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体系.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体系。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分别对其开裂荷载、破坏荷载、控制截面应力、裂缝与变形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应变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跨中截面体内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内应变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跨中截面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值相对较大。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大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6%、10%,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4%、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测值较普通混凝土梁相对较小,表明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起的卸载而导致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综合配筋指标、部分预应力比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随综合配筋指标的增加而减小。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等进行较合理而精确地评估。  相似文献   

5.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两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藿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强度和受力性能的分析结果。建立了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有限元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跨高比、有效预应力和加载方式这3种参数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高比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无明显影响,增大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能显著提高梁的开裂和极限荷载,加载方式对梁的受力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评述了国内外现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与公式。在分析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实用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和规范公式计算值对比分析,表明实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体外及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40年中,为确定体外或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试验研究。本文在回顾这些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就主要的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公式进行了评述,并认为要合理精确地确定体外或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必须设法将结构的变形或挠度引入到预测公式中。  相似文献   

9.
部分预应力混凝异形板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6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板桥的静载试验,建立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桥中无粘结筋应力计算公式,并将所建立经验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桥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变形特性,用平面应力等参元建立了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了Ottosen屈服准则和Von-Mises屈服准则的弹性-完全塑性本构关系,无粘结预应力钢束简化为随加裁过程不断更新的外力边界条件;用弥散式裂缝模型模拟了混凝土的开裂并用Euler—Newton迭代法求解每个增量荷载步的有限元方程。用计算跨径为4200mm的简支试验梁进行两集中力三分点加载的试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所建有限元模型可有效地分析出结构开裂和普通钢筋屈服等荷载-挠度曲线特征,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来计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通过与取自4个不同参考文献的58个实测挠度、3个不同参考文献的93个实测裂缝宽度值与计算挠度、计算裂缝宽度值的  相似文献   

12.
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8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斜向裂缝、箍筋应力的发展机理及试验梁的破坏现象,研究了抗剪强度随疲劳次数的误差规律,提出了箍筋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箍筋应力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箍筋应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钢束锈蚀的混凝土桥梁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在役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失效机理分析或耐久性评估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锈蚀钢束与混凝土间存在的粘结与滑移问题,以Saenz公式和Skogman公式分别作为混凝土和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提出刚臂元-非线性弹簧元-钢束元的方法,对锈蚀钢束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进行分析。并以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关于钢束锈蚀非线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钢芯FRP束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钢芯FRP包裹束的构造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分别对以钢芯FRP包裹束、FRP束和钢束为预应力材料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全过程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钢芯FRP包裹筋可代替钢束作为预应力筋,对梁的受力性能的影响在桥梁工程应用的许可范围内,并且采用钢芯FRP包裹筋为预应力较FRP束更为实用;钢芯FRP包裹筋具有双线性特征,预应力钢芯FRP包裹筋混凝土梁的张拉控制应力应小于钢芯FRP包裹筋的名义屈服应力;钢芯FRP包裹束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除具有与FRP束预应力混凝土梁同样的耐久性外,还能通过改变其微结构设计,适应不同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预弯组合梁桥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预弯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7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弯强度试验和3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提出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实用计算方法,对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该方法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该计算方法已应用于多座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试验及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6根梁试件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抗弯承载力、位移延性以及变形特性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利用ANSYS软件对试验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良好,具有较大的位移延性和变形能力;按配筋率的不同,梁试件的破坏模式分为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2种;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和张拉控制应力的提高,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位移延性有所降低;和非预应力配筋为钢筋的梁试件相比,非预应力配筋为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的梁试件的位移延性和变形能力稍低;典型试件的有限元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首次进行了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一年长期荷载试验,对预应力组合梁的长期变形、预应力筋应变、钢梁应变、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等时随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预应力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设计建议。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推导了预应力组合梁单元的徐变刚度矩阵和徐变力向量,编制了预应力组合梁时随分析程序,应用该程序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非线性分析的单元模型,此模型可以方便的模拟结构中存在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直线钢筋和预应力曲线钢筋。将分层壳单元和大变形杆单元相组合,编制了钢筋混凝土三维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非线性分析方面考虑了材料和几何非线性,采用TL列式描述几何非线性行为,材料非线性分析包括弹塑性变形、混凝土的开裂和压碎等等。本文提出的单元模型较好的解决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分析时曲线配筋模拟的问题。最后给出了2个算例,计算结果与相关软件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整理了154根钢筋混凝土墩柱试验数据,研究了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随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对各国主要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影响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建议了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随位移延性系数变化而变化,但未呈现一致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相比,各公式计算的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离散性均较大,Priestley建议公式在平均意义上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Paulay公式、Panagiotakos公式和欧洲Eurocode 8规范公式偏于不安全,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建议公式偏于保守,日本JRA规范建议公式最为保守;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主要与试件高度、截面宽度和纵筋直径有关,与纵筋屈服强度、试件轴压比、配箍等因素关系不大;建议的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在平均意义上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适用于剪跨比在2.0~8.0之间且混凝土抗压强度在20~110 MPa之间的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墩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