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工务防洪工作特点的分析,结合高速铁路工务防洪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运用WBS-RBS风险识别方法,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工务防洪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中高等级风险事件提出风险管控建议,以期为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防洪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突发事件产生之后还会经历复杂的演化过程。通过突发事件演化熵的计算,可以实现突发事件演化过程的量化分析。归纳总结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熵理论,建立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突发事件演化熵计算模型。统计国内外的铁路突发事件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各个突发事件下子系统的演化熵,验证突发事件演化熵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突发事件演化熵模型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系统与序参量、系统间不安全状态传导的关系,该方法可以为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突发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设计创新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设计、建造及运营技术的世界强国。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技术难度大,仍需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攻坚克难,创新提升技术。结合西成高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克服复杂地形,满足环保及安全等需要,对项目设计创新进行综述,提出创新的体会,为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要求;研发更先进、更可靠、更绿色的高铁技术奠定基础,为类似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刚 《铁道建筑》2014,(4):17-20
结合兰渝线洛塘河车站特大桥的设计,分析了山区车站桥梁布孔受到的制约因素;提出山区桥梁需重视刷方地段的防护设计,设计中采用了"下挡上防"的综合防护体系,引桥采用适应山坡的不等高双柱墩配大直径矩形挖孔桩方案,减少了环境破坏,保证了施工、运营安全。本文还通过对主桥四线双幅(68+3×120+6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结构分析,确定了布束原则,即由于高速铁路桥梁对主梁工后混凝土徐变有较高要求,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优化钢束布置,减少钢束用量,降低梁体应力。同时,通过全桥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具有安全风险高、管理困难等特征,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行无人化、精细化管理就更为迫切.结合铁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数字铁路总体架构,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GIS、BIM等技术,提出构建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虚实映射体系等,为提升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数字化管理提供...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海西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设计速度350 km/h,无砟轨道;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复杂,跨越海湾河道、公路、铁路众多,特殊大跨度桥梁多,桥梁占线路长度65%;主要介绍福厦铁路的建设条件,桥梁设计原则,主要技术特点以及6座大跨度斜拉桥桥梁设计情况;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创新和丰富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结构技术,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综合桥上无缝线路和无缝道岔的技术特点,桥上铺设无缝道岔对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速铁路咽喉区和渡线道岔区特点,确定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对桥梁结构变形及梁缝位置的要求,提出道岔区桥梁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典型道岔区桥梁布置以及结构形式。高速铁路道岔区桥梁设计以道岔与桥梁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轨道作用力的影响,通过车-岔-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确保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特点,提出智能建造技术工程化应用总体目标,设计智能建造管理平台的功能和技术架构,在开工前置条件、建造执行管控、竣工验收及配套保障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管理.该平台实现了地质勘察、设计咨询和征地拆迁等信息化管理;在人员、机械、材料、环境、临时工程和工程本体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化管控,并结合隧道、桥梁等典型工...  相似文献   

10.
云贵川藏等山区铁路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效率低,风险高,难度大,适用性差,局部艰险地段调查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应用"3S"集成技术软硬件的优势,总结出一种新的调查方法,以应对艰险复杂山区铁路调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奥维互动地图及无人机等具有"3S"集成技术的数字化软件、新型移动终端的特点及其优势,然后总结了调查新方法的流程体系,结合项目应用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与常规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基于"3S"集成技术的调查新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风险低、适用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复杂艰险铁路调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在川藏等艰险山区铁路调查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即将建设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复杂艰险山区的高标准铁路。受地质条件及电力系统影响,牵引变电所的接地设计将面临地形受限、高填方、土壤电阻率高、短路电流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CDEGS软件建立的牵引变电所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对常规接地网、深井接地、外引接地以及提出的双层接地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指标考核,分析接地电阻、接触电势校核以及经济指标的对比。数据显示常规、深井及外引接地方式在地形受限的复杂环境中效果不明显,而双层接地网结构在经济、技术综合指标中最优。该方式在西成高铁的秦岭山区牵引变电所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证明双层地网结构非常适合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高填方地段的牵引变电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我国目前正在设计研究和建设的4座长大跨度重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设计及其技术特点。文章指出,中国高速铁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的铁路桥梁在跨度和结构类型上也受国家财力的制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差异大,过去的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又加之中国铁路活荷载及高速铁路活荷载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的铁路活载标准。因此,中国工程师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探索设计适合中国铁路实际情况的大跨度桥梁。  相似文献   

13.
超长大桥梁在高速铁路上具有广泛设计代表性。由于桥上跨线工点多、线路平面关系复杂,桥上有道岔咽喉区、高架站,结构设计复杂,因此特殊桥梁结构在超长大桥梁上的应用空间和创新设计方面潜力巨大。以京沪高速铁路天津特大桥为背景,简要介绍该桥的建设环境、技术标准、地质资料和墩台形式。归纳大跨度连续梁、道岔区桥梁、站台梁等代表性工点的设计要点,重点介绍该桥的特殊结构,总结京沪高铁桥梁设计经验,为今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优化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设山区铁路,与平原地区相比,因地形地质的差别,施工组织设计的侧重面有较大的不同。此文以某新建山区铁路为例,对设计阶段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应注重的6个方面,即合理确定分项工程工期和相关技术指标、合理布设铺架基地和确定日任务指标、合理确定特殊结构桥梁梁型和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是否设置辅助导坑、临时引入汽车运输便道的设计与修建、合理选定砂石料来源点进行详细论述,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截止2019年,我国已建成高速铁路3.5万km,其中路基长度约1万km,涵盖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除西藏地区外的不同气候、不同地貌、不同地形、不同地质区域。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极大促进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取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一套无砟轨道铁路路基设计理论;(2)建立了路基与桥、隧等构筑物连接刚度协调匹配的技术体系;(3)创新了不同区域、复杂环境、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毫米级沉降变形控制技术;(4)创新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稳定状态长期保持技术。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京张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将直接服务于2022年冬季奥运会,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根据该线的功能定位特点,结合项目沿线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及各方要求,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不同的技术标准,京张高铁全线涵盖了我国目前铁路客运时速120~350 km的全系列标准;在高铁客站建设,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通信信号等四电工程都有多项创新设计,全面贯彻绿色、环保、文保发展理念,首次提出铁路文化设计的概念,全力打造"智能京张精品工程"。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京张高铁的设计特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秦沈客运专线为代表的技术积累阶段、以国产化为主的积极推进阶段、以全面自主化创新为标志的自主提升阶段和智能化阶段。本文概述了铁路列车荷载图式、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及轨道部件研发、路基结构变形控制、大跨度桥梁和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建设等主要技术成就,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智能化、绿色化、装配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线形、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和车站枢纽等提出了下步的工作重点,可为国家科技部门和铁路部门的技术政策制定与科研课题立项提供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路基的安全保障及健康状态的监测非常值得关注.路基变形对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影响大,常规的监测模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要求.本文针对川南地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铁路路基周边复杂的建设影响因素,在铁路设计阶段,对路基变形监测进行了系统地设计,重点探讨了采空区、弱膨胀性红层泥岩区、受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