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能够检验牵引特性、线路条件和停站时间等因素对列车折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提高折返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设备选型、线路条件等因素,该系统实现了对列车折返过程中速度曲线与折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以郑州轨道交通某折返站为例,对该系统的功能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相关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列车控制和牵引逆变器控制着手,对高速断路器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全面介绍,并通过对传统高速断路器和新型高速断路器线圏供电控制方式的比较,说明了新型高速断路器控制方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西安地铁3号线牵引系统过压过流判定逻辑,通过对列车监控系统数据分析,得出列车正线运营时牵引系统检测空转滑行,导致电机相电流过流及直流滤波电压过压,引起牵引系统短暂的保护状态,并断开高速断路器.重点对牵引系统控制策略及空转滑行控制策略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铁车辆的临修技术[3]——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车辆的主电路与控制电路,详细介绍了其制动电阻通风机、高速断路器、牵引电机、列车微机控制系统的通信、启动监控系统、各种控制电器等的故障临修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列车控制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从列车激活电路、司机室占有电路、受电弓控制、高速断路器控制和列车牵引模式等5个方面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项目的列车控制和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频繁发生的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时的卡顿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功能,并从列车网络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辆电路3个角度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按此方案整改后故障得以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7.
牵引计算以力学为基础,是针对轨道交通运输中列车在牵引力、阻力、制动力的作用下沿轨道运行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计算,其对轨道交通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既有牵引计算系统对列车牵引/制动特性进行模拟,仿真预测系统运营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文中介绍了牵引计算参数输入设计和系统结构,并分别对列车牵引、惰性、制动3种运行工况及其切换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既有特定项目进行了系统能力论证,结果表明列车行车间隔及折返能力均满足要求,牵引计算系统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8.
走进中国高速铁路(三)——探秘动车组(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期杂志中,我们介绍了高速列车头型、车体和转向架。而如何让列车高速行驶?如何及时停车保障安全?庞大的列车又由什么控制呢?就让我们继续探秘动车组,了解高速列车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介绍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道岔和信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参数。针对芜湖单轨交通 2 号线万春湖路站至梦溪路站区段线路,建立多质点列车模型进行列车牵引仿真计算。在列车牵引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站前、站后折返的作业流程进行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下的折返运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R100 m 渡线和 R69 m 渡线的站前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128.7 s 和 132.6 s,站后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80.4 s 和 83.5 s;停站时间直接影响发车间隔,当停站时间不超过 65 s 时,站后折返时间均满足远期 2 min的发车间隔要求。利用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良好的折返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能,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并为线路的运营组织和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可以有效地对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控制器进行测试,特别是在极限、故障条件下各种工况的测试,以提高控制算法验证效率。以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dSPACE的多仿真器硬件在回路仿真实验系统。首先,介绍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主要构成,研究系统模型划分方法;其次,建立基于ADC方法的电力电子变流器数学模型,通过离线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牵引传动系统小步长部分的数学模型通过FPGA实现,使该部分的仿真步长达到纳秒级,提高实时仿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实时仿真系统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较高,可以有效测试高速列车牵引传统系统控制器的性能,加快控制算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流谐波对直流供电系统的影响,为增强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轨道交通车辆直流母线接地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列车母线负线单点接地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牵引谐波对直流供电电源品质的影响,降低了设备供电保护断路器的误跳概率.通过增加接地故障保护断路器,增加了列车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应用日益广泛。大连地铁2号线CBTC系统采用CBTC、点式ATP和联锁级3种控制模式。本文通过建立牵引计算模型,计算CBTC模式和点式ATP模式下的折返间隔,进而分析CBTC系统的折返能力。结果表明:CBTC系统的折返能力能够满足高密度列车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导体传输理论将AT牵引供电网等效为链式网络,每隔1km设置1个切面从而得到牵引供电网的Π型等效电路模型,再将高速列车的逆变器—电机系统简化为电阻负载,建立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模型,从而构成车—网系统模型;采用电流谐波检测法得到牵引供电系统的输出阻抗和网侧变流系统的输入阻抗,运用阻抗比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牵引变流系统的稳定性,并基于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列车位置及其输入阻抗对变流系统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列车输入阻抗小于牵引供电系统输出阻抗时,车—网阻抗为强耦合,变流器控制参数设置不当会引起列车牵引系统不稳定;反之,车—网阻抗为弱耦合,此时列车牵引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4.
牵引变压器温升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的绝缘寿命和运行的安全性,故需研究高速列车牵引变压器温升随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目前国内变压器温升仿真软件并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高速动车组主变压器上。为实时监测列车运行过程中变压器主要部位温升的变化情况,本文采用了发热时间常数法,得到了牵引变压器实时的温度曲线,进一步可得到变压器的温升裕量,为高速牵引变压器热容量的选择及列车的动力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连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过3次DC 1 500 V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直流断路器跳闸故障,影响列车正常运营。介绍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以2020年12月30日发生的金家街站牵引变电所直流断路器MC01和MC04,以及香炉礁站牵引变电所直流断路器MC03和MC06故障跳闸后自动重合闸为例,分析故障现象,寻找故障原因,提出调整电流增量保护整定值的处理方法并验证。通过设计校核和实际运行结果发现,调整直流断路器电流增量保护整定值后,列车正常运营时,直流断路器电流增量保护未因列车牵引负荷增加而启动,表明调整电流增量保护整定值的处理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综合圆形磁链控制和六边形磁链控制的优点,考虑了车辆机械传动系统,建立全速度下高速列车机电一体化控制仿真模型。并针对某高速动车组进行仿真,同时考虑列车起动阻力和运行阻力,分析了在牵引加速、匀速运行、制动减速工况下列车电气和机械部分的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能够将车辆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充分结合到一起,实现对牵引传动系统的优化控制,仿真方法可用于高速列车机电一体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车辆电气牵引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如受电弓、高速断路器、牵引逆变器、牵引电机等。结合现场情况,对各主要部件的一些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供牵引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机车交路就是机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我国采用的机车交路有肩回运转制,全循环运转制和半循环运转制几种:肩回运转制———机车由机务段出发,从机务段所在的车站牵引列车到折返段所在站,进入折返段进行整备,然后再牵引列车返回机务段所在站,再进入机务段整备。这种每往返一次都要进入机务段一次的运用方式叫肩回运转制。全循环运转制———机车由机务段出发,在一个牵引区段(如乙—丙)往返牵引列车后,回到机务段所在站,机车不入段,而是在车站到发线上进行整备作业,然后继续牵引列车向另一个牵引区段(如乙—甲)运行。这样机车在两个…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发展的趋势,不同信号设备厂商开始基于统一接口规范进行开发和设计。由于列车折返在CBTC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列车折返流程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对2IP列车和4IP列车的折返流程进行对比,比较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牵引供电系统为高速列车提供运行所需的电能,其接口涉及电气、机械等方面内容。从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入手,介绍牵引供电系统与高速列车的接口要求,列出牵引供电系统与高速列车的接口及相关标准,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