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既有行人流线网络法中实结点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型,并将改进方法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行人设施布置优化方案。利用流线饱和度、设施最大拥堵面积等指标分析了原方案及3个优化方案在多种客流工况下的客流适应性,并给出了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的客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流线网络法能够有效评价行人设施布置方案,且在车站行人设施布置方案的局部及整体调整时,行人流线网络法较行人流微观仿真法简便。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涉及的专业多,模型复杂。为提高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采用RevitBIM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和C#编程语言,通过控制参数方法,实现桥梁、隧道、轨道等线路结构物参数化族自动建立。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划分线路区间,利用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区间分段加载,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有结构部件BIM的自动组装;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三维BIM的快速拼接方法,减少和降低了模型细化和拼接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为协调铁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文章将BIM技术引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在深入分析系统搭建需求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建设管理系统,设计各模块功能,以期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城市地铁站内行人拥挤识别时多指标和多等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云模型构建行人拥挤状态辨识模型。基于AHP-熵权法标定指标权重和行人拥挤状态等级,以标定的指标权重和各指标等级阈值作为输入,计算云数字特征值,采用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建立模板云和待识别云模型,计算两者之间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辨识车站内各服务设施的行人拥挤状态,最后输出各服务设施的拥挤等级辨识结果。以宁波市鼓楼站为实证对象,对辨识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四级行人拥挤状态划分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运作效率,增加行人换乘舒适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疏散时间,基于社会力模型,采用仿真建模的方法,以某市中心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其运作流程,综合评估设施设备利用情况,提出引导路线优化以及设施改进的方案,并对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引导路线使行人的总流程时间减少,拥堵现象得到改善;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疏散时间减少。该方法零风险情况下,使换乘站集散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铁路周界行人样本生成算法,解决了深度网络训练时候,行人样本缺乏的问题。该算法在像素转换生成对抗网络(Pix2Pix GAN)和行人生成对抗网络(PS-GAN)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铁路周界环境,进行了三点改进。实验说明,该算法能够生成更逼真的行人,并且和背景的融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地铁建设期设备管理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铁项目针对建设周期内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设备管理平台的开发路线。分析了该平台的开发需求,介绍了该平台的业务流程架构;阐述了BIM可视化及设备模型与数据分离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介绍了设备ID及二维码以及云架构和云计算的应用;描述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该平台的开发融合了BIM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对地铁设备的采购、到货、验货、安装、调试、验收进行全过程可视化的跟踪管理和资料记录,在交付运营时形成设备完整的BIM模型和关联设备履历数据,可用于地铁运营的设备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对区域公交化旅客运输换乘设施布局方案进行优选。针对区域公交化旅客运输换乘设施方案比选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换乘效率、舒适性、经济及环境三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给出各指标具体定义及指标值确定方法。根据被评价方案中各指标值与理想方案中各对应指标值的同一度,组成同一度决策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带权同一度矩阵,通过比较带权同一度矩阵内各方案所对应的值,得到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3D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空间位置优化,并可承载BIM (建筑信息模型)模型的地理环境。通过3DGIS中的线路设计数据在BIM软件的自动集成,实现线路BIM模型参数化建模。根据线路里程与地理坐标的空间关系,采用FBX BIM数据交换格式,按里程将线路BIM模型转换到3DGIS地理空间中,实现3DGIS场景和BIM模型的有效集成,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BIM模型集成展示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基于BIM技术和3DGIS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10.
车载ATP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列控设备。为满足其苛刻的安全要求,实际应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严格的测试。传统的编写测试用例的方法过分依赖人工经验,耗时耗力,且测试质量难以保证。提出一种基于SCADE模型自动生成车载ATP测试用例的方法。首先,利用SCADE对车载ATP系统进行建模,并针对安全状态机模型生成满足全迁移覆盖准则的测试用例;再根据MC/DC覆盖准则生成测试数据,将抽象的测试用例转化为可直接用于测试的具体测试用例集;最后,通过变异分析对生成的测试用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测试用例具有良好的覆盖度,优于传统人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联锁软件测试是保证联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解决联锁软件测试通用性不强,人工消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通用联锁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结合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分析软件的功能需求将其转化为工具可识别的状态对象,并对识别的状态进行划分,形成若干四元组合,生成联锁状态转换的树形网状结构。通过对建立的树形网状结构解析,得到结构中若干四元组合的源状态、联锁条件和目标状态,生成抽象的测试用例,并根据预先写好定义的输入对每一组抽象用例进行反推,最后生成一系列的具体可执行的测试用例。该方法生成的用例可覆盖已知场景的所有联锁测试功能,减少人工编写用例时间,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用例出错的概率,提高测试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隧道施工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设备的实时管理,并增强信息的可溯性,本项目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结合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建立了基于BIM的隧道施工管理平台。平台具有设备层、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4层结构,以及系统管理、施工管理、管片跟踪、人员跟踪、盾构监控等5大模块,实现隧道工程数字化管理。该管理平台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11标工程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行车计划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对缩短乘客换乘时间、改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乘客换乘服务水平,建立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优化模型,研究路网换乘站衔接线路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同时,选取某城市轨道交通局部路网3条线路共4个换乘站为应用对象,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桥墩模块化设计软件将桥墩划分为垫石、顶帽、托盘、墩身和墩脚等参数化节段,利用精确数值积分方法,可实现桥墩全参数化、模块式BIM建模及设计检算。该软件提供统一、灵活、简洁、可视化的设计输入及数据组织方式,适用于任意截面形状、截面间多曲线变化的桥墩设计;同时,利用BIM技术整合了桥墩设计、绘图和工程量计算的全过程,不仅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快捷灵活;可纳入全桥模型,为桥墩的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分析以往乘客信息系统结构,结合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其网络控制和多媒体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乘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乘客信息系统的信息控制和传输框架,改善以往乘客信息系统构架复杂、系统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拓展系统与不同类型信息的接口,以满足系统多元化信息的需求,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预防火灾事故是地铁车站应急管理的重点之一。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对BIM中材质信息的有效、快速、准确的提取,解决了BIM和Pyrosim软件间的数据传输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将BIM集成在Pyrosim软件,实现了基于BIM的火灾模拟,得到了火灾模拟信息和以及关键位置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从而建立了一套基于BIM的地铁车站火灾模拟仿真方法。仿真模拟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发挥BIM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既有铁路站房基于BIM实现运维管理信息化是铁路部门的重要需求,快速创建满足运维管理业务要求的BIM模型是业务开展的基础。通过对建模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BIM模型构建规则,研究建筑快速建模的技术方法,进而达到对管理对象模型精细度的要求,以满足铁路站房BIM运维管理应用中所用模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运营协调是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自身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以系统总成本费用最小为目标,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协调运营组织进行优化,详细论述总费用(包括运营商和乘客费用)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概率论方法,提出4种不同类型换乘站乘客换乘费用的确定方法,最终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费用和乘客的换乘时间,且平峰时段相对于高峰时段的运营协调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