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线网的日趋形成和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并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而列车发车间隔作为运营管理的核心,是乘客与运营公司衔接的纽带。正是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列车运营公司成本和乘客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平均满载率、最大最小发车间隔、任意相邻两车的发车间隔之差这三者为约束,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然后,以某地铁一号线为实例,运用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优化列车发车间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公交在运营中一般采用均匀发车频率。但由于受各方因素影响,其实际到站间隔往往存在一定波动性。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仿真模型。通过分组试验,采集车辆到达车站的时间间隔,分析不同车站位置、发车频率以及信控方案影响下快速公交到站间隔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史路 《公路交通技术》2014,(2):111-114,118
为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的合理车辆配置规模和发车时刻安排,对其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C语言模拟运算结果,给出合理规模的流程确定。应用实例和分析结果证明:该仿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合理的车辆配置和发车时刻安排有助于公交公司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增加乘客的满意度,从而为公交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计算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路段通行能力,在介绍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移动瓶颈理论对路段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然后构建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前后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对比了公式计算与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行能力随公交车运营车速的降低而下降;只有当发车间隔大于集结流的集结消散时间时,公交车的发车间隔才会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此时通行能力随发车间隔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基于ITS的公共交通换乘等待时间最短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使公共交通的换乘时间实现最佳衔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优势得以体现,在对各国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ITS实时提供公共交通信息的条件下,公共交通换乘等待时间最短调度问题。为了对公共交通换乘总等待时间最短目标下的公共汽车发车时刻表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理论,分别针对一个换乘点和多个换乘点的情况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并用一个换乘点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换乘总等待时间,尤其是对于发车间隔较大的公共交通方式间换乘的时间节约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是否有效接驳对城市公共交通影响甚大.为提高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效率,通过对公交发车频率进行研究,采用不等间隔发车以接驳轨道交通列车的方式,达到乘客换乘总时间最短的目的,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等间隔发车对于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效接驳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细化考虑公交线路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不同关系对公交网络发车时间,即行车时刻表的影响,针对整个公交网络的运营优化问题,将公交网络中关联线路划分为合作与竞争两类。在各自构建的子网络背景下,分别建立对应的线网发车时间优化模型。发车时间优化模型包括线路始发车时间模型和线路发车间隔模型,其中在合作子网络中为了乘客换乘方便,以线路车辆非同步到站的总时间差最小为合作子网络的始发车时间模型的目标,在竞争子网络中避免恶性竞争和分摊客流,以线路车辆非同步到站时间差最大为竞争子网络的始发车时间模型的目标,发车间隔模型考虑的是运营成本和客流需求。针对所提出的模型,设计了对应的启发式算法,并给出公交网络算例来验证所给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常规公交与慢行交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从出行起点到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慢行交通系统衔接常规公交,汇集城市道路网末梢的客流,缩短“最后一公里”的换乘时间;通过对“最后一公里”换乘时间的分析,建立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为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提出了一类有发车间隔和总发车次数约束的快速公交(BRT)车辆调度问题,并建立了此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优化该问题的遗传算法。通过多次仿真运算,计算结果及分析表明用遗传算法优化此类调度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第一回合的夜战,车手们都还意犹未尽;周日上午就再次第二回合的战斗之中。根据倒序发车的规则,第二回合排位顺序为牛平、苏晓强、曹子夜、戴灵昊、刘洋(嘉宾车手)、阿诺(嘉宾车手)、张臻东(嘉宾车手);1.6L组的发车顺序则为、徐佳、成涛、徐垚、李麟、杨硕、童斯、张尧生、肖翔、韩春萍、吴晓峰(嘉宾车手)。戴灵昊在第一回合赛事中,毫无悬念夺得了冠军;而童斯力压杨硕再夺一个回合的冠军。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首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近日正式开通。杭州地铁票制采用里程分段计价,单程票价最低2元,最高8元。运营初期,杭州地铁1号线的首班车发车时间为6点半,末班车发车时间为晚上8点半,每天运行14 h,每班车间隔9.5 min。列车全天开行100列次,客运能力为28.7万人次。在早、晚高峰,还将视情况缩短行车间隔,尽量满足乘客乘车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区域公交行车计划编制优化,构建了一个以区域内乘客候车时间为上层目标、以车队规模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由于上、下层目标之间存在的互相影响关系,导致模型难以获取最优解,选择将下层目标转化为模型的约束条件从而实现对模型的简便求解。对于车队规模的取值,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差函数的车队规模搜寻算法。进一步地,为了建立车队规模的约束条件,提出了3类核算时间点,并引入逻辑变量表征发车方案的选择,通过对核算时间点所对应的逆差函数值进行约束从而保证当前的发车方案能够满足既定的车队规模要求。在车队规模取值及约束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求解即可得到不同车队规模取值情况下所对应的换乘时间表现最佳的发车方案。为了验证模型及求解思路的可行性,以哈尔滨市部分公交线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车时间最优方案较初始方案能减少换乘时间10.3%,车队规模最优方案能减少初始车队规模15.2%;模型计算结果相当于为公交运营企业提供了可选择方案的效果边界,公交运营方可以通过结合预期的运营目标和实际公交规模选取最佳的发车方案,从而提高实际调度水平和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乘客的候车时间可分为2部分(在出发站点的等待时间及在换乘站的换乘时间),仅考虑换乘时间最短的区域公交协调调度模型无法降低乘客在出发站点的等待时间。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公交联动发车的概念及需满足的条件。在对乘客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弹性乘客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统计了各类型乘客的各部分候车时间,以所有乘客总的候车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公交联动发车模型。针对模型变量多的特点,选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采用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维持发车间隔不变的基础上,联动发车模型较区域协调调度模型在降低乘客候车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乘客候车时间降低了15.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有的车联网环境下公交优先算法,改进交叉口总乘客延误PI,提出考虑下游站点等待人数的公交优先控制算法。首先定义下游站点等待人数与BRT发车间隔的关系:等待人数多于均值则BRT与上一班BRT的运行间隔已超出合理发车间隔l,需提高优先权重;其次,回溯车联网环境下公交优先算法,提出将等待人数多于均值x的情况量化并加入ΔPI的计算中提高BRT优先权重;最后对北京市BRT4号线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考虑下游站点等待人数后,执行优先的概率较之前提升了47.06%,BRT运行时间最大降低了7.12%。  相似文献   

15.
赵洁 《世界汽车》2011,(5):134-141
狭路相逢勇者胜。当阿尔伯特赛道的红灯一盏盏熄灭;当蓄势待发的赛车发出不安分的轰鸣;当5位世界冠军在发车区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知道,亮剑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16.
为尽量降低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的运行费用,提出多换乘点间运行线路协调设计的构想。针对同时包含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混合需求,构建多换乘点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运行线路的2阶段协调优化方法,并设计优化流程。第1阶段仅考虑预约需求,首先将预约乘客按有/无特定换乘点要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预约需求下多换乘点多车辆运行线路的协调优化模型。在协调优化模型中,优化目标是由乘客时间费用、车辆运行费用、以及惩罚费用所构成的系统总成本最小;乘客时间费用包括乘客候车时间的惩罚费用、车内乘客在需求点的等待时间费用以及乘客车上时间的惩罚费用3个部分;车辆运行费用包括车辆启动费用、路段行驶费用、需求点的停靠费用、车辆早到引起的等待费用4个部分;考虑的约束条件包括乘客候车和车上的软时间窗、乘客换乘点要求、车辆容量、车辆出行时长等。第2阶段根据规则判断是否响应实时需求,并根据响应情况重新优化后续各班次的运行线路。针对第1阶段模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求解算法。研究表明:在预约需求或混合需求条件下,与各换乘点运行线路独自优化相比,协调优化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5.4%、19.8%,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4%、21.7%;与固定发车间隔相比,分时段调整发车间隔,也能有效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18.2%、17.2%,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9.97%、25.06%,说明多换乘点间车辆路径的协调运行是提升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云飞 《轿车情报》2014,(6):245-245
F1终于回到了欧洲,梅赛德斯车队再次统治比赛,汉密尔顿夺得本赛季连续第四个分站冠军;红牛车队里卡多终于“圆梦”登上领奖台,并获得季军;第15位发车的四届总冠军维特尔一路赶超,获得第四。  相似文献   

18.
公交时空可达性是衡量人们利用公交系统出行的难易程度,模拟公交时空可达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1种基于蒙特卡罗的城市公交可达性的模拟方法,并研究道路拥堵状态和公交发车间隔对公交可达性的影响。利用等时线模型提出公交可达性的度量方法。将公交出行时空过程划分为候车、乘车、靠站、换乘4个阶段,构建每个阶段的时间模型,从而建立公交可达性的蒙特卡罗模拟模型。模型的参数值均由实际的公交GPS数据标定。建立理想的棋盘状公交路网,并进行不同道路状态下和不同公交发车间隔下的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弱作用力下时,可达性增长速度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19.
在揭幕战澳大利亚大奖赛上,巴顿在发车后很快就甩下了第3位发车的维特尔。不过即使如此,维特尔依然把前三的位置保持到了比赛末期与库比卡的事故之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边坡稳定分析时得到精确上限解的方法,以无重边坡极限承载力问题为例,依据滑移线场确定破坏机构,推出一个上限解公式,并采用算例与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滑移线场确定破坏机构所得到的上限解公式与经典滑移线法承裁力公式相同;依据滑移线场确定破坏机构得到的上限解的结果略小于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的结论,属于3个上限法中的最小上限解;且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最终搜索出的滑面也和滑移线吻合。可见依据滑移线场确定破坏机构的上限法正确、可行、简单、有效,说明以滑移线作为破坏机构的分块模式合理,可得到较精确上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