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两岸开始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此利好的背景下,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海峡西岸(内地简称“海西”),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和签署“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的发展进程中,完全可以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台湾经济的低迷状态,甚至有人断言台湾经济已不可能再现高速增长。这是以惯性思维判断事物发展。两岸“三通”,尤其是在此基础上两岸如能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台湾经济将具备重新起飞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CECA”是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的简称。目前,台湾正为“两岸是否洽签CECA”这一议题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6):37-37
两岸紧锣密鼓磋商多时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终於在6月29日下午,于重庆举行的“江陈会”第五次会谈顺利完成签署。  相似文献   

5.
两岸能否及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问题,早前不但受到全国人大与政协的“两会”代表的关注,3月13日温家窦总理在记者会上更将协议签署的条件定调为“三个适应”: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总体来看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前景审慎乐观。  相似文献   

6.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6):38-41
今天,两岸经贸关系处于从“间接三通”向实现“全面三通”转变的关键阶段。从客观现实看,自2008年12月15日 两岸正式实现航空、海运和邮路的“大三通”以来,两岸间仍有不少限制:  相似文献   

7.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7):41-43
随着年底台湾“五都”选举的临近,两岸商签ECFA这样一个纯经济的事件,近日被转化为台湾蓝绿双方的政治“抓手”。4月25日,台湾媒体炒作了一年多的“双英辩论”正式推出。经过双方“互有攻防”的两个半小时激战,国民党与民进党都达到了“热身”的目的。直观地看,这场辩论在经济议题上并无新意,可谓“形胜于质”。  相似文献   

8.
世界金融危机阴霾持续笼罩不散.香港和上海作为中国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应如何定位发展,如何看待两地优势与不足,如何推进两地为国家经济战略发展服务?作为政界、商界的杰出代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博士在最近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论坛2009”年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访问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顺利,是次论坛达成九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十项惠台措施。这十项措施体现了大陆有关部门对於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影响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对保障和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真心实意。  相似文献   

10.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07,(43):26-28
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的台湾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上海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内容如何确定?具有哪些可能的合作方式?对两岸经济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28):34-35
台湾“马政府”年初急推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已确定延迟,马英九於7月13日证实ECFA因涉及层面较多,可能要到明年才会签署,ECFA虽然明年才会有机会成事,但肯定的是ECFA对台湾经济有好处,其受惠程度如何?或许可以从中国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两岸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的实现,两岸“三通”中只有通商问题还未实现基本正常,其中最主要是两岸尚处于单向投资状态。随着近期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使两岸由单向投资过渡到双向投资,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毕竟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进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台商大陆投资已取得长足进展,两岸经济合作已从“民间、单向、间接”阶段向“全面、直接、双向和制度化、机制化发展”阶段转变。文章重点分析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发现台商大陆投资平均项目规模逐步加大、上市上柜公司已成为投资主体、台商独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投资产业层次呈现高级化、区域内部呈现错位发展,认为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高科技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将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进而推动两岸产业分工和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新 《经济导报》2007,(16):32-34
“台交会”十年来两易其名,先是增加了“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其后又增加了“进口”,两次改名反映出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之势,这十年间,两岸贸易额也从200多亿美元,增加到超千亿美元。“台交会”增加商品进口功能,将为台湾优秀商品进军大陆提供更便利的通道,也显示出祖国大陆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积极态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台湾企业和产品在大陆市场上频频亮相,特别是两岸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来,两岸汽车产业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台湾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本文总结了台湾汽车产  相似文献   

17.
江素惠 《经济导报》2010,(33):39-39
台湾“立法院”8月18日晚上表决通过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台湾与中国大陆于6月29日在重庆签定了ECFA后,两岸经济整合正迈步向前。马英九上任以来不断开放的两岸关系,从三通直航,观光客赴台、到两岸经济合作的协议,可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两岸关系未来在经贸发展荣景可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怀广 《摩托车》2009,(6):28-29
你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摩托车?动力强劲,爬坡能力强?或者灵活轻便,易于操控?或者实用耐磨,经济实惠?一款能够征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摩托车能否让你动心?2008年,当时还未正式上市的鑫源“越能”XY150—17型摩托车以民用车的身份参加了“2008环塔拉力赛”专业车组的比赛,并获得同组的第6名,用完美的表现佐证了“越能”的名号。  相似文献   

20.
你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摩托车?动力强劲,爬坡能力强?或者灵活轻便,易于操控?或者实用耐磨,经济实惠?一款能够征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摩托车能否让你动心?2008年,当时还未正式上市的鑫源越能XY150—17以民用车的身份参加了“2008环塔拉力赛”专业车组的比赛,并获得同组的第6名,用完美的表现佐证了“越能”绝非浪得虚名,面对极度艰苦的路段,“越能”宣言:“我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