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南京绕城公路中L=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截面强度、混凝土应力、预应力筋应力计算方法及叠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叠合层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地铁9号线银湖站西端五线叠落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6号线与9号线叠落施工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施作二次衬砌后的矿山法隧道在9号线施工影响下拱顶及底板的变形小于未施作二次衬砌的情况;在二次衬砌强度达到60%后即可进行上跨隧道的施工;在6号线与9号线隧道施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盾构法、矿山法叠落隧道施工的可行性。总结了叠落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出同期完成深圳地铁9号线与6号线的叠落隧道建设大大减少了后期6号线建设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绕城公路中L=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截面强度、混凝土应力、预应力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叠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叠合层的构造要求,可供老桥改造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整体预制RC盖梁对起重和运输设备要求高,而分段预制盖梁的拼接缝容易发生渗水且在节段分界面上纵筋不能连续传力,因此提出一种在UHPC模壳内部现浇混凝土的半预制叠合盖梁。开展带剪力键和不带剪力键的2个UHPC模壳-RC叠合盖梁和1个现浇RC盖梁对比试件的静力试验,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合面黏结程度对叠合盖梁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UHPC模壳-RC叠合盖梁的破坏模式与现浇RC盖梁一致,均为剪压破坏;不带剪力键的叠合盖梁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比现浇RC盖梁提高了42.1%和13.8%,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裂缝宽度的扩展,但叠合盖梁存在界面脱开,核心混凝土拱起和UHPC模壳竖向开裂等现象;剪力键可以增大交界面黏结程度,有效减小最大裂缝宽度和交界面裂缝宽度的扩展速度,其交界面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比不带剪力键的叠合盖梁提高50.0%和12.1%;理想界面黏结状态下,UHPC模壳可以达到极限压应变,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说明UHPC模壳可以完全参与整体受力,但极限承载力仅比带剪力键叠合盖梁提高8.8%。以上结果说明,带剪力键的UHPC模壳-RC叠合盖梁具有良好的截面黏结强度和整体受力性能,可以推荐实际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5.
田正  刘宝华 《公路》2021,(2):339-344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公路隧道部分衬砌结构因承载能力不足,逐渐发生变形、开裂、错台、掉块等较严重病害,亟需进行加固处治。叠合式套拱是一种强力的加固措施,可以与原衬砌结构结合成一体共同承担围岩荷载,最大限度利用原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加固效果显著。依托工程实践,对叠合式套拱加固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原衬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极大地提高衬砌承载能力,有效地抑制二次衬砌裂缝的发生、发展,确保隧道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陈凯 《隧道建设》2017,37(6):742-747
为确保多孔叠交隧道能安全快速地施工,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叠交段为例,分析了叠交隧道"先下后上"施工的优势。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二次固结、注浆加固、下部隧道支撑加固和掘进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给出叠交段的加固范围,分析钻注一体和台车+风钻2种施工方法以及穿行式同步移动支撑台车和可拆卸环形钢支架2种支撑方法的适用条件。对于叠交隧道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技术,从掘进参数、盾构姿态和同步注浆3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通过对常见的汽车冲压件起皱叠料问题的整改案例分析,对如何控制板料流动提出相应的思路方法,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帮助。起皱叠料是板料在拉延成型过程中流动过快或者流动不畅,内应力无法释放,产生的局部板料堆积,出现褶皱现象,严重者出现叠料。汽车冲压件起皱叠料面品缺陷不仅影响制件外观,而且对焊接、装配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整车品质下降,另外起皱叠料问题本身会造成模具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必须预防和严格控制起皱叠料问题的发生。本文针对冲压件常见的汽车冲压件起皱叠料问题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解决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假人膝盖滑移伤害机理及仪表台关键影响因素做了研究,基于数值仿真和工程试验验证.探索仪表台对膝盖滑移叠大小的影响。在研发过程中,从仪表台造型、结构强度上减少引起膝盖滑移产生的设计因素,降低安全开发成本及周期,从而避免在CNCAP及E-NCAP安全评价时出现大腿部由于膝盖滑移量扣分,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江波  陈太林 《公路》2008,(3):144-147
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HPC)时加入适量矿物细掺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矿物细掺料能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提高抗腐蚀能力与耐久性;复合使用时具有"超叠效应"。阐述了活性与需水量等品质指标对矿物细掺料质量的影响,对矿物细掺料品质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铁明挖地下车站通常采用复合式及叠合式结构体系,这两种结构的围护在整个结构受力体系中的作用、荷载作用模式、设计处理方法、防水及施工措施上都不尽相同。该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两种结构体系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边界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复合式结构及叠合式结构的各自结构构件设计尺寸、构件体积含钢量,最终得出在工程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叠合式结构,经济上优于复合式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叠梁拱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士金 《公路》2002,(12):1-6
在分析汴京虹桥的基础上,将叠梁拱桥扩充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结构,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对单孔叠梁拱桥的构造、设计、计算和施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纤维增加塑料是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类与强力纤维进行混合后制成的材料。按照强力纤维的品种分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凯维拉(kevlar)纤维增强塑料等,共同的特征是:强度高,可以取代钢但重量比钢轻。在较低温度下成型的周期较短。而成型工序较多,如手工铺叠、喷射、冷压粘合、长丝卷绕、反应注射和模压成型等。  相似文献   

13.
谢叠大桥位于广东南海市谢边至叠窖处 ,全长 86 8.1m。跨广三铁路和佛山水道两段主桥均为带挂梁的T型刚构。介绍谢叠大桥T构箱梁挠度、裂缝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成果 ,分析产生下挠及裂缝的原因 ,提出T构箱梁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探讨桥梁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迪  沈超 《路基工程》2022,(4):140-143
在路基勘查工程中,微动探测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获取地下横波速度分布的地球物理技术,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步骤是清晰地将面波频散能量进行成像,并准确地将其进行识别,从而提取出真实的面波频散曲线。频散能量成像需要将面波数据从时间-空间(t-x)域变换到频率-相速度(f-v)域,目前已有包括空间自相关法等多种成熟算法可以实现该变换。不过,目前的各种成像技术往往会同时产生有很多线性混叠,其强度甚至超过面波频散能量,从而引起频散曲线拾取的困扰,波长域扫描的滤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线性混叠的影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抓住扩建工程用地紧张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的同时拆除占地大、布局又欠合理的零散建筑物,通过集约化布置、采用叠合式、组合式节地技术,形成了絮凝沉淀池下叠清水池、砂滤池-反冲洗泵房-供水泵房组合构筑物、排泥水综合构筑物等,使扩建部分用地指标低至0.23 m~2/(m~3·d)。  相似文献   

16.
超深厚软土地基海堤与桥梁叠交区的沉降使桥墩和桩基产生侧向位移,并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该文通过对某超深厚软土地基的地表沉降、内部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内部测斜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长期观测,获得了详实的监测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超深厚软土地基海堤与桥梁叠交区沉降实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栋 《华东公路》1999,(5):41-44
叙述了预应力混凝叠在桥梁 递运用及最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叠梁在设计计算中各阶段的受力状态。给出考虑叠合梁形心随时间变化的徐变分析方法。讨论了几种计算叠合间水平前力传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抗拉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变形性能优异的特点。为克服UHPC生产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UHPC主梁由工厂预制,NC (普通混凝土)桥面板现浇而成的新型组合桥梁。然而,UHPC-NC组合构件叠合面的力学行为是决定2种材料能否良好共同工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具有抗剪箍筋作为连接件的组合梁的界面抗滑移性能,对10组UHPC-NC叠合试件进行了推出试验,研究了抗剪箍筋的数量、结合面的粗糙程度、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纤维的形态等因素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置一定量的抗剪箍筋、对界面进行凿毛处理、提高NC强度等级可以显著提高界面的抗剪极限承载力,而钢纤维的形态对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个典型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及理论抗剪承载能力。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叠合构件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汶九高速公路汶川至叠溪段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极为复杂,且通过多条活动断裂带,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地震次生灾害爆发频次剧增。总结映汶高速公路建设经验,提出汶九高速公路汶川至叠溪段在地震次生灾害情况下提高道路防灾避灾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等级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合理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现行几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推荐两种设计方法。1.高次支距叠加法:方使设计与施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得到较传统的“直线过渡法”、“高次抛物线法”效果更好的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形。2.加宽曲线图法:计算方法比“缓和曲线法”简便很多,计算结果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文中着重介绍了“高次支距叠加法”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