试验方法,分析了曲率半径与摩阻损失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摩阻系数取值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桥型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原理与测试方法,结合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的管道摩阻实测结果,用最小二乘原理识别管道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分析了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探讨目前长束单端张拉中,在千斤顶行程不足的情况下,准确获得预应力钢束中预张力的方法,并将实测结果与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试验合理确定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孔道摩阻系数,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容桂水道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纵向预应力束孔道摩阻的测试,并加以数据分析,得出合理的孔道偏差系数和摩阻系数,所得结果较设计值略大,能较好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其结果对该桥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构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对确保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管道和锚具、喇叭口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试验原理,推导出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法求得管道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的方法,讨论了摩阻系数对实际预应力张拉的影响。实践表明,摩阻参数计算方法合理可靠、简单易行,所得参数为客专箱梁预制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承载全过程分析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性能,建立了其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数值分析模型.引入分块截面模型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单元截面的切线刚度和分析其退化过程,采用三节点摩擦滑移预应力筋单元分析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该模型考虑了影响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考虑了轴力二次矩和二次效应.对试验梁的特征参数、体外预应力增量、摩擦滑移效应和二次效应等进行的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向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大这一现象,对环向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进行了研究.测试了6束预应力筋的摩阻系数,同时,还对初始张拉控制应力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张拉控制程序。最后.对索塔锚固区共290柬环向预应力筋实测张拉伸长值结果进行了概率统计分析,证实了理论伸长值修正算法中各项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后张梁钢束预应力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针对工程实践中采用的一般钢束布置形式,推导了考虑反摩阻影响的锚具变形、钢筋回缩预应力损失σs2计算公式.分析了减小预应力损失的途径,得出了当s>sk时,采用一端张拉比通常采用的两端同时张拉能减小预应力损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转施工的连续梁桥,其转体梁段一般使用支架现浇的方式制作。在转体梁段分段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现浇梁体和模板接触面会产生较大的摩阻力和切向黏结应力,阻碍梁体的自由变形,因而增大预应力箱梁的应力损失。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现浇梁与底模支架之间的摩阻系数和模板约束情况,计算了预应力筋张拉时主梁最大悬臂状态各单元应力。结果表明:一定情况下此摩阻和约束效应对梁体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转施工的连续梁桥,其转体梁段一般使用支架现浇的方式制作。在转体梁段分段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现浇梁体和模板接触面会产生较大的摩阻力和切向黏结应力,阻碍梁体的自由变形,因而增大预应力箱梁的应力损失。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现浇梁与底模支架之间的摩阻系数和模板约束情况,计算了预应力筋张拉时主梁最大悬臂状态各单元应力。结果表明:一定情况下此摩阻和约束效应对梁体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依据30m跨径预应力砼足尺空心板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沿预应力钢束纵向开裂的原因,提出在薄壁箱形预应力砼结构设计中,在考虑获得所需纵向预应力的同时,应计入泊松效应和预应力钢束对构件变形产生的反向作用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体外钢束-混凝土协作关系的体外钢束应力增量分析方法.针对典型断面构件中相互独立的体外钢束与混凝土一起工作所需满足的关系,推导了钢混协同工作的主从关系式.这种关系可由非线性有限元的求解过程自动实现,即在进行不平衡力的迭代时,引入预应力钢索与混凝土的变形协调关系,进而可求出体外束随结构变形而产生的伸长量及应力增量.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分析体外束应力增量、模拟体外索预应力桥梁的结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连续箱梁采用体外预应力方法加固的重要问题是体外预应力束的布置、定位与锚固构造.结合一座3跨PC连续箱梁加固工程,研究并提出了体外预应力钢束连续双折线形设置与分散锚固的方法,并且采用了轻型钢锚固块和轻型钢转向块,既能达到对箱梁加固的效果,又避免了对箱梁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预应力柬管道摩阻试验的原理及计算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某实际工程进行了预应力柬管道摩阻试验,并详细分析计算,最后验证了该施工原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砼空心板桥纵向裂缝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30m跨径预应力砼足尺空心板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沿预应力钢束纵向开裂的原因,提出在薄壁箱形预应力砼结构设计中,在考虑获得所需纵向预应力的同时,应计入泊松效应和预应力钢束对构件变形产生的反向作用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依据30m跨径预应力砼足尺薄壁箱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在张拉阶段底板沿预应力钢束纵向开裂的原因,对薄壁箱形预应力砼构件,提出在考虑获得所需纵向预应力的同时,应计入泊松效应和预应力钢束对构件变形产生的反向作用力的不利影响,并从工程设计角度建立了分析模型,提出了确定预应力钢束下保护层厚度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金塘大桥30m箱梁预应力HDPE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道现场摩阻试验的原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该管道摩阻偏大,应加强预应力管道施工工艺,适当提高张拉控制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