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船厂造船设备的不断更新,起重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现在的上层建筑分段越来越大,意味着上层建筑的重量也在不断提高,许多船厂都采用了整体吊装的手段进行上层建筑的吊装。上层建筑重量的提高,虽能够用起重能力的提升来解决,但起吊后会对本身产生更大的变形。本文主要围绕某典型船体上层建筑的整体吊装展开研究,确定了该船体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方案,有效控制了变形。 相似文献
2.
徐月忠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2-34
文章通过使用船厂理论计算法和有限元软件ANSYS两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吊装船舶上层建筑的吊耳结构强度,为船厂对吊耳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本文以某工程计算跨径100m的钢管砼拱桥项目为依托,介绍了一种拱桥无支架全新施工方法,即采用浮吊无支架法整体吊装钢管拱肋和系梁劲性骨架施工的方法,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该坝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计算中,砼材料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坝体土石料用邓肯-张E-v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砼与黏土间的不协调位移用Goodm an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的施工过程和蓄水过程均用分级加荷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应力变形无异常分布,目前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侯会利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8(6):17-19,56
内模及预制箱梁全部钢筋骨架的整体一次安装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介绍箱梁钢筋骨架和内模整体绑扎吊装技术的特点,内模工装、专用钢筋吊架和专用绑扎胎具等设备工装的设计及其关键配套技术,内模及整体钢筋骨架安装工序,并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吊装时不能顺利起吊、钢筋骨架变形、钢筋吊架侧弯等进行了研究与处理。有助于提高钢筋骨架绑扎的绑扎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河船舶建造工序中吊装方案依赖现场经验,而缺少理论数据支撑的问题,提出了总段吊装加固和子分段吊装加固两种不同的吊装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建造数据,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型船舶上层建筑分段模型,利用力学相关理论确定吊装过程的载荷分布特点和相关安全要求,并对不同方案下的吊装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总段吊装方案虽然可以节省吊装时间,但对分段结构强度要求高,对建造现场吊装工具要求高,安全隐患较大;子分段吊装方案虽然需要多次吊装,但对现场吊装工具要求较低,吊装方案更为灵活,更适用于现阶段内河船舶建造方需求;建造实例反馈也证实了,采用子分段吊装方案可以更好地消除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提高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250 km/h高速综合检测车车体结构,包括车底BTM吊装座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轨道车辆随机振动及应力高效算法程序,采用德国高速低干扰谱作为激励载荷,进行整车包括BTM吊装座随机应力分析.随着速度的增加,车体最大值点的应力标准差也随之增加,最大值为0.545 2 MPa,出现在1Hz处、7 Hz处也出现第二峰值,车下吊装座BTM的应力标准差也随之增大最大值7.419 1 MPa变化达35.9%.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围岩稳定性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参数变化较大的几类围岩及参数在小范围变化的同一类围岩在高地应力圆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与变形的表现形式,建立大量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较好的隧道主要应解决高地应力集中问题,围岩较软弱的隧道主要应解决变形问题;围岩参数小范围变化时,对围岩应力影响由大到小的参数依次为内摩擦角、粘聚力、泊松比、弹性模量,对围岩变形影响由大到小的参数依次为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泊松比。 相似文献
16.
以某钢筋混凝土拱桥为研究背景,对其拱架预压过程中的拱圈变形和应力进行了监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满载预压荷载作用下,拱顶的最大弹性变形及其他位置变形均小于理论值,表明该钢拱架刚度满足要求;主拱圈最大应力远小于Q345钢材的屈服强度,反映出钢拱架的强度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该钢筋混凝土拱桥钢拱架的预压满足预压方案要求,可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动力学加载方法,模拟冲击压路机破裂稳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冲压效果,探讨冲压荷载作用下土基中的应力传递规律和沉降变形.结果表明:在土基顶面以下5 m深度处由冲压荷载引起的土基竖向应力和位移均接近于0,冲压荷载的影响深度不超过5 m;冲压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工作区为2.25 m深度范围内,埋深超过2.25 m的构造物理论上不受冲压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运行动车组车体悬挂设备振动疲劳损伤问题,以某型动车组车顶净水箱吊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名义应力法对吊装结构的焊缝部位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根据EN 12663标准确定净水箱的工作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各工况下结构的振动响应,并基于BS标准计算了焊缝疲劳评估点的寿命.假定各载荷工况出现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构造了工作载荷历程,采用Fe-safe软件对焊缝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均表明:焊缝1与焊缝2寿命最低,是结构最易发生疲劳破坏的位置;焊缝位于筋板表面的焊趾寿命低于位于主支撑板表面的焊趾寿命. 相似文献
19.
20.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收缩变形与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钨极氩弧焊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焊接试验,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板厚对焊接收缩变形的影响;采用切条法测试了2 mm厚焊接试件的残余应力,找到了纵向残余应力沿焊缝截面的分布规律,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