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中,发生过多起高度阀充风/排风功能失效故障,致使高度阀无法正常调整车体高度,导致车体高度超限、车体倾斜等安全事故。结合高度阀工作原理和水平杠杆变形模型,研究了偏心圆柱销断裂机理,分析了高度阀充风/排风功能失效的根本原因,确定了跟功能失效相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防或降低故障的方案,为轨道车辆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成都地铁2号线2013年及2015年发生的车体外侧车门未关好指示灯异常点亮的故障现象,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措施,有效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成都地铁新建线路车辆设计及车辆运营电气故障处理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3.
研发一种装有新型倾斜机构的转向架,其结构简单且具有与摇枕式相同的最大倾斜角。该倾斜机构通过在防摇装置扭杆上施加扭转力矩使倾斜力作用于车体。扭杆和扭臂之间的旋转致动器产生扭转力矩,扭臂和垂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给车体。在台架上模拟曲线通过运行及车体倾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倾斜机构按目标倾斜曲线可使车体倾斜至5°,具有较高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四国铁路公司运营的山区线路较多,为大幅缩短行车时间,特快列车采用车体倾斜系统,通过降低超离心力提高曲线通过速度。目前,在非电气化的予赞线、土赞线、高德线上运营2000系特快内燃动车组(以下称2000系),在电气化线路上运营8000系特快直流电力动车组(以下称8000系)。这两种车型均采用带控制的自然倾摆系统。为简化转向架结构、降低维护成本,采用空气弹簧式车体倾斜方式的8600系特快直流电力动车组(以下称8600系,2013年制造)及2600系内燃动车组(以下称2600系,2016年制造)投入使用。此次,为更换2000系,采用与2000系、8000系同样带控制的自然倾摆系统制造了2700系特快内燃动车组(以下称2700系)。介绍了2700系的设计理念、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5.
国内动车组运营初期,车辆运行故障主要集中在牵引、控制、网络等软件系统,机械系统故障较少。但近几年机械系统故障出现上升趋势,如车体抖动、轴端螺栓松脱、接地摩擦盘异常磨耗等。调查发现,车辆悬挂参数及轨道状态维护不足是引起动车组出现车体抖动的主要原因,及时进行轮轨维护,加强抗蛇行减振器维护监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动车组车体抖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开发用于提高列车通过既有线曲线速度的新技术,如车体倾斜技术和操舵转向架技术。列车提速时由于受到制动距离的制约,通过曲线时减小速度的改变量,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同时改善舒适度、抑制轨道不平顺及轮轨磨耗对轨道和车辆的影响。在摆式车体与转向架间左右两侧安装空气弹簧,可使车体倾斜,由于限制了空气弹簧的压缩,车体最大倾斜角为2°。  相似文献   

7.
日本铁道综研所开发用于提高既有线列车通过曲线时速度的新技术,如车体倾斜技术和操舵转向架技术。提速时由于受到制动距离的制约,通过曲线时减小速度的改变量,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同时改善舒适度、抑制轨道不平整及轮轨磨耗对轨道和车辆的影响。在摆式车体与转向架间左右两侧安装空气弹簧,可使车体倾斜,由于限制了空气弹簧的压缩,车体最大倾斜角为2°。另一种倾斜采用摆式梁的结构,最大倾斜角可达6°,可由摆式梁和转向架之间安装的调节器来控制倾斜程度,适应曲线形状的路线并保持车体倾斜。铁道综研所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摆式车体舒适度的两项指标:缓和曲线舒适度TCT和晕车评价方法,并开发了新的摆式车体模型。今后将继续研发新型的操舵系统,使曲线运行时能更好地减小横压效果,并通过在车上装置传感器来检测曲线运行时的操舵控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本北海道铁路公司与川崎重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空气弹簧车体倾斜系统的结构原理及试验结果。该系统采用车载陀螺仪和加速度低度来检测曲线,使外轨侧空气弹簧膨胀,从而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在确保乘坐舒适性的条件下,可实现以基本速度+25km/h的速度通过半径600m以上的曲线。该系统被认为是适宜于今后高速机车车辆应用的低成本、高性能车体倾斜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曾全君 《铁道车辆》2002,40(2):42-43
随着广州地铁车辆运营公里数的增加,车辆的故障类型及数量逐渐增多,修理的级别不断提升,转向架与车体的分离、连接作业也越来越频繁.因而,在转向架分离、连接作业时对车辆中心销、空气弹簧及抗侧滚扭杆等部件的对位连接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并且进行合理的工艺布置,将能为车体与转向架(或辅助转向架)连接作业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地铁线路长时间的运营,刚性接触网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故障,并给地铁的实际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3-4]。针对刚性接触网常见的接触线脱槽和支撑倾斜两类故障,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弓网故障模型,分析了它们对弓网接触力的影响。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并分析了接触力的故障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   

11.
E353系特快型直流电动车是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为替换投入运用已20年以上、客服设施明显老化的E351系车辆而研制的,采用了空气弹簧式车体倾斜方式,以适应提高曲线通过速度及舒适度的要求。介绍了该型车辆概况,描述了空气弹簧式车体倾斜控制方式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批量生产前样车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CRH3系列动车组运用过程中,频繁发生转向架区域及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制动软管防火护套破损、软管被磨破漏风等现象,对行车安全及运营秩序造成影响。针对此问题,从制动软管工作条件和结构角度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不锈钢接头、无防护套的软管结构,并得到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对客车制造、修理落成完工后,“铁标”和厂(大)修规程对车体倾斜的规定限度作了简要介绍,对超出规定限度的客车,在运行使用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测量车体倾斜所用装置的制作、所用工具和测量操作方法、计算方法也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对某高速动车组的车体异常振动进行了车轮踏面测量、车体振动的在线跟踪测试、调头运营以及镟修前后的车体振动对比分析。轮轨磨耗导致轮轨匹配关系在局部区段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等效锥度增大影响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车体异常振动主要表现为9.5 Hz左右的谐振响应,其中调头运营不能解决车体异常振动的问题,但是镟修车轮却能够有效改善车体异常振动问题。得出车体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轮轨关系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轮轨激扰向上传递引起车体的局部共振。因此不论镟修车轮还是打磨轨道都可以通过改善轮轨匹配关系最终消除车体的异常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欧州铁路摆式车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欧洲铁路摆式车辆的发展史和车体倾斜技术,并简述了这些车体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指出列车提速后应该对影响乘坐舒适性的振动特性参数数横向恒定加速度、侧滚角速度、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增大采取对策,摆式车体列车的开发是对策之一,其车体倾斜控制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介绍了各振动特性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对坐姿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摆式车体列车离心力的补偿比率等。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车体的结构和材质,并对底架、侧墙、车顶及端墙4大部件在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改进和技术难点突破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然后通过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法在各工况下对车体强度进行分析计算;最后通过车体强度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此车体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列车将由4辆、6辆编组扩编为8辆编组,相应的救援列车也将扩编到8辆编组。为满足"8运营+8救援"列车救援要求,需要对既有车体结构进行整体优化。首先对"8运营+8救援"列车最恶劣救援工况下车体承受荷载进行分析,获得其须承受的最大载荷,然后对既有列车的车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表明,优化设计后的车体结构满足"8运营+8救援"列车救援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铁AC03型电动列车采用电动塞拉门,对车门的尺寸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车门的尺寸超差多次引起故障。从车门的关门限位开关、紧急解锁装置及其限位开关、车体水密性等的安装调整尺寸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排除了由此而带来的对列车正线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某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故障统计发现,二系悬挂故障已成为影响转向架乃至车辆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该型国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振动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二系悬挂故障下列车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功率谱对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速度、载荷及故障个数等因素的情况下,车体垂向、横向振动频率分别在0~3.5 Hz和0~2.0Hz频段时对于二系悬挂故障最为敏感;均方根值和方差更适合作为频谱变化的量化指标;当故障造成列车部件布置不对称时,车体振动变化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