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盾构隧道穿越江底溶洞发育区若干关键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江底岩溶发育区在全国尚属首例,难度极大。以长沙地铁3号线为工程依托,总结盾构区间穿越湘江下方溶洞群的关键技术。湘江西河汊320m范围内串珠状溶洞集中发育,岩溶水与湘江存在水力联系,盾构施工易引起溶洞坍塌、涌水、机器陷落等突发状况,风险较大,通过工程分析、类比和归纳等方法,提出江底岩溶区盾构工程的风险和重难点,并对溶洞专项勘查、加固方案、注浆参数,特别是串珠状溶洞加固措施以及加固检测标准等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对以上关键技术提出设计施工原则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广州、长沙、武汉及云贵等岩溶发育地区地铁工程现状,文章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二维数值模型对溶洞分布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经模拟计算分析,得出溶洞不同方位、不同尺寸、与盾构隧道不同净距以及在不同围岩等级中对隧道开挖洞室稳定性、隧道衬砌管片受力的影响规律,以确定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施工中溶洞处理范围,为岩溶发育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岩溶是在有利的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溶洞高度大多数小于3m,溶洞埋藏较浅,溶洞顶板较薄等。岩溶分布规律与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控制。查明岩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特征,对于隧道施工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勘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州地铁六号线西段溶洞高度、顶板埋深、顶板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高度差别较大,高度最大的溶洞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但高度较大溶洞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溶洞高度小于3 m.首见溶洞顶板埋深变化较大,最大埋深38.55 m,最小埋深7.8m,均位于沙贝—大坦沙区间.六号线西段首见溶洞顶板厚度最大达22.2 m,最小为0.2m,均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岩溶属于强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大,在地铁设计和施工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以宣曲(宣威—曲靖)高速公路海德隧道为研究对象,从浅层岩溶发育大小、充填介质、发育部位等方面对浅层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浅层岩溶的发育机理及特点,并探究浅层岩溶发育与隧道埋深及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岩溶发育特征对拱顶沉降有较大的影响,而洞周收敛受其影响较小;对于左拱腰出现溶洞的ZK119+475断面,开挖对溶洞内的填充黏土有扰动作用但影响有限;左右侧拱腰的内、外侧钢架内力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6.
陈蔚 《铁道建筑》2012,(2):38-39
结合南宁至广州铁路第八标段鼎湖特大桥桩基施工溶洞处理实际情况,介绍了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3种方法,即抛填片石和黏土填充法、溶洞注浆填充法和钢护筒跟进法,并详细说明了3种溶洞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操作步骤。通过3种方法的交替使用,对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保证了桩基础施工质量和进度,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宜万铁路下村坝隧道下穿灰岩,隧道处于垂直岩溶带内,隧道最大埋深320 m。隧道内溶洞极其发育,其中2号大型溶洞垂直发育深度大于50 m,沿线路纵向发育长21 m,是深纵比大于2.5的"深窄"型溶洞。传统施工方法风险较高,采用拱桥结构跨越该溶洞,可充分利用基岩的承载能力,较好地规避施工风险。具体介绍采用拱桥跨越溶洞的设计措施和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岩溶地质分布广泛,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穿过岩溶发育区。目前,针对隐伏型岩溶的盾构隧道在运营期的动力响应及寿命评估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尤其是运营期地铁列车在长期高频反复荷载作用下,隧道底部不同工况的溶洞对管片动力性能的影响尚未得到关注。以广州地铁9号线岩溶地质为例,制定了隧道底部存在溶洞时的详细数值试验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运营期地铁列车反复振动作用下盾构隧道底部隐伏溶洞大小及距离变化时管片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结合经验公式对管片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可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岩溶处理是岩熔发育地区地铁施工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结合南宁地铁2号线暗挖隧道穿越岩溶地段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岩溶处理的原则和范围,分别采用溶洞注浆和洞内深层水平注浆进行岩溶地层加固处理,通过检测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岩溶处治方案及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某海域岩溶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形态特征,确保盾构顺利穿越海底岩溶区,有效降低海底隧道施工风险。依托大连地铁5号线某区间海域岩溶勘察工程,首先采用海域地震反射法及海域瞬变电磁法对场区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分区,再利用跨孔弹性波CT法,查明单个岩溶发育特征、规模,最终达到高精度探测海底隧道岩溶发育规模、空间形态特征等的目的。勘察结果表明:(1)传统的水面物探方法能从宏观区域上划分岩溶发育区段,利用水域地震反射法划分2处岩溶发育区,瞬变电磁法划分36处岩溶发育区,并将整个勘察区间划分为岩溶微发育、岩溶中等发育和岩溶强烈发育3个区段;(2)受海水导电性限制,传统的水面及孔间电法类物探方法在海域岩溶勘察中不宜采用;(3)跨孔弹性波CT方法能较为精确的探测局部单个岩溶的空间形态,准确扫描出两孔之间的岩溶发育情况,在二维剖面上清晰反映溶洞与隧道洞身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
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大大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溶洞填充物外涌,给施工造成困难和安全隐患;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发育地段极为重要。根据贵阳枢纽白龙线Ⅰ标胡家坡隧道DI2K24+932溶洞处理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总结贵州喀斯特地貌区溶蚀发育地区溶洞的处理方法,以期对溶洞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光强 《铁道运营技术》2007,13(3):16-17,19
对岩溶的岩性和节理及构造发育程度、岩层的产状、溶洞的形态及大小和埋藏深度、溶洞顶板岩层厚度及充填情况、地下水等5个方面的岩溶形态及发育条件因素进行了一般岩溶地基的稳定性分析。针对各种不同稳定形式的岩溶地基,提出5种适宜的桥梁基础形式,以避免因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投资增加或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3.
岩溶隧道的大型溶洞勘察及处理方法是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的难点,张吉怀铁路兰花隧道施工中揭示了大型溶洞,为确保铁路安全,需详细查明溶洞工程地质特性及水文地质特性,并确定合理的溶洞处理方法.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综合勘察技术,详细查明了溶洞群的规模、相互关系及隧底岩溶发育情况.综合勘察结果表明:Ⅰ号溶洞底部至暗河间分布充填...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地铁2号线北延段三元里站至嘉禾站、5号线大坦沙段以及草暖公园段、6号线大坦沙站至如意坊站区间等岩溶发育地区为案例,分析了岩溶地质对地铁工程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岩溶对地铁工程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岩溶发育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思勤江大桥,位于岩溶广泛发育地段,墩位地质复杂、溶洞密布。文章主要介绍在岩溶发育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及处理溶洞事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华蓥山隧道东口岩溶分析及溶洞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尚寒春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58-60,70
研究目的:通过对华蓥山隧道东口岩溶发育地质条件的分析及掘进段1000余m所遇3处溶洞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在岩溶发育地段如何提早预防以减小损失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针对华蓥山隧道东口的地形地质情况,分析在东口段可能出现岩溶的地层,并结合施工实际中遇到溶洞的处理分析,得出岩溶隧道施工防止灾害性事故发生的处理办法。 研究结论:对岩溶隧道采取的超前地质预报工序为:远距离探测——中距离探测——近距离探测。采用地质雷达或其它物探手段对岩溶发育段落掌子面前方50m范围的岩溶情况进行探测并定位;根据远距离探测的结果对掌子面前方25m范围内的可疑点超前探孔进行精确定位,及早探明掌子面前方岩溶的富水存泥情况;根据炮眼钻孔及掌子面地质素描,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岩溶情况;根据超前探明的岩溶情况提前采取排或堵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拉甫3号大桥桩基施工溶洞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拉甫3号大桥0#台桩基钻孔施工技术分析,总结了在岩溶地质条件下穿越多层且尺寸较大溶洞的钻孔施工方法,为该地质病害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肇庆新区康盛花园项目岩溶发育区块桩基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水位呈“潮汐式”变化工况下桩基施工技术。针对岩溶发育地区桩基水位“潮汐式”变化给桩基施工带来对桩基泥浆护壁冲刷岩溶,形成泥浆护壁困难,水土流失严重,桩基施工过程中扰动引起反复塌陷,溶洞填充后仍为流速状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利用电磁波跨孔CT法探测技术进行溶洞探测,加强“潮汐”水位观测,注浆加固作业范围土体,多层钢护筒跟进以及利用气举反循环法进行桩基清孔等多种辅助技术措施,成功解决了潮汐水位变化岩溶发育地区桩基成孔的相关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丰富了施工经验,对建造类似工程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岩溶地基对桥梁的危害性非常大 ,设计与施工时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某铁路大桥溶洞桩基设计及施工 ,结合岩溶地质发育形态 ,总结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基础地质勘探、洞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桩基设计及施工等应注意的问题 ,确保桥梁建设及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干溪沟隧道岩溶整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灰岩地段岩溶发育复杂多变,对隧道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结合对渝怀线干溪沟隧道施工中多处溶洞的处理,对岩溶处理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方法:在详细查明溶洞发育规模、范围及溶洞充填物岩性组合特征后,对基础处理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果:对干溪沟隧道揭示的各个岩溶溶洞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结论:岩溶发育复杂多变,整治时需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施工中遇到充填溶洞时,在未探明基础充填深度的情况下,应适当扩大开挖净空,为探测、结构处理提供空间及自由度预留条件;地下工程穿越地下水水平循环带且其排泄基准面下切较深(区段多见深切沟谷)时,充填溶洞处理则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空溶洞则按干岩溶管道处理,但仍应预留排水通道,以防止雨季时地下水堵塞,水位上升至线路标高后形成水害;动静结合的框架式结构基础应考虑列车通过时的冲击荷载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适当增加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