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路面的技术状况,借助路面智能检测车、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等设备对道路路基与路面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路面钻芯试验确定路面典型病害的成因。针对现有路面评价指标不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问题,提出路面面层评判关键指标——路面修补率,制定局部病害以及连续病害路段的处治方案,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检测及改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养护效果历时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路面破损按历时性分为自然破损和病害破损,提出了路面使用性能自然衰减率概念,研究了其与路面损坏状况定期普查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路面损坏状况定期调查数据按照调查历时进行评价分析,得到了沥青路面养护效果与路面损坏状况的关系,据此初步建立了养护效果的历时性评价方法,可以尝试用于分析路面养护效果的有效性以及路况变化趋势的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传统灰色聚类法的弊端,引入分段指数白化函数建立了改进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利用陕西省某高速公路路段路面损坏状况指标、行驶质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和抗滑性能指数检测结果,分别运用传统和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方法对其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改进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规范评价结果完全一致,能客观评价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路面结构层会出现损坏,性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通过对老路的路面平整度、路面病害、路面强度(弯沉)进行调查和检测,对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进行评价,针对不同路段的损坏情况提出相应的大修措施,提高道路承载力、改善平整度、改善路面功能,使路面各项指标达到相应要求,恢复道路使用性能,提高道路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道206线揭阳路段路面维修调查实际,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对取得的路面损坏类型、路面弯沉、结构层强度以及交通状况等项目的抽样数据进行评价和研究,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产生的原因,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某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路面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路面破损程度、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抗滑动性能三方面对其路面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估其路面状况,确定该路段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综合评定等级及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综合评定等级;最后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方案设计原则,为路面养护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面状况调查结果,研究不同路面病害的形式及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全路段进行划分,得到典型路段路面病害基本状况类型,并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左右轮迹带出现车辙的差异性做了重要研究,分别分析车辙与路基沉陷、裂缝与路基沉陷尤其是车辙与裂缝的相关性,得到主要病害分布规律及基本成因.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科学、简便,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路面损坏状况快速检测设备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即使管理部门采用先进的路面损坏状况快速检测设备对路面进行检测,也仍然采用传统的病害分类方法对路面破损进行评价,无法快速对检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因此研究裂缝率与路面损坏状况之间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上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主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频率最高的病害-裂缝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是利用断裂力学的原理,通过对水泥混凝土动态抗压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弹性模量来预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寿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寿命预测,可以针对损坏的情况及时提出修复方案,从而可以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早期养护和修复,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增加修复难度和修复费用。对水泥混凝土的养护、保养和修补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载作用下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常出现车辙、推移、开裂等病害。以鞍隆线二级公路长大纵坡病害路段的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交通状况,路面工作状况,分析该段路面损坏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提出用于旧路维修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对面层SMA混合料进行设计,检验其动稳定度、渗水系数、劈裂强度、构造深度等性能,并铺筑了试验路段,后期观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有针对性的选择路面养护方案,需要比较不同养护方法的实际养护效果,研究养护后路面各项性能指标的长期衰变规律。对浙江省45个实际养护路段的历史性能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采用线性和指数模型比较了不同养护方法实施后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及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的衰变速率。研究表明,罩面类养护的长期效果显著高于预防性养护,对平整度的改善尤为明显; SMA-13罩面能有效减缓路面性能衰变速率,AC-13罩面后的短期路面性能指标比AC-16高,但衰变速度较快;微表处在改善车辙及路面平整度方面均不如超薄磨耗层,且微表处容易失效,路面性能指标衰变最快;热再生对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恢复及病害的修补具有显著效果,但无法有效改善路面平整度,并且热再生养护后的路面各项性能指标衰变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于明明  张杨  陈涛  徐志 《公路》2023,(3):383-388
路面内部隐性病害的发育、发展具有隐蔽性,而当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评价指标和标准。依托溧马高速路面养护维修工程,通过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路面隐性病害识别与评价研究,建立了路面内部典型隐性病害标准图谱,提出基层损坏状况指数BPCI及分级标准,并给出了不同等级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养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地雷达可高效准确识别路面内部隐性病害,识别精度可达90%以上;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基层破损状况指数BPCI,用于评价路面结构内部状况是可靠的,其探测结果可为路面内部隐性病害检测定位和沥青路面的养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通过对路面的损坏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车辙深度指数、抗滑性能指数及结构强度指数的线性加权,获得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其中,影响路面行驶质量指数的主要因素是路面平整度,而它受到如裂缝、坑槽、修补等路面损坏的影响。因此,路面行驶质量指数与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存在着某种重叠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路面检测的方法,通过智能检测,检测出路面的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泛油、修补等破坏类型的数量、程度及位置,分析各路段路面破损率和PCI值。探讨了病害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路面病害处治的方法,并分段实施路面改造加铺设计。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及修补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代新祥  文梓芸 《公路》2000,(11):71-76
在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损坏形式及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的选择原则和修补材料相容性的概念,并对各类修补材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11)
以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例,对同一路段按照不同长度单元进行路面破损状评定,为制定合理的路面维修养护对策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以1 000m为评定单元时,得到的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200m为评定单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细化评定路段的评价结果,但以"中和"得到的结果指导路面维修养护依然存在盲目性;按照平均单位破损面积对应的路段长度是否大于5m进行划分标记,并进行路面破损状况评价,能更好的反映路面的实际破损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未区分沥青路面11大类损坏类型对路面损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类损坏类型固定权重问题,通过对多条不同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状况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对路面损坏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要有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等,采用客观赋权法根据贡献程度依次对各种损坏类型赋予不同权重,有效地区分了其对路面损坏状况的影响程度。据此权重修正的方法计算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表明,该结果不仅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路面损坏程度,还揭示了修正前评定标准计算方法隐藏的破损严重的路段,有利于提高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针对性及准确性,可为评定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国道325线廉江中垌至广西交界路段路面工程为例,介绍了水泥砼路面病害调查及评价方法,给出了水泥砼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东海大桥连接段海堤公路路面养护工程,对PCI指标不适用于评价海堤高速公路实际路面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美国佛罗里达州路面损坏评价指标和路面裂缝率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PCI评价结果偏高,且在日常路面养护管理工作中缺乏指导性;美国佛罗里达评价方法不适合评价海堤高速公路的路面状况。建议在PCI指标的基础上,缩短评价单元,采用裂缝率指标指导海堤高速公路日常路面评价和养护。  相似文献   

20.
刘可 《华东公路》1995,(5):34-35
路面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路面状况数据的收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路况调查中,一般只对部分路段进行调查,以抽样结果表征总体特征;在使用性能指标中,结构性能指标、抗滑性能指标及路面损坏状况指标的抽样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路面损坏状况调查的工作量最大;在路面管理系统中,表征损坏状况的综合指标是PCI。本文结合实际讨论PCI调查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