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一个章节,2.7万字。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亲临现场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高度肯定大桥建设工作,希望港珠澳大桥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明确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们在"一国两制"下携手港澳建设好大湾区,开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注入了澎湃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  相似文献   

2.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标志着2018年已经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元年。作为又一个承载着崭新梦想的国家战略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不止是憧憬,还有激扬的热情。于粤港澳三地船海业,她更是注入难求契机和无穷力量。从版图追溯辉煌,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滨水而成,港口航运造船历来发达,但是如何立足优势,通过深度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无疑是粤港澳特别是珠三角船海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和思考的重大课题。为此,《广东造船》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一个章节,2.7万字。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定位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明朗《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要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针对极点带动,强调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记者从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19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计划于9月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根据高层协调机制工作规则,会议轮值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主持,会议主题是"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会议议题为"《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珠江水运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和促进珠江水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9月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2019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议题主要为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6.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两万七千多字的重磅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整理出规划纲要的核心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大湾区发展脉络日益清晰。规划纲要提出,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速发展的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新使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颗靓丽的明珠。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前沿和产业高地,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战略地位突出。"一带一  相似文献   

8.
正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在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  相似文献   

9.
正9月18日,记者从2020年珠江水运高层协调会议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7个方面18项举措,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珠江水运现代化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透露,由广东与香港、澳门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粤港澳发展规划方案将很快发布,按照规划,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将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规划出炉箭在弦上马兴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预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很快出台。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王国  相似文献   

11.
2月18日,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各级部门、研究机构等陆续进行解读,制定出台贯彻意见。笔者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规划纲要和广州港情况,从纲要主要内容、湾区经济及港口发展、机遇与挑战、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流湾区需要一流港口作为基础和支撑;一流的港口必定是创新引领发展的港口,务实的岭南文化中孕育创新的种子;一流港口群建设需要共商共建、合作共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围绕如何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献智献策。笔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之一、作为生活在这个活力湾区的一份子,深感自豪也深知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4月2日,历时5年多艰苦卓绝建设的南沙大桥正式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民生工程、创新工程。南沙大桥横跨珠江大沙水道、泥洲水道,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复杂,通航密度大,通航船舶众多。大桥建设5年来,广东海事局多措并举,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大桥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两万七千多字的重磅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做了全面规划。毫无疑问的是,这将引爆新一轮经济大潮。湾区经济,作为一种滨海经济形态,并非新鲜事物。国际一流湾区,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因其资源配置、集群辐射等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科技变革的先锋。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是历史必然。它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40多年的开放成果,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加之天然良港荟萃,9+2城市群的蓄水效应,在《规划纲要》出台前已然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在广州南沙上线。该平台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保险产品提供登记、注册、交易等服务,而投保人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即可完成投保、支付、出单等操作。上线后现场,完成了首笔交易业务。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南沙着力发展航运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6.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获悉,省政协委员彭放提交了“关于将船员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提案”。彭放在广东海事局船员管理部门的支持下,调研了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发展和船员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粤港澳大湾区船员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二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大湾区工作的船员,其在珠三角9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经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诸的税额部分,由珠三角9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三是将船员纳入粤港澳跨境劳动争议协同治理服务范围,促进粤港澳三地船员用工融合、船员交流和纠纷处理衔接;四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人才市场建设,推动粤港澳三地联合引育航运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7.
珠江这一年     
<正>2019年,注定是珠江水运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为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年中,《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为珠江水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年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规划了珠江水运发展蓝图。这一年,时代书写了珠江水运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正>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施工项目工程(以下简称"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珠江入海口又一项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于2024年通车,建成之后将成为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城市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纽带。  相似文献   

19.
李靖 《珠江水运》2020,(10):43-44
港口是所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广泛的关联产业带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港口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文针对性对大湾区港口群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对后续大湾区港口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深圳国际船舶登记改革正在进行当中,以中国前海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放开了登记主体,相对优化了登记流程。但是,有关政策对于增加船舶登记吸引力不足,对航运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仍有创新和完善空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党中央先后出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等多项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